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牺盟会公道团团长刘培久
刘培久(1906—1941),又名刘三林,新绛县杜庄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他在与日寇作战中牺牲,年仅35岁。刘培久出生在北京,家境殷实。11岁时,他随父亲回到杜庄村。读小学时,班里有富家子弟欺负穷人家孩子,他仗义执言,讲事评理,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刘培久个性倔强、聪慧好学,有组织领导才能。25岁,他被选为村长。由于他办事公道,将村子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村民拥护。在他的影响下,村民刘松林、王春亮、杨根颜等人后来成为县里的抗日骨干。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东征,途经新绛。这时,他接触到革命军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次年6月,新绛县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刘培久与杜庄村小学教员仪希仁,依据组织安排,在本村组建农民救国会,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年初,刘培久加入牺盟会。4月,他与几个村的村长联合反对成立日伪维持会,并发动群众配合县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消灭了阳王镇的伪二区维持会,击毙会长张俊臣,歼灭其武装队,缴获所有的武器。
1938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革命活动,奉命建立中共西南张党支部(后改为汉王庙党支部),后又建立杜庄村、北侯村、西马村、北池村4个党支部。他和刘松林发动杜庄、辛安等村的佃农同地主进行斗争,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并在禅曲村进行“合理负担”的试点工作。同年冬,刘培久被任命为新绛县牺盟会公道团团长,参与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春,县委选定陈世昌、刘锁成、邓启明成立沟西区党委,刘培久的家成了革命同志的联络站和庇护所,来往的人接连不断。
4月,日寇侵占新绛县城,汉奸马某某组织成立县维持会。几个汉奸为了效忠日寇,策划在阳王镇成立维持会。刘培久得知后,立即向县农救会反映。县农救会用鸡毛信形式,通知刘培久要千方百计摧毁,不能让日寇“以华治华”的阴谋得逞。他立即发动阳王镇各村的村长和群众抵制维持会,还起草了致各村村长的联络信,将信件抄写多份,讲述维持会是汉奸组织,加入维持会就是卖国行为。
一天,汉奸王某公开号召成立维持会,在台上讲述成立维持会的意义。刘培久跳上台与王某争辩。王某叫嚣道:“维持会,你同意要成立,不同意还要成立。”刘培久予以驳斥,并掀翻了桌子。他跳下台,大声地说:“我们就是不同意,让他们几个人去成立吧。”他的号召和行动鼓励了反对成立维持会的村长和群众,大家跟着他退出了会场。
但是,汉奸们并没有放弃效忠日军的行为。他们在暗地里成立维持会,选张俊源为会长,在阳王庙大门上挂起了牌子,还在各村组织了20多名武装人员在大殿内驻守。刘培久同邓启明将这些情况汇报给县领导和县人民自卫队。他们约定由刘培久和阳王镇的有关人员领路,自卫队协助配合,在深夜将维持会摧毁。为了不走漏风声,他们让自卫队从稷山绕路,刘培久在辛安到阳王的路口迎接,邱连山在庙里找内应开门。
作战前一天,刘培久让家里蒸了一锅馒头,并在集上割了牛肉,让自卫队队员当干粮充饥。夜里,他们击毙了张俊源,收缴了反动武装的**。不到10天,维持会就被摧毁了。
成功摧毁维持会后,刘培久又组织7名革命同志,组成二区行政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伪县长李凯朋不承认这个机构,他又在县领导的支持下,打入李凯朋成立的公道团,并当上了团长。
在李凯朋举行的联席会议上,他揭露了李凯朋假抗日真投降、压制群众抗日活动的汉奸嘴脸。由于他说的都是事实,李凯朋无法否认,也不能自圆其说,只是表面上做出让步,但内心里对他恨之入骨,开始策划暗害刘培久。
“十二月事变”时,新绛县的抗战形势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县委领导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决定让刘培久随新军二一二旅向东山转移。刘培久先到新军二一二旅游击一支队任锄奸特派员,不久后又调到五十四团政治处任组织干事。
1940年春,刘培久升任旅政治部锄奸保卫科科长。秋季,沁源一带秋雨连绵,天气阴湿,传染病高发,部队里病人增多。凡是干部,住到旅医院仅三两天就去世了。此事令人生疑,刘培久奉命到医院了解情况。
经过仔细排查,他发现这是日军潜伏特务做的手脚。在医院职工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很快,他便破获了日伪特务伪装成医生屠杀伤病干部的重大案件。
1941年6月,新军二一二旅奉命开辟岳南抗日根据地,旅部驻扎在临汾市浮山县榆社村。9月23日拂晓,日军对浮山佛庙岭进行偷袭。日寇有近万人,又派出三架敌机在上空轰炸、扫射,而我军仅有千余人。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陷入包围。
突围时,刘培久为掩护战友,独自一人走出山口侦察敌情,不幸遭遇百余伏敌。他单身独枪,英勇奋战,先后击毙了十几名敌人。战斗中,他不幸被敌人刺杀,壮烈牺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