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看看这些秦汉印的经典之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 16: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印宗秦汉这一印学术语,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自这一理论的提出至今,绝大多数的印人都视之为四字箴言,它几乎成了篆刻艺术的一条定则,下面我们看看秦汉印的经典之处。
DSC0001.jpg

字丞之印(汉)

  这枚汉代官印中有“田”字界格,中间的十字格较粗,且并不是完全平均分配,右边两字较大,线条圆润婉转。“字”中“子”上部为圆笔,与上下的方折向对比。“丞”与“印”中的斜线化解了平直线的过度平整。“之”字笔画加粗,以达到与其余三字的协调,同时通过方与圆的对比,使得印面更为灵动。

弓舍(秦)

  这是一方秦代半通官印。由于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只有十五年,便被陈胜、吴广领导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秦印并不成熟,在官印制度上,是属于从早期的古玺向成熟时期的汉印过渡的形态。所以我们可以在这方印上找到汉印的形态。由于这两个字的笔画少,并没有占满空间,作者故意在“弓”字的左边和下边留红,“舍”字的右上角留红,而且“弓”字重心偏右,“舍”字重心偏左,使得这两个字既有呼应,又不呆板。
DSC0002.jpg

皇后之玺(汉)

  这是一方非常有代表性的汉代玉印。整个印面布局疏朗,笔画线条内含劲力。这方印虽然没有界格,但字与字之间、字与印边之间的留白十分均匀。印文中的笔画以略带弧度的横线为主,这与完全平直的线条相比,不仅更加自然而且更加富有力度。“皇”字中 “白”、“后”字中的“口”、“玺”字中的转折部分都被处理成方中带圆、圆中带方,使得笔画在饱含劲力的同时又不失流畅。“之”字中的两个竖折部分分别被处理成圆转和方折两种形式。正是由于这些细微之处的变化,使得这方玉印在工稳端庄之中不失变化。
DSC0003.jpg

假司马印(汉)

  这个内容的印在汉代较为多见,这方印具备汉印铸刻的特征。印文方正规矩,四字平分印面,笔画浑厚内含劲力,使得印面具有笔画浑厚、结构紧凑的特点。这方印中“司”字的笔画较少,为了与其它三字相协调,笔画有意加粗,使得印面更加饱满,“口”的竖画有一定的弯曲弧度,使印面富有了生动地神采。
DSC0004.jpg

邦侯(汉)

  此枚印中有“日”字界格,横格把印面分为上小下大的两部分。“邦”字把纵向的笔画缩短,使得结体较为紧凑,转折处于圆中带方。“侯”字则把“ 亻 ”舒展以与右半边相呼应,转折处圆转流畅,其中的几个平直笔画与整体的圆转笔画相呼应,使得这枚印章有一种朴拙之感。
DSC0005.jpg

陈请士(汉)

  这方汉代玉印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方为主。笔画的起收处大都为方笔,转折处也都多为方折,只有“陈”字中有两条弧线。印文三字字距较近,与印边留有加大空白。印中“陈”字“阝”部笔画上提,使此印上半部分结构紧密,下半部笔画疏朗,章法于平中寓险。“请”字呈长方形,结体较为紧凑。“士”字由于笔画较少,留出了较大的空间,使得整个印面生动了许多。
DSC0006.jpg

焦得(秦)

  这方秦系半通印章法布局很有特色。“得”字右下“寸”部的回环之势比较明显,造成了“得”字的重心移向右下,但并没有因为“得”字的重心右移而让整方印显得不稳,关键是在“焦”字上。“焦”字本来是上下结构的字,但由于“得”字占的空间比较大,“焦”字就不宜做上下结构来处理。右边的“隹”字平正,左边长竖与中间的界格相连,四个横写的很短,“隹”字显得瘦长,左边的“火”则写得松散宽绰,“火”字上看是三条线,下看是四条垂脚。“火”字上端三条竖线从左到右逐渐缩短,下端四条垂脚从左到右逐渐延长,构成一个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其势直接向左拉回,和下边的“得”字右边的“寸”相呼应,使得章法在险峻中得到了平衡。
DSC0007.jpg

桓驾(汉)

  此方汉代玉印极为精致秀丽,线条均匀和谐,为"玉箸"和"铁线"的典型作品。"桓驾"两个字的位置左右均分,所占比例对等,不偏不倚。印面中多以汉印缪篆典型的平直均匀线条为主,使整个印面显得十分协调。但平直中更具变化的是"驾"字的左上部"力"字的斜势和曲笔,更增加了此方印的情趣和生动感。作者将"桓"字右边的"日"字有意拉长,使字形变瘦,整体便十分匀称而协调。
DSC0008.jpg

武意(汉)

  此为汉代鸟虫印,此印边沿较为残破,印文与印边多处相合,“武”字略窄于“意”字。“武”字的上半部分像一只翘首上望的凤鸟,凤鸟栩栩如生,鸟头、翅膀、脚爪都惟妙惟肖;下部分的“止”则好似一只向上张望的小鸟与一条小虫。“意”字的第一横为鱼形,其下为屈曲缠绕的虫形。整方印布局合理,笔画排布疏朗中见茂密,笔画根据需要有粗细变化,使得此印更加富有活力,生气盎然。
DSC0009.jpg

巨蔡千万(汉)

  此印为阳文(朱文),无边框。印文均取横势,笔画圆转流畅,有行云流水之感。印中横画间距匀整,弱化了字的大小对比。“蔡”中的“示”紧密地穿插在上部所留的空隙中,使得印文浑然一体。“千”与“万”竖画相连,更增强了整体感。这方印没有边框,上下边框是分别借用首字的第一笔和末字的最后一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巧妙构思,正是创作者的有意为之使得这方印具有了独特之美。
DSC00010.jpg

李嘉(汉)

  为汉代玉印。印中的笔画大都方起方收,笔画线条粗细一致,笔画间距十分均匀,有匀净典雅的美感。“李”字的中部为两条弧线,与上下的方折笔画形成了对比。“嘉”字中“力”由圆曲线和斜线组成,与“李”中的弧线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使得印章的整体风格在统一中又有了一些变化。
DSC00011.jpg

淮阳王玺(汉)

  这方东汉时期印章的用笔、结字均以方为主。印文笔画的起笔、收笔处以方笔为主,线条刚劲,转折处多方折。印面左右均分,上边两字占地略小。“淮”字中的“氵”由带有弧度的笔画构成,“隹”则以斜线与平直线相配合。“阳”字中“易”的下部由斜线与曲线相结合,既相互呼应,又使整个印面更加生动活泼。 “王”字在整个印中较为醒目,这是由于第一、二横距离较近,与第三横之间留出了大块的空间。“玺”字虽然笔画繁多,但由于安排得当,使得整个字并不繁复。
DSC00012.jpg

楚侯之印(汉)

  这枚汉印笔画起收处以圆笔居多,线条粗壮浑厚,加之边框由于历史久远有一些自然残损,因此显得古朴自然。此印虽然没有界格,但字与字之间留有一个“十”字通道,且所占空间依据字形为右大于左,上大于下 ,这样使得每个字都有足够充分的空间。“楚”字在印中所占空间最大,“林”中间的两竖缩短使得“足”穿插于其中,把原本的上下结构变为了左右结构,且“足”的上部由“口”变为了一个实心倒三角,变化十分巧妙。
DSC00013.jpg

桓启(汉)

  此印用笔方起方收,线条细劲挺拔,空间布局均匀疏朗。“桓”字占地略大,“木”的两个转折处分别为方折与圆转,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美感。“启”字中“户”为方折用笔,“攴”转折处的竖画为斜线,且最后一笔为弧线,增强了整个印面所具有的流动、舒展的美感。
DSC00014.jpg

公孙榖印(秦)

  此方秦玉印辅以“田”字界格,以小篆入印,“公”字笔画少而点画略粗,“印”字的笔画较三字均细,且形态略收,似有意与界格相离,而没有当时摹印篆的“屈曲填满”,字面疏朗从容。与“印”字的大量留红,呈对角呼应。“孙”字有意放大,笔画也相应加粗,填满印面,与“榖”字形成对角的呼应。“榖”字d 横取微弧形,下垂的两笔也有相背的微弧意味,与“公”的斜笔、“孙”的弧笔相应,形成了整体风格上的统一。
DSC00015.jpg

文帝行玺(汉)

  此枚汉代官印也具有“田”字界格,印文多为平直笔画,只有“文”“帝”二字中有弧线,缓和了印章用笔的过于平直。“玺”字笔画较多,所占格子较满,与前三字在格中留有空间不同,因此显得印章左下角较重,整体的平衡被打破了。“玺”字的处理与“皇后之玺”中的“玺”字相比略显稚拙,不如后者的精巧,但正是由于这种稚拙使得这枚印章具有一种稚拙之美。
DSC00016.jpg

高小奴(汉)

  这方汉代官印有白文边框,上下边框略粗。这方印排布的较为均匀,最大的特点是对字形的改造,使得整枚印章活泼俏皮。“高”字与“小”“奴”平分印面。“高”字以方为主,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小”“奴”两字大都为曲线,笔画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方印看似是方圆对比,其实是方与圆的完美融合。
DSC00017.jpg

利苍(汉)

  这是一方汉代官印。有白文边框,上方的边框略细于其余的三方,在印面下方有自然残损,使得印章显示出一种古朴之美。这方印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方圆结合。“苍”字的安排是典型的汉印风格,笔画较多但排布均匀整齐,所留空白较少。“利”字笔画较少,把方与圆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禾”的上部转折为方笔,下边的转折为圆笔,“ 刂 ”是由一条漂亮的弧线和斜线构成,所以在印面的右下角有一块较大的留红,使得整个印面充满了生气。
DSC00018.jpg

黄贤私印(汉)

  此印浑厚粗壮,转折处方圆相兼,结体茂密。印中“贤”、“私”二字由于笔画多,因此所占空间较大。“贤”字中的“又”有一个像 7 的笔画,在这个笔画下留有一块三角形的空白,下边的“贝”字下边的两竖被简化为两个十分不明显的点,好似“目”,并且中间两横由于有残破而相连,显得古趣盎然。“印”字的上半部由弧线和斜线组成,在左右都留有一小块空间,整个印面显得疏密有致。
DSC00019.jpg

法丘左尉(秦)

  法丘左尉,这方秦代铜印采用的是上下横读的布局,“法”字用的是异体字,笔画较多,采用了对角疏密呼应的方法,并用田字界格分开。秦代官印有三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印的大小比较一致;二是阴文凿印占大多数;三是官印有界格,一般官吏用田字形界格,低级官吏则是用日字形界格,也就是“半通印”。这方印完全符合秦印的这些特点。印文用的也是小篆的篆法,只是把字变方,为了适应印面的要求。
DSC00020.jpg

卜望私印(汉)

  这枚汉代私印中的四字排布均匀,字与字之间形成了十字通道。“卜”字是印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字,由于笔画较少,因此留有很大的空间。“望”字的笔画较多,所以笔画较细,间距较小,其中“月”上由两条斜线组成,形成了一个斜角。“私”字的转折方中带圆,饱含劲力。“印”的上部有三条斜线,与平直线形成了对比。
DSC00021.jpg

任彊(汉)

  此枚汉代玉印线条细劲舒展,圆转流畅,结字自出新意。“任”字笔画较少,因此所占空间较少,“亻”的两条竖线并没有简单处理成直线,而是有一定的弧度,这就避免了僵直呆板,具有温润的美感。“彊”字中的“弓”及两个“田”的转折处均为圆转,线条饱满优美,由于“弓”的右下部较空,因此把右下的“田”加宽以补空,正是由于部件的挪让错位,使整个字结体更加紧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14:45 , Processed in 0.06521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