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九悟如鱼得水
1、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切中国文化史、艺术史,无不与中国书法相联系。2、“书法”是指有关书写的一门学问。这个“法”字不只是一个“方法”的意义,应当看作是“传统”、“语法”的“法”字的意义来理解,包含着“法则”、“规律”等诸多内容的一个总体涵盖。在这个意义孕育下所形成的作品,我们可以称为“书法”作品。
3、学书如孩童学步,先读、再临、后创,要循序渐进,垫牢基石,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
4、书法最要脱俗,古人谓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何为俗?得古人形表而失意神者为俗;衣衫褴褛、乱头粗服者为俗;骚眼媚目、妞妮妖艳者为俗……虽标准不一,但本质相同。雅与俗之别,最简单的辨别是一个“异”字。“异”是由“众”而脱颖立异,不是“羊群出骆驼”的异,是“鹤立鸡群”的那种异。
5、写字犯不着一本正经,但也不能没一点正经。清人刘熙载说:“书要有为,又要无为”。在我看来,有为就是懂得黑白分割、行列排布和全局经营。无为则是轻松率意,任达不拘和自然天成。近人曾熙评论沈曾植书法时说:“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沈公进一步阐述道:“翁方纲一生之误在稳,刘墉八十岁后能到不稳,何子贞七十以后更不稳,惟下笔时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字愈不稳,则愈妙”。我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点什么。
6、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好比一首优美的乐章。尤其是行草书,蜿蜒连绵,起伏跌宕,其点画线条随着书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活生生的就是书者的一张“心电图”,书贵悟道,一个“悟”字最为重要。书要由生到熟,然后由熟到生。写了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一味地熟下去,当然会写至“漂亮”,写至“美”,但这种“漂亮”将流于媚俗,这种“美”会让人觉得丑。要熟中求生,求的过程就是“悟”,“学而不思刚罔”,“诗到老年惟有辣,书如佳酿不宜甜”。书最忌甜熟,熟则伤雅,过熟则腐。
7、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广泛普及,电脑可以解决“书” 的问题,书写的功能日渐被搁置起来。但是,书仍然有书的价值,因为,有一些问题不是电脑能够解决的,我们的手可以使汉字“生姿”,可以赋予汉字生机,让它们有足够的生气,使得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还能有节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许只有人才能够完成,加上“文”这种只有人才能够赋予的内容。“书”和“文”相互映辉,相得益彰,相互补充,这样的作品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让人心为之向往。
8、书法与旧文学是离不开的。不读书,越工越俗,再写总是个“书匠”。对古文要自己钻进去,不要只看翻译。这是个很高的修养。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9、书写点画组合而成的字不是书法这门学问的全部,写出的字,是要“载道”,表达一定的意义,为我们的社会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人们在看了书写的内容之后,启发思考,获得教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