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5-22 10:33:27

裴度的品茶相


裴度 (资料图)



饱食缓行新睡觉,

一瓯新茗侍儿煎。

脱巾斜倚绳床坐,

风送水声来耳边。

——(唐)裴度《凉风亭睡觉》

唐宪宗时,裴度出尽风头。裴度不仅诗文好,还能带兵打仗,运筹帷幄。元和十二年,鉴于前线指挥官无能,皇上派遣裴度带领大军连夜奔袭蔡州,活擒吴元济,震慑河北藩镇,结束了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天下暂时得以稳定。在削藩平叛中,裴度功不可没,因此而转升宰相,被封为晋国公,世称裴晋公。

裴度,字中立,河东人,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东闻喜的裴氏非常有名。自秦汉魏晋兴起,经历六朝,到了隋唐红极一时,这种宏盛一直延续到宋代。书中记载,裴氏家族先后出过50多位宰相、50多位大将军。闻喜有一个叫裴柏村的地方,被人称之为“宰相村”。我老岳父是闻喜裴社乡人,不知与裴氏有无关系。我曾经去过一次裴社,那里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倒是一处风水宝地。裴度在朝任将相先后20多年,建功无数,也算是凌烟阁上有名了。后来朝廷宦官专权,裴度看淡官场,辞官退居到洛阳。其实,对于像裴度这样的有功之臣,退隐是最好的抉择。政治历来秋后算账,功不抵过。尤其建有大功者,或是开国,或是平叛,或是救主。有人恃功自傲,耀武扬威,此类人大多下场不善。也有人功高盖主,却能低眉顺眼,低调行事,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他们知道,等到朝廷皇位坐稳,一定会先拿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开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处事一定要摆对位置,君臣间、上下级,绝对不可模糊。比如唐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平叛安禄山功高盖世,却不忘皇恩,处处谨慎小心,方得善终。他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为妻。小夫妻吵架,郭暧一句“你家的江山是我家打下的”,吓得郭子仪浑身发抖,差点宰了他。

裴度眼见宦官当道,恐殃及自己,选择随世俗沉浮以避祸,安度晚年。每日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煎茗品尝,怡情悦性,这叫明智人的选择。似乎在朝为官的古人,辞官或隐居大多不回故里。比如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却落户南京。裴度同样没有回闻喜老家,选了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盖房修园,实现自己“嵩阳旧田地,终使谢归耕”的梦想。裴度的一首傍水闲行诗表达了当时的心态:“闲余何事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我喜欢裴度描述自己在洛阳别墅的一首诗:“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定居洛阳后,裴度常常与诗坛文友白居易、刘禹锡、李绅、张籍等饮酒和诗。裴度爱作诗也爱题诗。一年,与敌对阵于淮西,曾题名“华岳庙”于阙门。大顺中,虎步侍郎司徒空以一绝以记之:“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战鼙。

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看来裴度的名气大,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认识他字的人也很多。裴度与白乐天还有一段趣闻,留在《全唐诗话》中。白居易闻知裴度有汗血马一匹,甚是想得到,但是不好开口。裴度喜欢白居易的为人和诗才,便将马送与白,还题诗戏曰:“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意为要马可以,但是要用最好的姑娘送我做妾。白居易知道了,也回诗一首:“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那个年代文人相戏,也是一件雅事。

裴度晚年生活一改庙堂之上的板脸严肃,免去了四更上朝的辛苦。每日斜倚绳床,写字读诗,看侍儿扇炉火勤煎茶,观铛中蟹眼先鱼眼后,端上来抿一口,好水好茶,舒心舒肺,裴相爷总算过上理想中的日子了。

(《北京晨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裴度的品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