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闻喜县寺底村以楹联文化促乡村振兴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6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振西/文

对联,两行文字,两两相对,形对、意对、声对,文字至简,含义至丰,平衡至美,传播至快,覆盖面至广,是全世界唯一意、形、音兼备的汉文字独有的国粹。到了当代,其魅力依然独具,它能以崭新的姿态,从改变人的追求和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和精神风貌。这个村庄就是誉播全国的中国楹联文化村闻喜县寺底村。

这个村的变化其实是从一副获奖联开始的。

2000年,在县诗联学会举办的“饮水解困杯”征联中,退休教师温顺撰了一副联:

轱辘、粗绳、大木桶,吱吜吜,半天绞出几碗泥浆水,望井止渴,记述千年辛酸泪;

高塔、深泵、水龙头,哗啦啦,霎时流满一瓮甘露醇,饮水解困,开出万代幸福泉。

这副联获奖,一下子把温顺的心劲鼓起来了,他约了村里十几个文化人,成立了诗联学会,天天在村委会打擂台、写对联。

会长出句:地当宣纸云当墨;

会员对句:胸有成竹笔有神。

出句:摆擂河东,岁月峥嵘谁作主?

对句:纵情西柳,江山锦绣我织春。

出句:农民敢令楹联大;

对句:文化长教日子红。

出句:把爱带回家,春风步步;

对句:将心交给党,情意绵绵。

出句:新年新气象,新时代同圆新梦想;

对句:大国大家庭,大作为共享大繁荣。

……

他们像晨练一样,天天坚持在村委大院那块几十平方米的水泥地板上写对联。出句由会长从网上下载,粉笔由村“两委”提供。谁写得不合律,大家帮着修正;谁得了最佳或优秀对句,党支部村委会给奖励。这样,大家越写越上瘾,渐渐把村里的文化人都吸引了进来。

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清代曾出过几批秀才,因为汉代以前村名叫“西柳”,所以有“下了刘古庄坡,秀才比驴多”的俗语。村里人争相对句的新气象,让村干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于是便把一群楹联迷当成了宝贝,给他们发服装,组织他们外出采风,还把村委大院的围墙灰好,把选出的好联展示出来,鼓励大家把对联从网上、地上、纸上,写到墙上、门上、街上、宣传栏上。

2006年,市楹联学会命名寺底村为“河东楹联文化村”,市、县、镇、村四级楹联学会一百多名给寺底村楹联学会会长温顺送上了中堂。旧时的“中堂”是达官贵人悬挂在厅堂正中的楹联字画,是尊贵文雅的象征,普通人家难以企及。这次,东镇诗联分会首创、全县推广的给文明户送中堂活动,来到了温顺家。是日,院里屋内挂满了贺诗贺联。中堂联是“一联传后世;几代获殊荣”。看到这样荣庆的场面,温顺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连连夸赞:“我儿的书没有白念!”温家的三个儿子也争着要保存墨宝。一缕缕墨香很快在全村传开了。有联家就此总结了四句话:“光荣了一个人,感动了一家人,激励了一村人,教育了一代人。”

寺底村给文明户送中堂的信息传到了北京。1937年从寺底村走出去参加革命的老军人冯天顺听说村里建校,特意捐款一万元。众会员写了好多答谢联,怎奈村“两委”想送的中堂盛不下,便别出心裁,在中堂中间写了“乡情无价”四个大字,再选六副联作以小字题写在空白处,与书于两边的主题联融为一体,众人称之为“众星捧月”新式中堂。冯天顺老人收到后将这份礼物悬于厅堂,视若珍宝。

众星捧“月”先捧德高望重者。老党员、老人大代表武玉梅寿登百岁,村里为她举办了热烈的百岁寿礼,敬赠上祝寿中堂联:“一庭大雅天成玉;百岁懿德品著梅。”逾两年老人去世后,村里又为她举办了隆重的楹联葬礼,赠其家以102字的颂德中堂。家人在整理老人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黄纸包,里面裹着一沓人民币,并附有标注:党费一千元,村委会、老年协会、诗联学会各五百元。追悼会上,当主持人讲了老人故事、再诵读了“生对党政忠,对集体诚,对家业勤,对长辈孝,对乡邻睦,对儿女慈,对名利淡,寒梅有品,仁者有寿……;逝让条山恸,让厅堂冷,让肝肠断,让孤梦惨,让西柳悲,让功德驻,让懿范存,美玉无瑕,适者无敌……”的挽联,村民们无不为之动容。

楹联这一在中华传统文化沃土里孕育了一千多年的国粹,如今在新时代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终于从小圈子里走出来,以崭新的姿态迈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与心田。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及市县一众联家的精心指导下,更加之村“两委”和全体村民辛勤浇灌,中国楹联学会于2012年命名寺底村为“中国楹联文化村”。这块“国字号”荣誉更给这个文化村注入了“文化兴村、楹联先行”的新动力,全村410户、1800多口人,涌现出100多名楹联学会会员,吸引了18名外出谋生的新乡贤返乡创业。

新乡贤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富有爱心和文化意识的吉平娟。她当选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后,从寺底村的历史演变中认识到文化是人的魂、村的根,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因而结合本村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拟定出一个“以楹联为抓手,以新乡贤为骨干,铸民魂,正村风,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扎扎实实稳步开展起工作。

首先是以联律己正党风。她先以“公字当头,为民解难;廉风入脑,替党分忧”的自铭联警示自己,组织50名党员向群众亮承诺、见行动;积极筹资融资,复产玛钢厂,新建大型富硒面粉厂,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主动拿出数十万元,带领干部群众硬化道路1000平方米,绿化3条主干道,栽植冬青、樱花1600余棵,安装路灯150盏,美化了村容,优化了党风,感化了民心。

其次是以联润心淳民风。她以楹联为抓手,以创建中国楹联文化村的功臣为骨干,为全村30个姓氏编写了家族共铭联,筑起一排高标准、可持续观赏的家训长廊;为全村各家的大门木刻金字编写悬挂了金光四射、表达心声的家风联,让“诚为一盏暖心酒;信是千秋立世根”“应亲公婆为父母;好传道德给儿孙”之类的箴言警语成为寺底人家家户户的日常追求;特意成立了“喜满堂”红联队,坚持给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先进人物送中堂100余人次;把全村各家的红白事、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年轻人升大学、参军、乔迁等联事,从编选、书写到张贴、吟诵,全部包揽,去掉了过去婚丧繁琐礼节,代之以文明简约的新风。吉平娟嫁女儿时,从微信群征回全国联界350多副贺联,院里院外选贴了70多副。主联曰:“若问何奁与爱女,欣回陪嫁是家风。”

第三是以联兴业展村风。村里乘势依凭“中国楹联文化村”这块金字招牌,翻新了一幢文化大舞台,修葺了一个楹联文化大院,筑起了一圈书写300副楹联佳作的楹联墙,新盖了一座文化大礼堂,打造了拥有楹联活动室、书画展览室、民间手工艺品展厅、民间艺人操作室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当下楹联创作与市场和大众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该村正在筹建新型楹联制作厂,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楹联创作、书写、装裱、制作、销售、悬挂一条龙,延伸产业链,让楹联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飞向千家万户,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新时代楹联的美好愿望。

寺底村用两行国粹的火苗点燃起乡村振兴的熊熊烈火,成了全县、全市、全省乃至誉播全国的“标杆村”。县委以联化人生的故事为题材,成功拍摄了楹联电影故事片《喜满堂》,在全国公映,开创了把当代楹联搬上银幕的先河。市委授予寺底村“五面红旗示范村”荣誉。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该村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2年,该村的事迹作为国内出海优秀案例登上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走向了世界。

村委大院的照壁上镌刻着寺底村的标志联:新时代让心儿美透;大楹联把日子贴红。文化大礼堂的中央悬挂着一幅高5米、宽3.5米、全国最大的新式中堂,配联为:初心在抱,锦绣前程春起步;使命于肩,幸福远景梦开篇。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将这里确定为观摩点。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等处的观摩团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

中国楹联学会68名专家学者来村考察时,天降喜雨,中国楹联报总编辑卢晓出句:雨伴群贤至;村民当场对句:联迎雅客来。

全国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培训班200多名学员在村现场观摩教学时,领队的农业农村部副巡视员戴军即兴出句:寺底乡风美;村民当场对句:中华德政新。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亚洲到寺底村考察后欣然题词“中国楹联看寺底,寺底楹联最中国”,并写诗赞道:“这个村子的村民/甚至/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他们一脚走出了上联/一脚走出了下联/等我离开寺底村时/我发现我此时此刻的脚步是如此稳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5 21:11 , Processed in 0.099467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