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代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传统党建模式与现实目标任务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基层党建水平和社会协调发展。盐湖区委紧紧围绕城市社区治理,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探索出了社区“大党委”模式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了社区党建“三共四联”(共建、共治、共享;党建联创、公益联办、服务联做、成果联享)新机制,促使城市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探索组织形式,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区域统管“一盘棋”,推进新型党员管理模式全覆盖
在城市区域范围内,过去不同层面的党组织彼此不隶属,条块“两张皮”,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无论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情,硬是靠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破除社区党建“封闭单一”的僵局,需要创新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支撑的新型党组织体系的构想和思路。盐湖区委从2018年5月开始,在社区“大党委”下辖设置了社区居民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驻区单位党组织等。其中,社区居民党支部对“小个专”党员进行兜底,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接收机关企事业退休干部党员,在职党员小组将居住在本社区并报到的党员纳入其中。全区现已建立了18个社区“大党委”,1.1万余名党员纳入管理范围。“大党委”的建立,使原有社区党支部的内涵功能、作用定位得以延伸、扩大和拓展,有效解决了党员管理教育上的“盲区”,确保了共驻共建活动不漏掉一个党组织、不落下一名党员,充分凝聚党在基层的组织力量,使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形成了条块融合、优势互补、区域统管、活动集中的新格局。建立社区“大党委”的模式,使党在基层活动的内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组织管理系统上的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联动运作,认真把党在新时代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变为每一位社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 激活内在动能,发挥“组织”作用,建立党建引领“一条线”,形成多元融合向纵深发展新格局
一、以社区“大党委”为“轴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盐湖区委在推进社区多元共建共治的格局中,围绕中心,面向基层,让社区党组织中心“居住”,发挥指导、统筹和引领作用,齐力共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体的联盟组织系统,实现社区党组织“独角戏”向共建单位“大合唱”转变,“单个舞”向大家“集体跳”转变,“小纽带”向社会“大中枢”转变。学苑社区“大党委”建立后,通过实施社区“大党委”工作会议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凝聚辖区各方力量,统筹资金8万余元,装修了办公场所,提升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还组织辖区内所有党组织在新象城广场,举办了“永远的祝福”国庆文艺晚会。活动场地、节目、资金、人员全部由驻区单位共同筹备,活跃了居民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充分发挥了社区“大党委”党建引领、凝聚人心、惠及群众的积极作用。
二、以社区“大党委”为“堡垒”,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盐湖区委深刻认识到,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以前出现的社区党组织领导弱化、形式虚化、工作边缘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体针对党员和治理服务对象、范围、层次、结构的变化,切实改进和加强基层社区“大党委”的战斗“堡垒”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思想引导、组织协调和服务统领的优势作用。现在的社区辖域内,党组织里有人主动想事,有人负责管事,有人精心做事,大家合伙干事。社区“大党委”通过有针对性的党组织设置,使党的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大家都说,建设“大党委”犹如建造高楼大厦一样,质量如何,是否牢固,全看基础工程做得好不好,必须把社区“大党委”建设得像一座座战斗堡垒一样,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更加认同、信任、热爱和依赖党的组织。
三、以社区“大党委”为“龙头”,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带动力。盐湖区委注重引导社区“大党委”统一对社区辖区内各类组织的政治、组织、能力、机制的全面管理,构建党建引领下自治、共治、法治、德治一体化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格局,让“大党委”在一线抓总牵头,用集体智慧实施科学决策,靠组织力量引领带动,充分发挥统管、统揽、统筹的引领指导作用,带领辖区内党员和居民凝心聚力,朝着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奋斗前行。御沁园社区“大党委”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社区筹一点、志愿者捐一点、上级部门拨付一点、驻建单位赞助一点),共筹措资金10万余元,办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填补了城市养老模式的空白。辖区居民都在“大党委”组织的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中,开展各种服务的体验中,目睹了党员的模范行为和感人事迹、党组织的内聚力和感召力,从而看到了党员的新形象、党组织的新希望,增强了对党员和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四、以社区“大党委”为“纽带”,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联结力。盐湖区委通过“大党委”的工作模式,打破领域、条块、层级、单位和系统的壁垒,通过组织纽带联结,活动载体联结,互惠共赢联结,与驻区单位齐心协力“架桥梁”、搭平台、建载体,双向联动作为,促进了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工作开展,共建互补,增进融合。潞村社区“大党委”与辖区共建单位联系协商,分别在不同地点建立3个党员活动室,推选小组长组织学习交流等活动,拓展社区党员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实现了学习、活动、服务三方便。广场社区“大党委”在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潮中,先后组织了900余名党员志愿者响应“大党委”号召,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整修游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这都是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和各项治理工作的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注重社会合力,追求最佳效果,聚集优势资源“一起干”,创造社区党组织史上新业绩 一、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机和活力。社区“大党委”坚持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使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的友谊增深,感情贴进,增强了党员对“大党委”的向心力和责任感。书记委员事事模范带头,党员管理规范有序,党性教育入脑入心,服务群众从不间断,使党在基层的活动更加活跃。党员们纷纷在各项活动中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主动把“大党委”搭建的平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社区“大党委”这种组织架构模式,确保了社区内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党员共同上党课,一道过组织生活,经受党性锻炼和思想洗礼,主动为群众送温暖、解忧愁、办实事蔚然成风。
二、充分聚合了各方优势资源的强大力量。社区“大党委”从整合各类资源入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利用和共享,不仅吸收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充实到兼职党委委员队伍中来,而且吸收了一些“小个专”党员担任委员,让各类人才在广阔天地挑大梁、唱主角、显身手。全区社区“大党委”相继组建了百余个普法教育服务队、心理咨询工作室、文艺工作宣传队、便民健康服务中心等志愿者队伍,从各个层面和领域加大了社区的服务力量。盐湖区是运城市唯一的市辖区,相对来说,用地、场所都比较紧张,各个社区“大党委”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方援助,使各种物质资源统筹、组合、捆绑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社区场所紧张的问题,使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到70%以上。盐湖区社区的“大党委”还采取“财政支持、社区自筹、驻区单位帮助、社会支援”的办法,建立了多元融资渠道,把资金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发挥作用。
三、有效把各类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小区”也是个“大社会”,人员集中,类型复杂,矛盾频发。如果不注意提早了解发现,及时劝解调和,就会使事态扩大,矛盾激化,影响到社会稳定。社区“大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有的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有的打造法制文化长廊,有的定期开展法律讲座,还有的举办法治版面巡回展,放映法治专题教育片,编演法治文艺戏曲节目,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社区、法治社会的建设。全区的社区“大党委”还坚持一月一例会的议事制度,着眼于防止小事扩大、大事拖炸,从抓早、抓小起步,调查座谈,走街串户,了解信息,掌握动态,一事一议。解放路社区地处城区的商贸中心地段,哪里有发生矛盾和纠纷的苗头,“大党委”的“小个专”党员就主动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协调劝解的现场。这样,使一些具体琐事引发的上访苗头,在基层一线得以遏制和消除。
四、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质量。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社区党建则是引领服务与治理的关键所在。全区社区“大党委”整合社区党员服务联盟,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和桥梁,组织引导党员在各个领域和岗位打头阵、树标杆、当先锋,使党员与社区之间交流更广泛,感情更密切,关系更融洽。社区“大党委”还通过挂牌公示,时常提醒每名在职“大党委”成员将承诺任务与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各“大党委”的带领下,全区以3000余名在职党员为主体的服务队伍,积极踊跃地投入到社区服务中,在干事创业中提升能力,在思想交流中增强情感,在奋发作为中创新成果。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23 , Processed in 0.043765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