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篆刻风格差异
夜漏将竭 大村高陵(当代) 椭圆印
中日两国印人在篆刻的初始阶段都是以秦、汉古印以及明清流派印章为学习范本,但在以后所创作的作品风格上却是大相径庭。在此除了两国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精神的差异之外,我想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接受古典方法的差异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曾经留学两年研究篆刻艺术,其间得到刘江先生等中国名印人的指教,发现,中国的印人在接受古典时,是一种“客观”的认识过程,即对古印范本的研究学习务必达到其“本来面目”,力求入其堂庑,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首先要得其形,才能会其神,否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相反,日本印人在对待古印范本上,则是“主观”得多,即以主观需要为出发点,择其要求留之,择其不要而去之,全凭个人趣味决定,至于“本来面目”并不是很重要,再加上快速的生活节奏,高涨的功利观,使印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咀嚼其中之神韵,于是,学习过程中的古印范本已不是“客观”的古印,而是日本印人眼中“主观”的古印了。因此,同样学习一个范本,在中日两国印人手下,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中井敬所
二、创作方法的不同
考察两国印人的创作方法,可以发现,中国印人的方法是属于篆刻“本位”的,是在篆刻艺术本身范围内的艺术创造,一切手段不会游离于篆刻艺术的规定性之外。表现的是金石的韵味与风采,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刀趣、笔意、金石味是不变的主题。而日本印人并不是那么“本位”,篆刻只是一种载体,一切相关艺术的手法只要能用得上,便是不遗余力地引进,于是,石刻也罢,木刻也罢,只要艺术效果能令人注目便照用不误,审美标准并不只限于篆刻一门。因此,同一门古老艺术,在中日两国印人手下,结出不同的果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