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薛公村大闸蟹烙上“河东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9 09: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薛公滩大闸蟹养殖户在室内养殖池捕捞大闸蟹
image.png
在薛公滩品极鲜大闸蟹养殖基地,捞蟹人从暂养池里捕捞大闸蟹。
image.png
品极鲜大闸蟹养殖基地负责人在展示他们养殖的大闸蟹。

提起大闸蟹,很多“蟹迷”的第一反应就是江苏的**大闸蟹。但近年来,南方的大闸蟹慢慢游出长江,恋上了黄河水,成为被大众青睐的黄河大闸蟹。

日前,黄河大闸蟹突然成了“网红”。临猗县的品极鲜大闸蟹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楠每天要添加1000个以上的微信好友,慕名而来的既有买家,也有想学习养殖技术的企业家。“2023年中秋节时留的库存,我们原本是打算在龙年春节销售的,却在离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时已经所剩无几。”李楠说。

1月23日,记者走进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黄河滩大闸蟹养殖基地,通过解剖这一个“麻雀”了解大闸蟹在运城的生长故事。

黄河大闸蟹突然成“网红”

车辆驶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猗段,一个接一个的养殖池塘便映入眼帘。

在薛公村品极鲜大闸蟹养殖基地,只见高远天空下,捞蟹人挥着捕捞网从暂养池里捞出一兜兜的大闸蟹。李楠随手抓起一只,背青腹白、爪金毛黄、口中还吐着泡泡的大闸蟹好像在与我们打招呼。

2021年,从传媒行业转型的临晋小伙李楠第一次来到薛公村,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山村,连片绽放的荷花……李楠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小山村。当时正赶上一个由南方人经营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转手,李楠脑子一热,一时冲动接了下来。

“第一年,没有抓到一只螃蟹;2022年,有了螃蟹,但是收入远远不够。”直到2023年,李楠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螃蟹养殖中。1月底放蟹苗,2月份喂螃蟹,3月份螃蟹第一次脱壳,脱5次壳成熟,6月到7月割草头、捞青苔,9月到11月捞螃蟹,12月下旬种水草……过去的一年,李楠亲力亲为,迅速成长,掌握了大量的螃蟹养殖技术。

“养螃蟹是一个细活,喂螃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螃蟹的生长环境。”通过不断地学习,李楠发现了一种来自南方的草类——伊乐藻,特别适合螃蟹栖息,发芽早,长势快,冬天亦不会枯萎,能够为小螃蟹生长、栖息、蜕壳提供理想场所

“500亩的池塘产螃蟹10万多斤,这个产量在江苏区域都算高的!”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李楠的螃蟹获得了喜人的产量。

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正是李楠丰富的媒介推广能力,让薛公村的大闸蟹走出了山西,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然而,李楠并不满足于此。“我们的大闸蟹这么好,和浙江、江苏的大闸蟹放在一起,大家都说我们的毫不逊色,口感香甜,为什么要卖得比他们便宜?”

李楠分析道,如今的年轻人敢花钱,消费需求也高,新的一年,他打算升级产品包装,让大闸蟹品牌和产品包装都更加适应年轻人的市场。

大闸蟹的生态化养殖和成功推介,不仅让李楠名利双收,也为薛公村大闸蟹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黄河滩涂地土质肥沃,黄河水营养含量高,气候适合大闸蟹生长,养殖大闸蟹口感好,没有泥腥味。”薛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俊怀介绍说,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村里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吸引南方人来村养殖,如今全村已逐步建成了大闸蟹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提供长、短期就业岗位130余个。

2023年,薛公村大闸蟹产量达7.5万公斤,产值达750万元。如今,大闸蟹养殖已成为薛公村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自我市的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

“南蟹北养”拓富路

薛公村为什么要养大闸蟹,还得从12年前说起。

2012年,安徽省芜湖市人张俊来到薛公村,在此承包了1000亩河滩地,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初来乍到,张俊曾尝试种植莲藕。但慢慢地,他发现河滩地是得天独厚的宝地,更是养殖大闸蟹的理想之处。

“北方的河滩地养殖塘面积大,大水域养殖,大闸蟹生长环境好。黄河水温也好,大闸蟹生长快。而且薛公滩的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天然黄河水中各种营养价值含量高。”黄河滩丰富的自然资源令张俊有了“南蟹北养”的想法,他想把家乡盛产的大闸蟹引到北方来养。

薛公村村“两委”得知后,通过无偿建塘、盖管理房、引水上电,以及免除当年的大闸蟹试养场地承包金等举措,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和邀请养殖能手实地考察,2015年,张俊正式开启他的“养蟹之旅”。

曾经的薛公滩满目萧然,经过滩涂和荒沟整合后,张俊将此地改造成了林木茂盛的绿色海洋。宽阔的黄河滩涂地,便于开挖建设,并形成规模化养殖,供水便利,排水通畅,土壤、水质、气候简直都是为养殖大闸蟹“量身打造”的。

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薛公滩的大闸蟹品相极佳,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大体健、味美鲜甜,没有泥腥味、湖腥味,蟹黄为红黄色。

当问及产量及销量时,张俊难掩自豪:“我的基地已经从刚开始的试养30亩发展到如今的500亩了,而且亩产也从开始的15公斤—25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00公斤左右。产品除在运城当地销售外,还销往北京、上海、西安、太原等地,销售利润在20%—30%之间。”

在张俊的带动下,薛公村4户人家也步入了大闸蟹养殖行列,共发展养殖面积500亩,使薛公滩大闸蟹养殖渐成气候。除此之外,薛公滩大闸蟹还注册了“薛公黄河大闸蟹”“品极鲜大闸蟹”等品牌。

随着电商的兴起,快递行业的爆发式发展,为薛公滩大闸蟹的销售注入了活力。此时,张俊将目光对准了提升品质和创建品牌。

“在品质提升方面,我认为在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还应建设大闸蟹育苗基地,解决南方蟹苗到北方不适应幼苗死亡率高、影响产量的问题;还可以对接专业院校及科研单位,提高养殖技术,创新莲蟹、稻蟹混养模式,尝试网框等科学先进的养殖模式。”张俊介绍道,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积极创办地理标志和绿色认证,形成品牌效益,扩展销路。同时,将大闸蟹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相融合,举办大闸蟹品尝节等活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养蟹成“调整养殖结构”重要内容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位于黄河岸边的薛公村,曾是有名的省边、市边、县边、镇边、沟边、河边“六边”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近万亩的黄河滩涂曾一度闲置撂荒,薛公村一度“守着金山讨饭吃”。

如今,一个个青背、白肚、金爪的大闸蟹,让昔日的黄河滩变成了如今的“振兴滩”。优质的蟹苗、丰富的黄河水资源、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让薛公村螃蟹的品质和效益得到双提升。大闸蟹养殖也已成为薛公村村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村民王百灵从2021年开始在许洽文大闸蟹养殖基地工作,主要负责大闸蟹的喂养和水塘管理,年收入达5万元。他高兴地说:“这份工作比种庄稼挣钱多了。”

前不久,山西薛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为实现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身兼公司总经理的程俊怀可谓使出了“洪荒之力”。

为了支持基地大力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程俊怀从招商、创建品牌、注册“薛公黄河大闸蟹”商标,到大力扶持争取国家项目,加大科技引领,积极对接专业院校、科技人才等方面竭力配合,推动了近年来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大闸蟹养殖产业,是薛公村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行动,是一二三产融合、经济腾飞、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程俊怀说。

黄河九曲十八弯,奔腾至运城后,流经8个县(市),其中临猗、万荣、永济、芮城等县(市)的沿黄滩涂养殖大闸蟹尤为出名。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大闸蟹养殖面积约2500亩,规模并不大,体量也很小,但在丰富水产品、调整水产养殖经济结构、满足群众“菜篮子”需求方面,大闸蟹养殖已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记者 范 娜 实习生 周文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9:59 , Processed in 0.070534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