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4-2-28 12:00:40

佐伊:透过政治经济学看江西高昂的彩礼

    每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本质。

  江西彩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高额的彩礼已经威胁到了市场经济本身。

  分田单干之后,农村基层集体组织迅速崩塌。小农经济下,一个家庭的男性壮劳力数量决定了家庭在农村的地位,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市场条件下再次焕发新生,以一种畸形的程度快速发展。

  越是小农经济发达的地方,或者越是工业化不发展的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越严重。小农的生产方式,构成了这种思想的经济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西男性与女性比例是108.31:100,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西男性与女性比例是107.46:100。

  小农经济下产生的畸形人口比例,是江西彩礼的第一个物质基础。

  1992年后,市场经济彻底成型,各省的发展不再是通盘计划,而呈现出一种锦标赛的竞争。各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江西本身自然资源不太丰富,又地处内地没有出海口无法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特别是2000年以来,环江西六大省份的经济整体明显好于江西,除安徽外各省人均GDP均明显高于江西,2018年后安徽的人均GDP也持续高于江西。



  于是就呈现出一种虹吸现象,江西的女生大量外嫁。

  江西女生外嫁比例非常高,恶化了江西本就失调的男女比例。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

  可见,江西高彩礼现象并不是自古有之,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0年后才出现的。

  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是市场经济下必然形成的人口失衡(小农区域);二是市场经济下江西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女性外嫁,加速了适婚年龄男女比例失衡。

  二者共同导致江西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在婚育市场成为一种相对稀缺的商品。

  而市场经济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衡量,包括爱情和婚姻。

  于是,把女儿当做商品出卖,就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攀比心理加重了这种现象,但不是这个现象的本质。一些家庭为了给男孩积攒彩礼钱,在嫁女儿的时候也会要求高额的彩礼,这也会加重这种现象,但仍然不是这种现象的本质。

  高额彩礼已经有二十来年了,现在江西的彩礼动辄二三十万,这种高额彩礼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市场经济要稳定运行,劳动者就必须完成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至少有两个部分,养活自己,养活后代。

  要养活后代就要结婚,要结婚就要结得起婚。现在高额彩礼甚至导致一部分年轻的打工人结不起婚,不敢结婚。也就是说,由于高额彩礼的出现,使得资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了。

  要么支付更高的工资,让劳动者能够支付彩礼,在劳动者能够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同时,也会让女性的娘家过得更好;要么遏制高额的彩礼,不提高工资,这样劳动者也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而女性的娘家生活并不会得到改善。

  对资本而言,他们不会给出更高的工资。

  资本获取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资本代理人的每一次婚姻动辄百万千万的费用,但是,他们不认为这是高额彩礼,这样的费用他们能够支付得起,这样的费用他们也需要支付,因为这是他们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为了再生产出资本的社会关系,他们用获取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支付他们高额的婚礼费用。

  劳动者的彩礼远远比他们低,但是这影响了劳动力再生产,因此必须遏制。

  然而,高昂的彩礼本身,就是某种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改变彩礼得以形成的条件,彩礼本身是难以消灭的。

  最后,即使在市场条件下消灭了彩礼,最终获益的又是谁呢?

佐伊 · 2024-02-27 · 来源:佐伊说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佐伊:透过政治经济学看江西高昂的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