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河津市赵家庄乡万亩荒沟生态治理工程现场,放眼望去,各种苗木排列整齐,在微风中舒展着新叶,层层叠叠,一望无际。 昔日的荒沟沟,已变得绿满山坡,到处生机勃发,生态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说起万亩荒沟生态治理工程,北辛兴村的赵红霞高兴地说:“生态治理让荒沟有了生机,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 近年来,河津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一山、两核、两带、三河、四区、五循环”的生态框架,大力实施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荒沟治理工程、滩涂治理及护岸林带建设工程、平原景观带建设工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赵家庄乡是河津的苗木之乡,现已发展苗木种植2万余亩,有苗木龙头企业5家、专业育苗村10个。 在国土绿化中,该乡以荒山、荒沟、荒坡、荒滩为主战场,鼓励集体企业、社会组织、造林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四荒”造林,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9年打响万亩荒沟生态治理攻坚战,既治理了荒沟,又发展了苗木产业,呈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如何把荒沟治理好,还能让群众从中受益,是河津乡村干部的共同出发点。 他们探索实施了“土地流转、多元投资、专业管护、群众受益”的新模式,将一家一户散种的土地统一流转,实行集约化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荒沟开发治理,采取企业与合作社共建方式,由企业、合作社共同投资,平田整地、开通道路、打井修渠、栽植苗木,产生的效益共同享受; 依托合作社对所栽苗木进行专业化管护,把质量管控贯穿到苗木选择、前期栽种、后续管护等环节,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 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参与苗木种植等途径实现增收。
新理念带来新变化、激发新活力。 赵家庄乡在万亩荒沟生态治理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农户可以就近务工,获得“租金+务工”双重收入,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 同时,乡村两级发展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 万亩荒沟已成为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和决胜脱贫攻坚的新引擎。 二是小康社会创建与“两山”理论实践相结合。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三化融合方式治理荒沟,发展苗木产业。 目前,已累计投资2500余万元,栽植白皮松、红枫、皂角、樱桃、核桃等30多个品种40余万株,面积4000余亩。 昔日的荒山野岭正一步步成为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三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科技兴农相结合。 依托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和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积极引种太空红霞杨、金枝国槐、金丝吊蝴蝶等植物新品种和珍稀品种,陆续引进最新专利3D打印土、植物基因靶向克隆技术、植物多重复合辐照技术、沙荒节水移苗技术、土壤快速分析检测技术、植物智能监测管护系统、泡腾片式瞬溶植物营养液、植物萃取天然抗生素树种及专用深加工设备等新技术,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今年66岁的师水贞是赵家庄乡伏伯村村民,他家的4亩荒沟地通过集中流转,已经由专业合作社栽植上了国槐等苗木,师水贞就近在地里务工,天天有稳定收入。 师水贞高兴地说:“没想到我家的这4亩撂荒地也能有收入。每天在这满眼绿色的地里干活,心劲可大了!荒沟治理就是好,期盼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收入。”
赵家庄乡党委书记李惠民对万亩荒沟生态治理工程信心百倍:“下一步,我们按照‘扩规模、提品质、调结构’的发展思路和‘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产业工人+新型产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打造绿色产业链,把万亩荒沟建设成集种苗产业、田园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高效产业基地,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开发荒沟的新路子。 同时,以基地为龙头,积极引进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制定行业新标准,打造全国林业新地标。”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9:51 , Processed in 0.02859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