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话说起
新中国70年进步和成就,可谓地覆天翻,变化万千。仅从本人用电话说起,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人民翻身当家做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顺风耳”“千里眼”作为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我们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有老式圆孔轮转拨号电话。随后七十至八十年代,又发展成键盘按压式拨号电话。随着社会进步和富裕,县城和广大乡村家庭电话,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普及。这期间在1986年,我们工作的县政府及县委机关建成6层大楼;同时在县城及农村,条件好点的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也相继建起两层或多层小楼。电话的更新换代和广泛普及,既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加快了工作生活节奏,提高了工作和劳动效率。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风波期间,大孩子正在北大上学,家里电话能国内直拨。我们经常和孩子通话,提醒和告诫他好好在校园读书,不要上街参加游行。孩子听党话听家长话,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游行活动。六四那天,我们又及时和孩子通话联系,他在第一时间从校园安全抵达北太平庄咱河津驻京办事联络处。
1992年,孩子辞职去美国留学,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记得当时,河津县城及山西铝厂又先后开通了国际挂拨和国际直拨。当时我父亲想和他孙子通个电话,我先陪他到河津邮电局挂拨。那时河津局要先和国内总台联系,预约和试拨挂通后才能通话,这往往要等一两个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后来我又陪父亲去山西铝厂电话站,那里也是刚有国际直拨,像国内拨打那样,只要准确输入国号区号和座机电话号码,只要对方在线,即可直接通话。
之后我的家庭电话也能直拨,这样在孩子国外留学的多年时间里,我们逢年过节或双方有重要事情都可以随时联系。
1994年,政府去深圳考察学习,又开始用上了传呼机即PP机,这比固定电话方便多了,只要对方有事传呼,你随时随地就近找个固定电话就可回话,电话从有线又进步到无线。随后不久,我们又用上了似电话键盘式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大哥大、小灵通之类的名叫手机的移动电话,这又比PP机更方便高效。到本世纪初至今的十几年里,手机又从普通手机发展到3G、4G等智能手机,我们全家三代人又先是赶时髦用苹果后是要爱国用华为的智能手机。
2016年,外孙女从北大毕业去美国留学,也是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过去孩子在美国时只能有线通话,听到声音却看不见音容笑貌。现在和外孙女用手机语音视频,既能听音又能见面,实现了“顺风耳”“千里眼”的梦想。前不久,外孙女暑期从美国去英国剑桥大学实习3个月,趁学习结业之余,邀她母亲去英国游玩半个月,从8月11日至8月25日,我们二代三代人之间几次视频,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为了加快手机网速与增加存储量,享用更多功能,十几年来,全家大小随升级随潮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就更新换代手机产品,大约淘汰弃用了40多部旧手机。现在,应用华为引领创新又开发和投放市场,5G智能手机指日可待。
从电话的进步和创新、方便和快捷,我们从中享受到祖国70年繁荣发展的成果,享受到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心里确实感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曹信堂/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