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中国”在河津的几个重要标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1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中国”是一个庄严、神圣的称号和标识。“中国”,自唐尧始都起称之。为了将尧舜禹都城所称的“中国”,与其后历代中国区分开,后人在之前加“古”字,称“古中国”。河津虽无尧舜禹之都,但有源远流长的“古中国”符号、厚重的文明和文化元素。所以说,河津是其总根系中直根。

    一、史学家共识:运城区域是“古中国”的发祥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据此,运城市委、市政府2014年初提出打造以“古中国”(运城)为标识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突出“古中国、新运城”主题。当年5月和翌年元月,运城市委、市政府邀请中日等国几十个学术单位,近百位考古专家、史学家,召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运城)学术研讨会”和“运城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下称“两会”)。专家们又到蒲坂、安邑、绛县等地考察。对于“古中国”的源头在运城,取得了共识。

    二、运城是“古中国”的发祥地,有根有据,名副其实:

    (一)人类起源和活动中心在运城,是“中国”之称前奏

    1961年考古专家在芮城西侯度发现了人类烧骨化石和用火遗址。这是发现的世界上人类第一次用火化石,它把人类用火烹调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1995年5月,中美生物考古学家,在垣曲县发现了灵长类动物化石,命名为“中华世纪曙猿”。这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作过报道。人类活动的早期,处于散居游离状态,后来逐渐集聚,组成了氏族部落,各自独立。但不断打战,争夺领地。强大部落占优势后,弱小部落尊从大部落。强大部落酋长,有了号令权,成了部落联盟领袖。弱肉强食,不断扩大领地,部落联盟逐渐扩大。一直演变到公元前四五千年左右,氏族在陕西的有熊氏,崇尚土德,土为黄色,后人将其首领称之为“黄帝”。早先,居住在陕西的神农氏首领炎帝,率氏族迁移到河北中部涿鹿,这里成为其活动中心。许多年以后,黄帝也迁于此。炎黄经三年大战,炎帝战败。为争夺食盐,二者又组合,在中冀即盐湖一带战胜了蚩尤。到红山文化时,炎黄活动中心转移到中冀。涿鹿和中冀之战,奠定了黄帝的尊严和地位。方圆数千里的大小部落,慑于黄帝的威严,安分守己,天下初定。从而确定了黄帝在诸方国群体中的领袖地位。由此起,中华文明初露曙光,中华文明前进到新的历史时期,并为尧舜禹在运城区域相继建都,创造了良好条件。但这只是向“中国”之名迈进的前奏,只是为走向国家形态的“中国”奠定了初始基础,还不能说这时已经有了“中国”一词。

    (二)尧舜禹始都于运城,是将“古中国”源头定位于运城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五帝前三帝黄帝、颛顼、帝喾活动于以盐湖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河津的官庄、山王古盐道,即是其中之例证。有人说,帝喾次妃简狄活动于稷山、河津一带;传说帝喾元妃姜嫄的娘家、外祖母家、外曾祖母家都在连伯村域。但前三帝都没有固定的都城和宫室,因而还不能称之为“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朱学勤、黄勋会等多位专家说:在古代,“国”的含义是城或邦。所谓“中国”,就是指“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汉末刘熙在《释地》中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史记》云:“昔唐人都河东……在天下之中。”所谓“天下之中”就是指“帝王之都”。“两会”定义:“‘古中国’不是泛指古代的中国,而是特指中国历史上初具国家形态之时,最早的以帝王所都为核心的文明荟萃之区。”据诸多史书所云;又据陶寺文化遗址出土和“两会”多位考古家论证,从第四帝尧王建始都起,“中国”一词已经定形,已正式形成了国家社会形态据文献载,帝尧始都蒲坂或绛县,后迁平阳。今永济市中条山有尧王台和尧王庙;绛县现有尧都村等几个与尧有关的村、地名。现今保存完整的“陶唐遗风”“唐寓处”两块石匾尚在。绛县“尧的传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帝尧始都是“中国”之称渊源。从而使“古中国”的历史文明、文化,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舜帝生于永济市舜帝村。在尧王台受禅让,始都蒲坂,古遗迹尚在。运城市区北舜帝陵,已为全国祭祀和孝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禹的始祖夏后氏创建的“古冀国”,寓居今稷山华峪和今河津东北。禹因治水有功,舜禅让,禹继位,为夏朝首王,都安邑。而“古冀国”与安邑相近,是禹王之故里,“位天下之中州”“为中国之号”。三代帝王始都运城,奠定了最早的“中国”在此。夏朝的建立,真正的中华文明史,由此起始;殷商第13位王祖乙迁耿为都,是运城区域成为尧舜禹之后第四个古中国之都。即是夏商周,也有林立的方国和侯国。史称“夏有万国”“商国三千”“周朝诸侯八百”。而夏商周的方国、侯国中,都有河津的皮氏国、古冀国、古耿国和古韩国。《史记》曰:“秦以兵灭六国,并中国”。但这个“中国”不同于尧舜禹时的那个“中国”。秦始皇将远古驰名的皮氏,封为皮氏县。皮氏邑、县名,延续千余年之久。

    (三)“古中国”定义的实质和核心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血脉和基石。尽管运城有尧舜禹始都,但还不能完全说,这就是原始“古中国”的核心定义。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在给“两会”贺信中说,“古中国”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古代政治与文化之中心;其二为华夏文明之核心”。

    河津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运城是“古中国”发祥地和主题公园。“两会”综述,运城“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原始基因和鲜明的标识。参与了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见证了‘古中国’之孕育、衍生和辉煌历史。”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清宪在“两会”总结和在《山西日报》发文说:“帝尧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奉行道政,心系百姓,公正无私,轻权受贤……开创了禅让的先河,体现了民主思想;舜帝一生,受禅让、施仁政、定法典、选人才、治洪荒、播五谷、至孝至善、载厚载德。”“‘尧天舜日’成为历代百姓的希望”;“禹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百折不挠,任劳任怨的非凡品质,坚韧不拔的卓绝意志”。王市长上述论述说明,尧舜禹的思想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泉,之基石,之根脉。其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一脉相承。所以我认为,将运城定位为“古中国”的源头和发祥地,既有根有据,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两会”专家认为:“在运城打造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河津是“古中国”总根系的直根。

    河津历史悠久、厚重,源远流长。许多史实说明,河津是“古中国”总根系中的直根:

    1、河津是根祖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津地处黄河中游,是人类诞生、演变的重要摇篮地。朱学勤的《中华文明史》云:旧石器早期在二三百万年之前,中期大约在三十万年以前,晚期在五万年左右;新石器时期大约在七千年到一万年前后。1973年中科院经过短暂的普查,在河津发现旧、新石器时期遗址几十处,文物百十件;历史上,僧楼、北午芹等许多村和县城,都建有后土庙、祠,现今古垛村后土祠是国宝。开天辟地之后,“皇天”主司天,“后土”主司地。从国家到各家各户都有土地神。后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轴承和核心,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远古时期,没有万荣、河津地界之分。女娲“抟土造人”就在汾河之南的万、河一带。历史上汾河入黄口多次从河津南移,形成一个“河洲”,称“汾阴脽(shui)”。现今万荣修建的后土祠就在“汾阴脽”。从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到宋代,“汾阴脽”曾有43位皇帝祭祠;西周时,今万荣西北,今河津西南至东南,有一个古韩国,周武帝之子封此为侯;东魏时河津一分为二,汾南为汾阴县;连伯村的高禖庙主祀有人类始祖女娲;有帝喾次妃有娥氏简狄。其子名契,是商之始祖;有帝喾元妃有邰氏姜嫄。其子名弃,即后稷,是周之始祖;有大禹凿龙门等;太阳村东南的皮氏,与燧人氏、神农氏、有巢氏齐名,都是创造人们生存条件的先祖。这些说明,河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

    2、先夏时寓居于稷、河一带的夏后氏,创建了“古冀国”。古史辨派学创始人顾颉刚认为,禹所在的部落,居住于汾河下游稷山华峪一带。夏族所建的有名古冀国并为冀州所赖以得名于冀国附近。考古专家刘起釪的《中国,首先指的是冀州》一文说:“古人所说的‘中国’,首先指的是冀州……冀州根据晋南的冀国得名”。尧舜禹文化研究基地顾问王雪樵在“两会”上说:“历史上唐、虞及夏同都冀州”。“冀州为中国之号……而运城境内的古‘冀国’则是冀州的源头。”。北魏郦道远在《水经·汾水注》中说:“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都也”。冀亭在哪里?诸多史书都说在县东北。比如,故里与皮氏县相近的西晋杜预在《释地》中曰:“今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

    3、禹凿龙门早于夏朝建立30年。它是华夏历史文明中一束绚丽的奇葩。禹用三分之一时间凿龙门,说明凿龙门是禹治水中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禹凿开龙门,标志着治水大功基本告成。夏建于公元前2070年,先夏时禹治水13年,后辅舜17年。禹治水始于龙门之上,估约三四年后凿龙门4年。这样,凿龙门大约始于公元前2096年左右,终于公元前大约2090年之前。禹当时将凿开的缺口命名为龙门,后人称禹门口,尊称禹为大禹,即伟大的禹。又将这段山称为龙门山。“两会”多位专家赞颂了禹凿龙门的功绩。史学家黄勋会等多位专家发言说,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石。他们概括为:第一,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的民本思想;第二,因势利导,疏堵相宜的创新精神;第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笔者认为,这是对大禹精神本质的概括。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夏之魂。运城市王市长在“两会”末也对大禹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并说:“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再说与禹凿龙门相关的两个问题:第一,大禹精神在全国、在河津历史上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这里仅以水利为例,从女娲补天治淫水到禹凿龙门之后,历代河津人,发扬禹凿龙门、鲤跃龙门精神和文化,使河津的水利工程不断发展,《左传》所说的“泛舟之役”;春秋耿邑食采主赵简时,女娟代父摇橹所唱的《河激歌》;汉武帝旨准河东郡太守番系引汾溉皮氏的“番系渠”;唐代县令长孙恕用垆土筑的“十石垆渠”,使粮食大丰收,唐朝在夭头建立了“龙门仓”。1968年至1981年,河津全县动员,万人上马,自力更生修建治黄大坝近1.5万米。此下,从黄河分出一条支(串)流,流向万荣庙前之东。平时四五个秒立米,汎期10余个秒立米。危险大,难度大,故而停建。1983年4月郭裕怀副省长在河津黄河滩视察三天后,经省长会议研究两次拨专款268万元,要求堵串续坝。我作为县政府领导组组长,与治黄局研究制定了几套可行有效的堵串方案,经10余天奋战,虽有几人被冲、受伤,但无一人失踪、死亡,堵串成功。葫芦滩重回河津,增地2.6万亩;7个月续坝6000余米,与万荣坝衔接;汾河入黄口下移到万、临交界。黄河滩大片沼泽地变良田。治黄人以歌咏功:“堵串续坝连万荣,巍巍大坝捍河东”;1987年4月开工的国家级大型、省重点禹门口提水工程,既供10多家大型工业集团用水,又灌溉新稷河50万亩良田。14年间,全局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为理念,创业、苦干,几乎解决了所有最大难关。上云的真功臣,“活禹王”们,以诗言志:“十年奋战,惠及三县;大禹精神,代代相传。”现今在建的瓜峪、遮马峪水库等,都是学习大禹精神结晶。第二,中国龙与河津龙在含义上有本质区别。远古时万数个部落,各以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到仰韶文化时炎黄统一中原,天下需有一个统一的标识,黄帝创编了“龙”。后来将之形象变为“三亭九似”。即龙为三节,“三”又代表多数;九似:即龙的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shen)、鳞似鱼、爪似鹰。这个无机物“龙”,远古时为统一标识;封建社会代表权力、尊严、地位;民间象征威武;今天,代表56个民族。全世界华人都是龙的传人。

    鱼跃龙门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薛瑄对龙王选择鱼跃龙门的时段,鱼跃龙门精神蕴意等,都作了精辟描述。诗曰:“星河一泻势如倾,春暖桃花浪几层。嘱咐鳣鱼休点额,峥嵘头角任飞腾”。河津是由鱼变龙的唯一圣地。跃过龙门的“鱼”,就是“河津龙”,其本质涵义是拼博向上。凡“休点额”、敢拼博,取得成功者,皆为“河津龙”。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峰会演出的第三个节目是“鱼跃龙门步步高”。它讲的是:中国有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这就是拼搏、创新、向上、步步高。它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鱼跃龙门的传统基因和文化,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达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一定能实现。  

     (张俊祥/文  作者系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禹门口提水工程局原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17:54 , Processed in 0.07940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