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摄影家肖永平60多万张图片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9 1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万合 张学晋 邱希占/文

在芮城县,有一位摄影家名叫肖永平,他几十年如一日,背着相机遍走古魏大地,拍摄图片60多万张,忠实记录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他热心发扬红色革命文化,挖掘红色故事,将建设和管理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园看作终身事业;他痴迷于公益事业,保护农村文物,为革命老区贫困学生募捐……“编外研究员”“热心公益人”“摄影大师”“肖导演”等一系列称号便是外界对他几十年从事事业的真挚褒奖。

义务摄影师

肖永平,1975年在芮城县科委从事业新闻宣传摄影工作,由于他的摄影作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作品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刊用。1984年,他调入芮城县委原通讯组,专业从事摄影宣传报道工作。从事摄著名演员,他自掏腰包130余元买了一架双镜头海鸥牌相机和洗相片设备,白天下乡采访,用镜头捕捉感人瞬间,晚上在家中的工作室里冲胶卷、显影、定影、烘干、裁切、发稿,常常都是通宵达旦。40多年来,除跟随县领导下乡拍摄新闻外,在节假日他也下乡采访摄影,走遍了芮城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树木草丛中、抢险洪水中、丰收的田野里、火热的工厂车间里,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家中书房里的10个铁皮柜子,装满了他从事摄影工作保留的60多万张黑白照片。从1975年至今,这些记录芮城县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品,不仅成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更是他倾心摄影世界的心血见证。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照片资料,前些年他用光盘刻录保存,这些年又用移动硬盘储存保管,总量已达120多盒(盘)。40多年来,每逢芮城县举办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制作展板,他的摄影作品常常是主角。1986年,他在《中国摄影报》以《水上人家》和《永乐宫》为题,刊登了6张摄影作品。此后,《中国地理》以《鸟儿亲事》为题刊登他拍摄的照片,特别是2014年11月《生活潮》杂志以《黄河孕育的小城故事》为题专期刊发了他的文章和摄影作品。他的1200余幅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山西日报》、美国《华盛顿报》、香港《镜报》等国内外报纸采用。他先后三次参加平遥摄影艺术节,被授予平遥市荣誉市民、中国十大摄影家。他带出了弟弟肖永杰及李康松、石磊等32名摄影徒弟。肖永平连年被评为芮城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退休后,2023年,他担任县委老干部局党委第六支部宣传委员,继续发挥余热,做支部的宣传工作。

编外研究员

2003年,肖永平和芮城县原党史研究室主任刘觉生、芮城县委党校副校长李成学共同编写了一本《芮城抗日斗争史》。在做前期社会调查时,芮城县陌南镇大沟南村91岁吕庆年老人讲述了1939年“六六战役”期间村里抗战的故事。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工兵营在沟南村抗击日寇,198名官兵宁死不当亡国奴,跳崖投河。70多年过去了,知晓这件大事的人越来越少。为永铭英烈事迹,他先后走访了120余位健在的抗日老战士、有关知情人、目击者和烈士后代。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特务连连长胥继武老人回忆说:“六六战役十分惨烈,我们到三门峡捞跳黄河的战士,一共捞出了800多人,能捞上岸的就捞出来,捞不上来的就顺流冲走了,惨得很。”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事件,肖永平和志愿者注重从档案馆里查找翔实的资料。2013年,他们找到了两份资料:一份是日军“六六战役”作战命令;另一份是大战犯梅津美治郎给他的部队写的“六六战役”感状。这两份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六六战役”的史实。当年,日军出动了3万余人、10架飞机、50门大炮,在芮城、平陆中条山一带分9路进攻第四集团军防地,陌南镇是战略重点。这两个县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沿黄河70余公里的地带成为硝烟弥漫的主战场。永济市一位侥幸逃生的老战士李彩勤回忆:“当时日本鬼子多,武器好,我们部队打散了,反正不能当俘虏,只能往河里跳,要有咱中国人的骨气”!陌南镇坑南村吕忍事大娘回忆说,“我眼看着一个一个战士跳了河啦!他们宁死不愿意投降”。大量的走访和事实证明,这支部队用血肉之躯拖住了10万日军西进南犯的步伐。在弹尽粮绝之后,在平陆、芮城沿河七十公里地带投河殉国的战士达3000余人,其中在芮城马头崖、祖师庙、马家庄、许家坡、老庄南窑投河的有1500多人,而且大多数是陕西15岁到17岁的娃娃兵。

2006年,全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第四集团军的后人不断来芮城寻访当年在战场牺牲了的亲人。2007年7月,陕西籍烈士的后人举行了祭奠活动,肖永平拍了几张照片发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8年,美籍华人胡余锦明女士看到消息后,深受感动,于是捐款30万元,希望为烈士建立纪念碑。烈士后人的希望和热心人士的支持,激发着肖永平决心为跳黄河殉国的壮士们做一件实事——建设一座纪念园。有了想法后,他马上开始选址、征地、筹资等事宜,并30多次赴陕西、河南、江苏等省的51个村庄、12个纪念馆,走访了560名当事人和后代,为120余人录制了回忆视频和音频。2009年3月,纪念园在八百壮士跳黄河的马头崖下、圣天湖畔破土动工。2011年清明节,隆重的纪念碑、纪念园揭碑竣工庆典举行,3000多名省内外人士前来参加仪式。那些年,为了建立大理石围栏纪念园和纪念碑,肖永平风餐露宿,筹资贷款。施工期间,阴雨连绵,纪念园工地周边当时还无一间房屋,施工人员常常是一身汗一身泥。为了方便工人避雨和休息,他自费3万多元买来一辆面包车。这辆车陪伴了他十多年,至今还在使用。纪念园揭碑前后,为了减少开支,他带领爱人、弟弟、妹妹、妹夫、儿女20多名亲戚,每天在纪念园做准备工作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肖永平挖掘宣传的“八百壮士跳黄河”这一抗战史料终于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2016年来,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新闻媒体先后对“六六战役”这一抗战史实进行了大量的报道。2015年3月,国家话剧院根据肖永平提供的史料,排演了话剧《中华士兵》,剧组演员还来到纪念园体验了两天。为保证纪念园后续工作持续开展,2021年初,他又在陌南镇寺前村投资6万余元对一旧窑院进行了整修,建起了纪念园办公场所和抗战档案史料馆,收集抗战实物及有关文件900余份。目前,已编辑出版了《黄河魂》《中条山抗战史料汇编》等4册史书、500余万字。纪念园在2022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运城市关工委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现在,400多名受他感召的志愿者仍轮流守护着烈士纪念园和纪念馆。纪念园建立16年来,先后有20万余名海外华侨、省内外人士和烈士后代,清明前后来到此地进行追思和祭奠。肖永平说:“建设和管理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园是我后半生的事业,希望能将这里打造成芮城的又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教育基地。”

热心公益事

走进肖永平家小院的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大照壁。这块照壁是一件清代的照壁,面积达8平方米,壁上刻着福禄寿禧图案,原是被农民盖房拆旧当废弃物扔掉的。这是他在2000年前后下农村采访时,看到这块照壁,认为其有保护价值,于是当即付了800元钱购回。当时,人们的农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浓厚,流出的有价值的物件很多,而作为工薪阶层的肖永平经济实力又很有限,他便不断地给县博物馆提供信息,帮助国家抢救回一批有价值的文物馆藏。除此之外,他还发挥特长,拍摄了县城内的古戏台、石狮子、古村落、农家四合院子照片多达6000余幅,全部编号存档保存。

肖永平是个热情的人,也是个“芮城通”“活地理”。芮城的大小村庄、沟沟壑壑、景点庙宇,他都记在脑海里。来芮城无论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片的团队,县里都会让肖永平出面接待。2004年4月,导演冯小宁带领剧组来芮城拍摄电影《举起手来》,肖永平带领剧组到学张、陌南、阳城、风陵渡踩点旧时场景,他没日没夜陪同剧组拍摄各种场景戏,吃住在剧组,很少回家,从此便有了“编外导演”“编外演员”“肖导”的雅号。十多年来,他先后接待和陪同拍摄了电影《信天游》《那年他八岁》《燃烧的石头》《咆哮无声》、48集连续剧《朱元璋》等及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26集纪录片《河东》,甚至还在《信天游》《燃烧的石头》两部电影中出任副导演。

肖永平一辈子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很少买新衣服,出门总是在旧衣服上套一件摄影专用背心。他只爱好摄影、做公益和文化艺术事业。他先后已用坏3台电脑,现在桌子上还放着3台旧电脑,其中2台专用于存储各种资料。

2015年,肖永平为革命老区贫困学生募捐,争取到了华侨救助资金。连续四年,他每年救助芮城、平陆贫困学生150名,每人1000元。每年他都开着他的面包车翻山越岭,从芮城西跑到平陆东,深入学生家里考察情况,又寻找有关部门确定学生名单,推进学校与学生对接,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每一个学生的手里。

肖永平家柜子上放着100多个各种获奖和荣誉证书,来他家的朋友经常开玩笑说,你家大门口可以挂两块牌子:一块是芮城县第二档案馆,另一块是芮城县革命历史博物馆。他30余次被上级和新闻媒体评为优秀特约记者、优秀通讯员,35次获得各级新闻奖和摄影奖,9次被县委、县政府和县新闻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荣誉称号。今年已68岁步入古稀之年的肖永平,仍然像年轻人一样身背相机行走在芮城大地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1 19:31 , Processed in 0.06826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