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万荣北杨村人才辈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4 1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武骊珠行书

万荣县荣河镇北杨村,位于黄土高原峨嵋岭西边沿,是一个三面环沟一面坡、自然条件差的穷村子。但村民穷则思变,顽强拼搏,历来就具有一种“灵、能、穷、争”的万荣精神。从清朝中期以来,村民刻苦读书,薪火相传,人才辈出,使一个仅有百余户的小村,变成了“名冠荣邑”的文脉村。

清朝时,荣河一带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出东门,上寺坡,北杨秀才比驴多。”人们还总结出这样几句话:“站在村中四面看,举人进士翰林院。副贡岁贡人七个,五届拔贡六十年。文武秀才百余人,光宗耀祖二百年。”

□武守智 武栋仁

◆居官清廉的武开吉

北杨村于清朝前后出了两个进士,村人习惯呼之为“老进士”和“小进士”。

老进士武开吉于乾隆乙酉年参加会试,中进士三甲第十一名。后来,武开吉获旨出任河南省商城县知县。他甫一到任,便顶着压力,把积弊已久的大马钱、烟户钱等多种苛捐杂税统统裁免。他还重视兴教办学,前后创建义学52处,还为无人敢碰的胡孔杀人案申了冤,除掉了中州一大害王三铁头。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齐呼他为“武青天”。

之后,武开吉升任兵部车驾司郎中兼武库习。致仕后,他又与其子拔贡武锡瑞在家乡设塾“息园”授徒,誉满乡里。其学生成才者众多,特别是他们培养的寻銮炜、寻銮晋兄弟两翰林,更是受到翰林学士的赞扬。一个书院教出兄弟两翰林,在当时十分罕见。

众多学子为感谢师恩,在其门前竖立“古槐市”教恩碑一通(古槐市为唐朝长安城一书肆,为读书人经常活动光顾的地方)。此碑一直保存到1958年。

◆教泽流芳的武广禄

武广禄为道光甲午科(1834)举人,因乡试名列前茅,荣获“经元”,后被选任河东商学(河东书院前身)训导兼管安邑。他在运城办学十余年,培养了大批人才。学生因乡试成绩好,向他送礼,他说:“你们考得好,成绩有我的份,我只能领你们的情,不能收你们的礼,因为这是我应尽的职责。”

他逝世后,咸丰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娄道南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上说:“公幼读书,性颖异,辄有真性情,不随俗转移……道光甲午夏,选授商学院训导。是岁秋闱(乡试),即中列前魁,从此荣任。”他到任后,以功名善事,童试进场多不方便,力除此弊,所以考生临场从无贻误,平时于公事必勤谨,训诸生谆谆不倦。“故其门下士与其外署从游之士,名列甲榜,身游翰苑者,概不乏人。”“公之德行,汾水流长;公之教泽,鹾海争光;公之承先,稼穑勿忘;公之启后,翰苑生香。”

他生有五个儿子,因家学渊源,教子有方,次子武骊珠高中进士,其余四子均为秀才。据村中老人回忆,武家大门前墙上挂有“经元”横匾一块,大门正中挂有“进士及第”竖匾一块。

◆钦点翰林的武骊珠

“小进士”武骊珠于咸丰癸丑年会试,中进士三甲第一名,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吏部原拟任其为陕西省同州(即大荔县)知县,后改任为直隶唐山县知县。因不满**昏暗,他愤而辞官返乡。一位钦点翰林,连一天官也没有当成,却在老家留下一件奇闻。

原来荣河县谢村一个土财主发家后想光宗耀祖,为祖先立碑,想借用他的官衔以抬高身价,便拿了不少“润笔费”求他撰写碑文。他收了银子,却又有些反悔,嫌有失身份,于是便提出一个为难土财主的“无理”要求:必须把他的官衔和姓名刻在碑的中间。本是故意刁难土财主,谁想土财主满口答应。于是,在清明节的当天,石碑便立在了土财主祖先坟前,碑正中赫然刻着“直隶唐山县正堂武骊珠”,而财主祖先的姓名却被刻在了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十里八乡的人看了这通碑都笑道:“这人真怪,给祖先立碑,怎么把旁人当祖先供奉起来了。真有一股子‘争’气!”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谢村七十二争,立碑为证”这句话便迅速流传开来。

◆当仁不让的武志孝

“老进士”武开吉的曾孙武志孝,年龄不大,却有秀才之名,且是咸丰年间荣河县一带有名的书法家。庙前村后土祠品字戏台中间,有一对高耸入云的石旗杆,旗杆上刻写的一副对联就是他的手笔。

据传,为了写好这副对联,主事人请来了山西蒲州、陕西同州一带的名儒书家,聚会于后土祠,先商谈对联写什么内容。集思广益之后,确定为“调元德普神恩远,保赤功巍惠泽流”,借以颂扬后土娘娘教化社会、保护子民的丰功伟绩。但真正书写时,大家相互推让,谁也不好意思先动笔。主事人情急之下,便想了个办法:中午饭后,人人都写,大家评价说哪副好便用哪副。

饭后,主事人一看武志孝年龄最小,便让他先写。谁想他当仁不让,立即饱蘸浓墨,提神运气,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站在周围的人,赞叹不已,都说武志孝字写得好,甘拜下风。对联写好后,按惯例先拓在石柱上,再由石匠雕刻而成。武志孝觉得这太麻烦了,干脆让主事人弄来一盘朱砂,现场笔蘸朱砂直接写在旗杆上。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赞。

石旗杆均为独石,高约二丈,直径一尺二寸,四方底座二尺四寸,可谓稀世珍品,俗称日月(阴阳)旗杆,至今仍高耸在后土祠。武志孝的大名也在石旗杆之上熠熠闪光。

◆有德之官武绳文

武绳文,字子安,出身五圣堂书香门第,生性聪颖,刻苦读书,记忆超常,“年弱冠即补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旋食廪饩,乡人称他为“小翰林”。

早年,他从学南池庙村叙州知府王麟祥,很受王麟祥的推崇,谓其“年少笃实,气宇不凡,言行不苟,前程不可限量。”未已,清朝下诏停制科,武绳文遂离乡考入山西大学堂,后又考入赴日速成师范就读历史。1906年回国,他以一流才识到山西大学堂任教,其间,又与留日同学刘懋赏等人筹建山西公立中学。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参加同盟会,1911年毅然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孙中山来晋视察,他参加了迎接孙中山仪式,并与之合影留念。

后虽考上知事,但因与阎锡山政见不同,他一直未能就任,后被勉强派为省临时视察委员,赴晋东南一带视察。在晋城县,他据实审理了一件豪绅诬告县长案,县长感激不尽,在送他的轿车褥子下铺放了上千银元。他上车离开时,发现铺在褥子下的银元,便用手把银元全部拨拉下去,还一边拨拉一边说:“不能这样,不能这样!”弄得县长很是尴尬。因他是内定的“反阎派”,不能留在太原,被派到了晋北的大同、岚县、岢岚等七县任承审官。这个职位官不大,却有实权,是个肥缺。但他办案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受贿赂,民称有德之官。

他离职后,因家无积蓄,难以生活,只好在大同街上以卖字为生,1936年去世后,靠亲朋好友资助,灵柩才得以运回老家。安葬时,村人为武绳文送了这样一副挽联:“一身正气行天下,两袖清风离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08:26 , Processed in 0.068294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