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7-23 11:16:07

在抗日队伍中成长的李存良


《八路军杀向日寇》简笔画

李存良,绛县安峪镇东三涧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在革命队伍中,李存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西南剿匪。

我加入游击队后,吴少康队长看我年龄小,干啥也勤快,就让我跟着他当警卫员。原来的警卫员不久提升为排长,我就和队长住在了一个窑洞里,还有一名通信员。平时为队长做好驻地的安全防卫和日常生活等工作;行军时为队长牵马、挎枪、背文件包等;战斗时,更是百倍警惕,紧跟在队长周围,丝毫不能含糊。

我所在的部队属于太岳军区晋豫游击支队第五大队,主要活动在中条山东段的济源、垣曲、绛县、翼城、沁水,直到阳城一带的山区。绛县里册峪的东西桑池、桑坪、洞底(音)等地都曾是我们的驻地。由于日寇对八路军根据地的封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部队除了不失时机地袭击日寇外,住下来就学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讨论游击战法,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有关规定,并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战士们单独外出执行任务时,都是自备干粮,不随意到老百姓家吃饭,返回驻地后要向队长报告;部队行军,每到一地,首先为群众扫地、打水,绝不骚扰百姓;部队撤离时,对家户开展“满缸运动”等。一有机会,我们就在山里开荒,自力更生,充饥御寒,减轻群众的负担。因此,当地群众对我们都很欢迎。

1941年初,我们部队住在里册峪洞底(音)两面的山上。一天夜里,日军一支小队带着一帮伪军悄悄摸了上来,直奔大部队所在地。站岗的哨兵发现后立即开枪射击,散住在山坡两面的战士们听到枪声,迅速行动,分别从几个方向包抄日军,一时喊声震天,枪声大作。晚上一片漆黑,山路崎岖,日军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前进,只得偷偷溜走了。这件事引起了大队领导的注意。几位领导表面不动声色,但内部都暗暗加强了戒备。敌人第二次偷袭时,被我军成功击败。

1941年夏,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日军加强了对山区抗日力量的搜捕。我们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法,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开展了“麻雀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对抓获的日本兵,就交送给上级部门处理。对抓获的伪军,经过教育愿意留下抗日的,我们就接收;想回家的我们就放行,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做坏事。那时,绛县的里册峪、磨里峪和翼城的大河山,还有邻近的垣曲、济源、沁水等山沟,我们差不多都跑遍了,很多时候都是荒山野外露天宿营。行军中,有时几天吃不上饭,我们只好边走边采摘野果、树上柿子充饥,又苦又涩,咽不下去,就用冷水往肚里冲。从垣曲到济源的路上,村庄被日军烧杀抢掠得破烂不堪,战士们看了,恨得咬牙切齿。有一次行军途中,正遇到一股日伪军在村里残害百姓,战士们心中的仇恨一下都涌上来,奋不顾身勇杀日军,不仅消灭了这股敌人,还俘虏了几个日本兵。

1942年的一天,部队正在绛县磨里峪的大晋堂休整。侦查人员报告,有一支100余人的日军和伪军队伍,正向翼城的十字河方向进犯。大队队长认真听取汇报后,安排人员继续侦查,进一步摸透敌情,并迅速集合部队,天黑前赶到磨里峪山顶的垣址坪村。待到侦查员再次报告日军的行踪后,吴队长命令部队趁晚间,从垣址坪抄小路下到西闫村南,分头在日军过来的方向堵截。我们200多名战士,急行十几里地,越过曹公、堡子、十字河,把日军截到了张马村外。当日军察觉时,我军已占领有利地形,吴队长一声令下,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战士们像猛虎一样扑过去。黑灯瞎火,日军地形不熟,不敢恋战,只好留下一地尸体,向沁水的聚洼河方向逃去。

在游击队与群众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里,吴队长消瘦了,眼窝深陷,颧骨高耸。他带头勒紧裤带,缩减口粮接济大家,自己有时一天只吃一小碗黑豆,或者吃点榨过油的麻糁饼。一次,在垣曲休息时,战士们给他挖了些野菜,他都送给了伤病员。那时候,吴队长一有空就给我们讲八路军的优良传统,讲党的奋斗纲领和解放劳苦大众的目标,教我们识字读书,启发我们热爱部队、热爱人民,加深对共产党的感情。

一天,连长找我谈话,动员我入党。我原以为参加了八路军就是共产党了,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连长给我解释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的不同,我又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很快便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从那以后就更加认真地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特别是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遵守纪律,勇敢打仗,积极完成好各项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磨炼,1943年农历大年初一,在全队召开的党员会议上,21名与会的共产党员,肯定了我的成绩,指出了缺点不足,最后全部举手通过,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李存良/讲述

郭柏林/整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抗日队伍中成长的李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