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追记蒲剧著名编导赵乙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0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引言:

赵乙先生是蒲剧“五大名演员”王秀兰、阎逢春、张庆奎、杨虎山、筱月来的亲密伙伴,也是“中生代台柱”王天明、杨翠花、宋东元、张保、田迎春、苏俊祥之良师益友。他长于编、导,精于演、音,被三晋戏曲界喻为“叱咤风云的蒲坛巨擘、不可多得的领军人物”。

赵乙,原名霍志坚,生于1921年,一级导演,盐湖区泓芝驿镇东张岳村人。他早年参加革命,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宣传事业;他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为传承蒲剧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赵乙曾任晋南文工团团长、晋南专区文化局副局长、晋南蒲剧院副院长兼青年团团长,1970年临、运分专后,长期担任临汾蒲剧院院长。

献身蒲坛志不移

赵乙在半个多世纪的编导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创作理论与导演手法。他以强烈的进取心,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为古老的蒲州梆子开辟了一代艺风。他导演的剧目受人欢迎、令人赞叹,如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官逼民反》《血泪仇》《结亲记》《红灯记》《杜鹃山》《老虎咀》等,传统历史剧《红娘子》《三打祝家庄》《梁山伯与祝英台》《杨门女将》《出堂邑》《杀驿》《周仁献嫂》《意中缘》《麟骨床》《烤火》《藏舟》等。享誉蒲坛的“五大名演员”之代表戏、看家戏,大都是经赵乙加工排导的。如王秀兰的《窦娥冤》《藏舟》;阎逢春的《徐策跑城》《周仁献嫂》;张庆奎的《三家店》《芦花》;筱月来的《西厢记》《古城会》;杨虎山的《李逵下山》《赠绨袍》等,历历在目,举不胜举。

赵乙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祖辈男耕女织、勤劳善良的家风,造就了他坦诚淳朴、勤学奋进的良好品德。他在孩童时代,经常随大人观看《精忠报国》《三娘教子》等优秀传统剧,对剧中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出美妙的憧憬。

1936年,15岁的赵乙经舅父推荐考入了临汾第六中学,意在实践父辈“改换门庭、耀祖光宗”之夙愿。谁知对戏剧如痴如醉的他另有打算,课堂的板凳尚未暖热,竟不辞而别钻进了戏班,与蒲剧“四大名旦”之一孙广盛的嫡传弟子筱兰香同为一个“娃娃班”的师兄弟。在这里,赵乙掌握了戏曲表演的动作要领和各种唱腔,未过满月就能登台演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戏班子被称为“不入流”行当,演员被当作“吃开口饭的”。这位天资聪颖的小伙子竟弃圣贤而不读,甘愿去做让人评头论足的戏子,实属“舍本求末、甘为下人”之蠢举。亲朋们闻讯,直怪娃他舅疏于管教。他舅便与其父结伴前往戏班,经历了一番高说低劝,仍无法将赵乙拉回学校。最后,急于“将功赎罪”的舅父想出了“釜底抽薪”的办法,先做通班主的工作,再向孩子反复强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在各方压力之下,赵乙虽然答应返校读书,但对戏剧的热情丝毫未减。他在学好文化之同时,总要想方设法利用节假日,到戏班里联络感情,向师兄学习戏曲知识。此情此景,让为人诚笃、尊师爱友的筱兰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曾向圈内人士预言:“赵乙这辈子怕是离不开戏曲这一行了!”

能文能武创奇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面对难民如潮、饿殍遍野的社会乱象,赵乙读完中学后,毅然放弃商行、学堂的高薪聘请,参加了安邑县抗日游击队。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感受到革命队伍里的温暖,有关领导慧眼识珠,派他到宣传队做发动群众工作。

1939年,安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二一二旅,赵乙被任命为旅属黄河剧团演员队副队长。他决心将满腔报国热血倾注在抗日救国的宣传事业上,从创作剧本、编排节目,到器械化妆、登台表演,他门门精通,样样能干。因为有黄河剧团这个平台,每逢召开宣传鼓动大会,报名当兵的热血男儿络绎不绝。由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大半年时间,二一二旅扩员将近六分之一,上级领导在经费十分紧张境况下,仍全力支持宣传队工作。

1940年年初,日寇为打通同蒲铁路线,掠夺更多的战略物资,向我抗日根据地展开全面进攻,赵乙被调回旅部当作战参谋,在洪洞一带从事抗日游击战争。他干一行,爱一行,不但学会了绘制军事地图,还练出一手好枪法,曾在洪洞马牧一带担任过抗日村长,后为临汾武装部科长的离休干部董云山回忆:“赵乙胆大心细,曾化装成日寇军官出入虎穴,被称为抗日队伍里的‘文武全才’。有一回,我地下党得知有日伪骨干分子到洪洞活动,便派赵乙几个人前去抓捕,对方闻讯后企图逃跑,被他追上去一枪击毙!”

1944年中,赵乙又被调回文艺队伍,到太岳三分区担任宣传队队长。在抗日战争高潮时期,他导演了大量反映现代题材的戏,还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剧目。赵乙与人合作创作了《太平天国》,排导了《岳飞传》《逼上梁山》《白毛女》《虎孩翻身》等抗日剧目,被称为我党宣传战线上的尖兵,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1947年末,晋南大部解放,为巩固新生革命政权,赵乙被派到临猗三区参加土改工作。不久后,国民党残余势力策划了“虞乡中学事件”,上级将临猗、虞乡、永济中学合并为“条西中学”,调他到学校担任教学工作,赵乙很快就在学校组织起业余剧团,大张旗鼓宣传党的政策,为确保解放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改革善创新

1949年中,运城专署以条西中学宣传队为班底,筹备成立了晋南文工团,赵乙在团里负责业务工作。在行政区划变动过程中,他一直担任专署文化局副局长,其间参与编导了《刘胡兰》《花木兰》《十五贯》《薛刚反朝》《杨门女将》《蝶恋花》等剧目。

1958年,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在全球发起了历史文化调查活动,我国的关汉卿名列其中。时任中国戏剧研究院负责人的张庚先生认为:关汉卿为河东解梁人,《窦娥冤》是他的扛鼎之作,如果能将其拍成一部电影,就是对这位名家最好的纪念,在报经文化部批准后,令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为之与赵乙共同负责。谁知二人重任在肩,门路各异,到底是将《窦娥冤》搞成“电影蒲剧”,还是拍成“蒲剧电影”?一时间不好统一。因为前者多以“蒙太奇式”的描述手法为主,难以更好地体现蒲剧“做唱念打”的主要特点。赵乙用自己亲身体会,向厂方作了大量的解释,比如主角窦娥的中心唱段,如果淡化了戏曲格调,演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抒发感情,故事情节也显得较为单调。经过认真论证,导演组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将《窦娥冤》确定为“蒲剧艺术片”格式,由行乐贤执笔成文。

1959年,在赵乙一班人的极力配合下,长春电影制片厂终于拍成了蒲剧历史上首部艺术影片。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不仅为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名作增光添彩,更为古老蒲剧艺术走向全国打开了通道。

1960年,赵乙与韩刚、杜波共同创作了新编历史剧《白沟河》,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杨家将“一门忠烈,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形象。《白沟河》创造出“连演百场、场场爆满”的历史纪录,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们收到大量要求合作信函,全国十余个剧种纷纷移植排演,晋南蒲剧从此威名大震。

1963年,赵乙与西戎、韩刚合作了编写现代戏《结亲记》,该剧将浓郁的风土人情,恰如其分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完美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从几个方面宣传了我国农村发展的绚丽画卷与农民生活的道德风范。

赵乙主张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借鉴。他认为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情理相通,以情叙理,才能达到“寓教于乐,受教育人”之社会效果。比如编导给演员说戏时,必须注重挖掘人物内在情感,强调感情的合理性,充分体现“‘情’是艺术的灵魂,‘理’是艺术生命”的主线。在排练过程中,他从调动演员情感开始,要求声情并茂,反对画蛇添足,虚假做作。以《薛刚反唐》为例:当徐策看到盼了13年的薛刚率兵除奸,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让观众意想不到的是,饰演这位忠臣的阎逢春面对薛刚,突然挥手打了对方一巴掌,直怨他“吃酒行事太鲁莽,害得你举家丧法场”,引得其子薛奎大为不满。其实,这个动作是赵乙与阎逢春共同策划的,正是这一巴掌,打出了剧中人物13年的喜、怒与怨、恨,画龙点睛,爱憎分明,将观众引入追忆与思考的境界中,为演员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表演手法。

德高望重顾大局

1970年临、运分专,被当作“反动艺术权威”的赵乙尽管身不由己,也没放弃自己喜爱的蒲剧事业。著名艺术家杨翠花的嗓音堪称一流,赵乙曾利用扫地间隙叮嘱她:作为一个演员,音色好固然受人称赞,却不能引起观众对人物的共鸣,越是嗓音好的演员,越要求在情上下功夫。每想起这些,杨翠花总是充满了感念之情:“赵院长不但善于结合演员自身条件,还能适时修改表演套路,在排演《白蛇传》过程中,的确令我受益匪浅……”

赵乙导戏要求严谨,无论场次组织,人物感情变化,唱腔结构,总善于掌握剧情发展规律,使之波澜起伏,层层推进,从而达到台上龙飞凤舞,台下目不暇接的效果。1979年,赵乙与杜波、李安华共同改编了蒲剧传统戏《麟骨床》,以辛辣的笔锋,塑造了阴险奸黠、攀高结贵、祸乱朝纲的女野心家文嫣的丑恶形象,揭示了一个令人不齿的社会现象。该剧剧情跌宕起伏,演员阵容强大,曾获山西省和全国1979年剧本创作奖。

1982年夏,运城地区举办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兰舞台艺术纪念活动,赵乙受邀后风尘仆仆地赶到凤城,这位患有高血压的艺坛老翁白天在排练场工作,夜间还要修改剧词。在较短的时间里,他给王秀兰的几个代表戏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还为她排导了折子戏《送女》。他对剧情、人物、音乐等方面分析的精辟深刻,还要求演员、乐队,一个板眼、一个台步都要有板有眼,用王秀兰老师的话说:“赵院长导戏,不但能分析掌握角色的思想感情,也能摸透演员的精神动态,对不同的演员会采用不同的导演手法,好比一个擅打胜仗的优秀指挥官。”

1986年春,笔者随运城地区剧院负责人到临汾考察时,曾慕名拜访了赵乙先生。这位平易近人的长者思维敏捷、谈吐风趣,对来自家乡的同行们充满了热情。提起戏曲界元老,他谈到了杜波、韩刚、行乐贤、张峰,还有秦学敏、康希圣、韩树荆等。说到临汾蒲剧新秀,他信心满满,如数家珍,对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充满了期待,还在百忙中让卫泽副团长安排正在襄汾演出的任跟心与我们见了面。

赵乙为中国戏剧家协会连任五届理事,山西省历任文联委员,山西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1985年获全国导演奖,1986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如潮似水的荣誉,他认为应归功于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极力回避自己。

赵乙先生对戏曲事业的贡献,在于他深入探讨蒲剧发展历史,认真研究蒲剧改革方向,极大地拓宽了蒲剧的空间,更好地培养了一代新人……使这一古老的剧种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2004年12月13日,赵乙先生永远离开了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原省文化厅领导邓焰亲笔书写“你为新中国蒲剧第一代风流人物之首,成绩卓著,理当载入蒲剧史册”之挽词,无疑是对这位蒲剧界元老及领军人物最好的纪念。

姚俊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5:29 , Processed in 0.065137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