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船窝古镇大禹庙 _河津文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31 10: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晓征/文
image.png
    大禹治水,功垂永赖。四千年来,黄河两岸的人们大量修建禹庙,以祀大禹功绩,船窝古镇大禹庙便是其中之一。

    船窝古镇大禹庙位于河津市下化乡上岭村船窝自然村北,坐北朝南,南北长53.185米,东西宽19.06米,占地面积1013.71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刻《创建李家碛大禹庙碑记》记载,该庙原名李家碛大禹庙,创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当时削崖平地建造了正殿、戏台、厢房、山门、围墙。由当地李姓生员牵头组织,多人布施而建。其正殿为后窑前廊式。据雍正十三年《津邑建立前廊记》碑刻记载,建造献殿,并增建正殿前廊七间;据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重修大禹庙碑记》内容可知,乾隆三十年对大禹庙内各建筑进行了修葺,在正殿窑顶建造木栏杆三间并铸立仙鹤一对;次年为正殿东次孔窑内的关帝圣像进行彩饰,并塑侍臣及关周二将外,还在东耳殿前建造了前廊,在献殿西侧建造了马房。正殿前廊及戏台前檐的砖雕木雕构件多为花卉、龙头,其雕刻手法娴熟,弧度自然。

    根据村中老人回忆,正殿前原有献殿一座。文物部门实地勘察时,发现了献殿台明、西山墙、东山墙、西山前檐金柱、东山后檐金柱及散落的柱础石。庙院的西房属解放初期船工们改建,庙北有十孔石窑,也称十户窑,为旧时所建,原为船工装卸队办公场所

    李家碛大禹庙建筑群,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东依大山,西临黄河,建筑精致,视野开阔,充分体现出当时建造者的巧妙构思。

    船窝古镇曾是晋陕峡谷黄金水道上最大的码头,从明朝中期兴起,直到1959年被大水冲毁。船窝码头曾有两条街道,近30家字号商铺,也是历代河防重地。繁华时,这里每天有上千只船只装卸货物,年运输煤炭四五万吨。货物发运上至内蒙古河套地区,下至三门峡、潼关,甚至西安等地,是黄河沿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清代,乡宁县曾在此设有团防和学校等机构,对此进行管理。清代长城也与此接壤,绵延到内蒙古河套一带。

    1959年,黄河发大水,整个船窝被卷入洪流,李家碛大禹庙因地势较高幸存下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一度成为下化和乡宁西部煤炭外运的中心集散地,大禹庙也因有人烟而得以保存。1985年,龙虎公路通车后,这里逐渐走向衰败。

    船窝大禹庙由于自然破坏与人为改制破坏等原因,部分建筑已经坍塌,现存建筑均已出现歪闪严重、地基下沉、人为掏设洞口、建筑出现裂缝等残损现状。文物部门实地考察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屋面渗漏,年久失修,木构沤朽,导致坍塌。二是地面排水不畅,雨水下渗导致地基软化。1959年黄河水从禹王庙西侧漫至庙内,正殿西山墙首当其冲,基础地基受水浸泡出现软化。另外此处临近黄河,地基土质为砂土,属于松软土层。导致建筑严重歪斜,地基整体下沉。

    鉴于以上问题,市文物局对禹王庙内各文物建筑及总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勘察测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针对性的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在社会力量的大力资助下,目前禹王庙正在重建修缮中,相信很快就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06:31 , Processed in 0.06613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