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东成语典故何其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6 08: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独具魅力的国粹,像一枝并蒂奇葩,争奇斗艳,绽放在世界语言文字的百花园里,馨韵悠然,夭夭其华。仔细玩味,一个个传奇故事,呼之欲出;一幅幅历史画面,隔空重现。

河东,运城,地处黄河金三角,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谓之“中国”,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这里,人文荟萃,史籍充栋,成语、典故如隋珠撒地,楚玉铺路,不足为奇,俯拾皆是。

欣闻市上拟建“河东成语典故园”,不胜欢喜,甘愿做一名园丁,荷锄汲水,为皇皇斯园植一株小草,涂一抹新绿。



关公文化,是我们运城的一张亮丽名片,博大精深,蕴含宏旨。其独有的成语、典故,妇孺皆知,张口就来。“关公面前耍大刀”“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华容捉放曹”,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则是其夜读春秋,义薄云天;逸群绝伦,威震华夏。而心怀天下的政治家们,则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的失策失意中,总结出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平陆古称虞,其境内的两个小方国虢与虞比邻,犹如辅车相依。辅者,颊骨也;车者,牙床也。晋献公欲霸中原,首先考虑的是远交近攻,吞并虞、虢。他以本土所出的“垂棘之璧”“屈产之乘”,贿赂虞君,假道灭虢。鼠目寸光的虞君贪图玉璧、宝马,昏聩入彀,结果造成了唇亡齿寒的亡国悲剧。

虞国大夫百里奚谏阻无果,辗转逃亡楚国为人牧牛。他“心与牛一”,成了遐迩闻名的养牛专家。秦国不动声色,用五张公羊皮将其赎回。百里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秦国相位上励精图治,大展宏图,终使秦国中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此乃“五羖大夫”之传奇也。

西汉文景之治,英才辈出,被誉为“河东苍鹰”的郅都,也是平陆人。郅都秉性刚烈,不阿权贵,勇于直谏;清正廉明,执法守志,不枉不纵,连皇亲国戚也敬畏三分。相传,他在担任雁门郡太守时,政通人和,武备肃然,有一夫当关、夫莫开之威仪。匈奴闻名胆寒,不敢与之交战。匈奴主帅为提振士气,以其木雕像立为箭靶,令军士练习骑射,胡骑犹心有余悸,畏葸不前,竟无人能射中。此消息不胫而走,无翼而飞,百姓欢呼雀跃,朝臣额手称庆,赞其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芮城史称古魏,段干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贤。初为驵侩,也就是马市经纪人;后师从卜子夏,熟读《六经》。其学识超群,满腹经纶,却守志不移,无意仕途。魏文侯仰其贤,每过段庐,必伏轼致敬。后来,他欲拜段干木为相国,段坚辞不受,还“踰墙而走”。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强势崛起,急于东扩,与其一衣带水的古魏首当其冲,危在旦夕。秦军一路呼啸,进至魏境壑塬,只见段干木坦腹独卧,视虎狼之师为无物。秦大夫司马庚力排众议,劝阻退兵。他说,段干木乃魏之大贤,道德学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天下共知;魏侯思贤若渴,礼之如宾,敬之如师,如此“上下合和,未可图也”。

秦军不战而退,魏国闾巷欢呼,击缶而歌:“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人好忠,段干木之隆。”

此后,两国不再比邻为壑,反而屡结秦晋之好,人称秦欢晋爱。秦穆公更是率先垂范,将自己的“五朵金花”,全都嫁给了晋公子重耳。在楚成王的扶持下,重耳从楚返晋,南面称君。当楚臣问其何以为报时,重耳脱口而出:“往后两国如刀兵相见,我方一定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晋、楚交恶,发生城濮之战,重耳果然信守诺言,撤军后退了九十里。



安史之乱,血火之灾。这是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捩点。在抗击叛军的芸芸将领中,史记“蒲州河东人”,实乃芮城人的张巡,血战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居功至伟,名垂青史。

张巡虽系“探花”出身,但背后无“靠山”,官运不畅,当年仅除授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县令。在那兵燹四起、血流漂杵、白骨遍野的战乱年代,区区一名县令,能有多大作为?可张巡硬是凭满腔热血,浑身胆气,喋血睢阳,遏止了气焰汹汹的叛军南下步伐,保障了朝廷江淮赋税供应,为后来全局战略大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巨大的财政支撑。

对这位横空出世的“铁血县令”,后世诗人尹廷高不胜感佩,放声咏叹:“坐守睢阳当豹关,江淮赖此得安全。至今青史虽零落,犹障窗风一面寒。”

血与火的安史之乱,与一位“嫣然一笑百媚生”的女人有关。她就是出生在蒲州永乐县“独头村”的杨玉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标志与代称。杨玉环天生丽质,有“羞花”之貌。她一笑倾人城,二笑倾人国,三笑君王意迷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然而这位国色天香,不仅未给大唐带来好运,最终还使自己魂断马嵬,香消玉殒,成为饱受訾议的巾帼另类。



众所周知:关公是解州人,受祀“武圣”,柳宗元也是解州人,享誉“文宗”。对其籍贯,虽存异议,但《辞海》一锤定音:“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解州还诞生了“南天一柱”——柳元景。

柳元景,字孝仁,宋代名将,其祖上三代均为太守。少年时期,他随父柳凭时出征,征讨南方蛮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被誉为“少年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他身上得到了无可辩驳的验证。

在与北魏对垒的“陕州之战”中,宋军几经血战,俘虏了大批北魏士兵,其中不少为强征入伍的汉人。宋军主帅柳元景麾下的将领,忿其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对抗天朝,纷纷要求格杀勿论,将战俘全部斩首,以儆效尤。元景却愍其不幸,悲天悯人,对其晓以大义,全部释放。为了使汉人俘虏能够平安返回家园,还特地给他们散发银两,并颁发了路条。此举收到了极大的政治效果,使宋军仁义之师的声誉,传遍了大江南北,有力瓦解了敌军的斗志,赢得了人心。

自古兵家就有“杀降不祥”之说。而柳元景却另辟蹊径,树起了至仁至义“善待俘虏”的大旗,成为以“攻心战”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对此,后世兵家心领神会,屡试不爽。



纵览河东碑碣文化,有一个人和一通碑,绝不可错过。这人,就是唐代名相裴度;这碑,就是镌刻裴度生平事迹,被誉为“三绝”的“平淮西碑”。一绝者,碑主裴度功勋卓著,为“中兴贤相”;二绝者,乃领衔“唐宋八大家”、文冠天下的韩愈撰文;三绝者,碑文由清代帝师、书艺超群的祁寯藻捉笔书写。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闻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魏、晋而兴,历六朝而盛,至唐登峰造极。一门继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在历朝朱门大宦中,绝无仅有,罕有其匹。“天下无二裴”,实至名归,并非浪得虚誉。

裴氏儿男中的佼佼者,首推裴度。他历仕唐宪、穆、敬、文宗四朝,曾三次拜相。其最大功劳,就是以宰相身份,临危受命,驰赴前线,指挥打赢了平淮战役。临行前,他立下军令状:“臣誓不与贼俱生”“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裴度命大将李愬雪夜奇袭蔡州,一举擒获了罪魁祸首吴元济,取得了淮西之战的最后胜利。

次年,唐宪宗为裴度在蔡州刻石立碑,彰表其功。碑文由曾担任裴度帐下行军司马的韩愈撰写。孰料不久即陡生变故,帝命磨平原碑,换上了由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的碑文,把平淮首功记在了李愬头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迨至晚唐,人们回首那段烽火历史,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裴度为帅,纵览全局,指挥得当,是那场战争取胜的关键所在;李愬为将,虽骁勇善战,奇袭建功,却难以与主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鸿猷,相较高下,分庭抗礼。韩愈的碑文犹如“汤盘孔鼎”既褒裴又不贬李,持论公允,剀切中理,深孚众望。

然而,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作如是想。北宋姚铉撰《唐文粹》,仍沿袭旧说,只收录了段文昌的碑文,而对韩愈的碑文熟视无睹,只字不提。对此,士林颇有非议,苏轼更打抱不平,作诗正史。诗曰:“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残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历史是铁定的事实,不容有人借风扬沙,信口雌黄,随意涂抹。宋徽宗政和年间,蔡州知府陈珦尊重历史,顺应民心,令工匠又磨掉了段文,重镌了韩铭。

碑碣无言,正史百端。然而有人却凭三寸不烂之苦,搅得六国不宁,天下不安。战国时魏国人张仪,是与苏秦齐名的“舌辩之士”。他们两个针锋相对,纵横捭阖,几乎操纵了时局的发展,为秦扫灭六合,一统天下,作出了惊世骇俗、淋漓尽致的个人表演。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皇冠上熠熠闪亮的四大明珠,标格清迈、旨意隽永的传世作品,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数王勃的成就显著,影响最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他有如天助的神来之笔,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诗粹。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出身文华璀璨的书香门第,祖父王通,号“文中子”,系龙门大儒,《三字经》将他列为“五大饱学名士”;祖叔王绩,号“东皋子”,诗风清丽风雅,别具一格,在初唐诗人中自成一家,出类拔萃。饱受诗礼传家的熏陶,少年王勃崭露头角,謏闻乡里。后来,他漫游江南,途经洪州,偶逢阎都督为当地名胜滕王阁集颂。在高朋满座、名士如云的宴会上,他文思灵动,妙语如珠,一气呵成了《滕王阁序》,语惊四座,名冠江南,文传天下。

《隋书·王勃传》记,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不打草稿,也没有穷思苦想的模样。提笔若龙飞凤舞,神形皆备;遣词似山泉奔涌,左右逢源;用典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有人统计,他在千余字的《滕王阁序》里,运用成语、典故,即达四十多条。其汪洋闳肆,笔走龙蛇,真可谓“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王勃行文,不假思索,全仗“腹稿”成竹在胸。何为“腹稿”?苏轼以诗释之,曰:“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当然,也有许多的文人名士,吟诗作文往往不打“腹稿”,而是搜肠刮肚,临场发挥。唐诗人贾岛,以“推敲”出名。一次,他骑驴在长安大街上,忘情比画“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不意间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官轿,遭到一番讯问轻侮。后来,他又因骑驴吟诵,挡住了吏部侍郎韩愈的车驾。不过这次却因祸得福,受到了一代文宗的赏识,并与之成为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的《苦吟》,道出了文人写作时,绞尽脑汁的万般辛苦。



《荀子》一书中的《议兵》篇,记载了上古时代的几次正义之战: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成汤伐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说他们“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然而,兵不血刃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并非战争的常态。针对水无常势、兵无常形的复杂战局态势,《孙子兵法·计篇》的高招是:“兵者,诡道也。”也就是说,兵不厌诈,用兵之道,在于神鬼莫测的诡谲之中。

《吕氏春秋》载有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的故事。晋文公问大臣狐偃:“楚国兵众,我国兵少,寡不敌众,将如何取胜呢?”狐偃答道:“爱礼品的国君,得到再多的珠宝,也不厌华美;好征战的国君,仗打得再多,也不厌诡谋。咱就以诈制胜吧!”结果,晋国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大获全胜。此后不久,晋文公即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俨然成了春秋首霸。

尽管河东历史上的人物与故事早已随风飘逝,难得亲见,但由其所产生的极富中华文化特质的成语、典故,却生生不灭,代代相传,像无垠夜空,星辰闪烁,光辉灿烂,照亮云汉。

赵战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7 18:47 , Processed in 0.063814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