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篆刻墨印?
据传唐已有人用墨来铃印。朱象贤在《印典》中说:“昔唐集贤院图书印用墨,时间经久不变。”并说其制法是用最轻细烟、龙骨、八宝粉与油艾等拌和而得。敦煌石室发现,“瓜沙州大经印”,亦偶有用墨印的。在历代书画卷轴中亦有,如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轴铃有“蔡京珍玩”墨印,临《曹娥碑墨迹卷》上有“柯九思”、“乔氏篑成”墨印。
明十竹斋画谱主人胡曰从自刻印谱《玄赏》,也全用墨色印制(此文由金石印坊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宋代亦有用墨铃印的,元人则有用青色铃印的,清代还有用蓝色铃印者。这皆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习俗,如丧父母百日之内,盖印不用朱红色,而以墨代朱,表示服丧敬孝之意。清代有关书籍中有记述,皇帝死去百日之内,官印须改用蓝色。有一种上为朱色正文印、下为墨色反文印的印谱,其墨色反文即是用墨如同拓款一样拓制而成的,以审视刀法或反转的效果。
有一种上为朱色肖形印,下为墨色印文的展品,从形式上看,图文结合,朱黑对比醒目;从内容上看,图文并茂,相互生发、补充。若把两者分割开来,则有不完整或美中不足之憾。若全用朱色(或黑色),不免主次不分,色彩单调。用红色,再加黑色陪衬,既美观,又能压住阵脚。这种作法,吸取了传统朱、墨结合的用法,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有好处。有志者可作进一步探索。
墨印可分为二种,一为墨印,一为墨拓。墨印,一般为便于审视修改而作。方法是将刻成的印章,用刷拭去石屑粉末,再用毛笔或手指蘸以浓墨,涂于印面,然后印在较光滑结实而又有吸墨力的白纸上。动作应准确迅速。为了防止干燥,也可先将纸略略湿润。另一方法是用黑色印泥,用法与朱印相同。亦可用较优质的印剧油墨代用。先用小拓包或小胶棍将油墨碾匀,然后层层沾附于印石上,再铃印上纸。如不够清楚,可翻转印石,在纸背面用钢笔杆之类磨压。切不可用一般油墨或油绘墨色。不管用印泥或油墨(此文由金石印坊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用后均应立即以柔软纸张或棉花将印章擦拭干净。
墨拓印章,其文为反文,常见于一些印谱。往往上为朱拓正文,下为墨拓反文,两相陪衬,互为对照,还可从中窥见刀法的变化大概,以利于刀法的学习与欣赏。也有一个印法,基本上与拓印款的方法相同,不同处为:
1、先将印面印泥用宣纸或脱脂棉拭擦干净,擦刷时不可太重,否则易破。
2、上纸后,垫拷贝纸,用手掌稍轻压,使水吸干。
3、待干后,用拓包轻轻上墨,来往二三次,使字迹、刀痕清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