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书画-傅抱石革命题材画走进美国大都会
【坊间书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月20日起开始举办“中国革命时代的艺术”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著名画家傅抱石的经典革命题材画作,吸引众多外国人士参观。对于这次展览,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部长何慕文(MaxwellHearn)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形容傅抱石是中国现代最有原创力的山水画家,是“中国的莫奈”。他说,傅抱石一生历经跌宕起伏,仍能创造动人心弦的形象,非常了不起。他发扬固有文化传统,其艺术的个人色彩始终鲜明独特。
展览的大部分作品都绘制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展示了傅抱石如何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元素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他1957年赴东欧考察时,未采纳苏联式的写实主义,而运用写意水墨晕染技法描绘缆车、工业城、机场和海军舰队……完成了《布拉格宫》等代表作。
傅抱石生命最后十年里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毛泽东的诗词和中国的山川景观。何慕文说,这是“很安全的题材”,但也没有影响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例如他1953年的《更喜岷山千里雪》,生动呈现了1935年红军长征中士兵艰苦跋涉四川岷山的情景。
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画稿无疑是展览的亮点。何慕文形容此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范,但又体现着革命的元素。何慕文说,1959年以后,红色渐渐成为傅抱石作品中的主要基调。他在画作中添加红旗或红光灿烂的天空,简单而有效地加强了作品的政治感染力。1964年傅抱石创作的《乾坤赤》,藉海上一轮红球,以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为基调,浪漫地表现了共产主义世界观。郭沫若在此画上抄录了毛泽东的这首词。傅抱石临终前创作的《中山陵》也是此展的作品,反映了孙中山的安葬地———南京中山陵全景。此画色调冷峻,也体现了画家自感来日无多的悲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