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来楚生的篆刻做印法(珍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1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来楚生比吴昌硕更为进步的地方,是因为他著有《然犀室印学心印》。尽管对于篆刻家来说,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让作品自己说话。就此层面而言,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等篆刻巨匠们的“作而不述”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就篆刻艺术发展的特性而言,我们更需要能直接指导艺术创作的微观理论。三言两语感想式的即兴发挥,后人难免望文生义,以偏概全。
来楚生篆刻创作的成功,来自于他对篆刻创作技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犀室印学心印》只是篇短文,它不很长,像老师上课的提纲,却闪烁着来楚生篆刻艺术家智慧的光芒,是当代篆刻创作理论不可多得的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重要文章。如此赘述,无非是想引起读者们的高度重视。身边的本土的文化积淀是我们艺术创作须臾不能离开的土壤。文章分印面、边栏、疏密、线条、浅深、章法、刀法、逼边、款识、选刀、品式、择石、停匀等十三则论述。基本上就是“做印法大全”,全为创作家语,非精研篆刻技法,不能有如此妙语。下面结合印例,包括来楚生篆刻作品,试着做些深人浅出的对照分析。

印 面
印面磨时必须平,刻时或可使之不平。不平则印面着纸有轻重,而印泥之色有浓淡矣。轻重分而变化出,浓淡见而笔墨生。赵悲盦尝云:“古印有笔兼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盖只知于笔画肥瘦中束笔墨、而不知于印面高低上生变化也。试观古印若有若无处, 即印面和不平之一证。印面使不乎,其法有二,或以刀柄擦之,或以锉刀锉之,各随其便耳。
关注印面和关注印面的宣纸钤盖效果是现代篆刻审美使之然。“古印若有若无处”在古印是伤残是品相欠缺,在今天的篆刻创作就是虚实、就是阴阳。可以分轻重,可以有肥瘦,可以见笔墨,可以现性情。这个审美转换过程在今天仍有强调的必要。这是篆刻艺术独立的基础。否则,还真的比较难回答“篆刻,为什么呢?”他列举方法有二,如果从唯美是从的角度推而广之,方法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的。具体到是用工具磨擦印面。什么工具?随便刀、挫以外的工具也是可以的。譬如钢筋头、破鞋底之类的,软硬都行。什么时候磨擦,随便!是先磨擦再刻,还是刻好了再磨擦,还是边刻边磨擦?不要问那么多啦!怎么高兴怎么弄。艺术创作本来是件愉快轻松的活动。只要能使印面不平,达到最终审美效果,就行。如果你不会刮又不愿擦,又想取得印面不平的效果,怎么办?法外之法还是有的。可以用宣纸头破布之类的,在已蘸好印泥的印面上择其虚处,相机行事,擦去或蘸去多余的印泥。效果一样,只是难度大一点,比较难以掌控,且不容易得到相同的印花。印面不平就可以了吗?还不行!你必须把这十三法融会贯通,润物无声,浑然无迹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才行。原生态的如三国·魏《威寇将军章》(图1),现在的如戴武《万福金安》(图2)平与不平的线形和印面反映。
DSC0005.jpg

边 栏
边非不可敲,亦非每印必敲,须视其神韵之完善与否。神韵未足,敲以救之;不则,画蛇添足、弄找成拙而已。敲之法亦有二,大多以刀柄为之,间或以切刀切之,前者较浑朴,后者刀痕易露。敲边地位须审慎,择其呆板处敲之,边栏过阔,印文笔画与边栏并行处,辄易呆板。敲一处或数处,一边或数边,原无一定,但方向相对,距离相等,均为避忌。
DSC0006.jpg

《壹枝》(图3)和《初升》(图4)一朱一白为来楚生69岁刻的目用两面印。印小宜浑朴,用刀柄敲击外边框,以不伤害文字线条为准。“壹枝”的“壹”字右侧下边沿竖线的外侧敲破,以取得向外拓展之势;上边则利用不平之理,线形渐细至不可见,向内收缩蓄势。收放之间,提升了此印的气象格局。《初升》是朱文印边框敲击的典范。“升”字下脚,左边的一条伸出边框外,右边的一条还在边框里。左上边框“门”部的粘连和右下“初”、“刀”的粘连等等,处处呼应,处处体现不对等。呼应容易做到,术对等往往立见技法高低。
DSC0007.jpg

白文印《来楚生之印信》(图5)从隐形边框看,印面左下边的敲击就恰到好处。6字分二排章法已然。中间空出了约是隐形边框两倍宽的竖形留红。遇此,破解的手法很多。现时常见的是在中间地带敲点过渡。如查仲林《查仲林印》(图6)。来楚生则在左边寻找化解。“之印信”一行三字的左边作犬牙交错之形,在不平中体现留红的不规则,以破板滞。最终选择“印”和“信”的左下端动手,刀柄击之,稳、准又狠,一气呵成,奠定全局。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信”的“人”左上残存的一点红敲掉!

疏 密
印文笔画均匀,余所最畏,盖文字本体,无虚实疏密之致,全恃人为布成之耳。疏处愈疏,密处愈密,此汉秦人布局要诀,随文字笔画之繁简,而不娜移取巧以求其匀称,此所以舒展自如,落落大雅也。不则,挪移以求匀称,屈曲以图满实,味同嚼蜡。均匀是篆刻章法大忌。像来楚生这样的大家也是有所担心的啊!对子篆刻来说,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出效果的。因字得形,因形造势,将文字形态固有的空间结构美挖掘出来,展现出来。过多的人工挪移屈曲干预,反而捉襟见肘,远离自然。
DSC0008.jpg

《德侯曾读》(图7)四字都笔画多,均匀布局是无法避免的了。来楚生选择了左上的“曾”字作为化解的扣子。保持上下二部分外轮廓的完整,将“曾”字上部全部敲空露白,下部右侧也重敲露白。人为地求得疏密对比,密处求虚,死中求活,真是大家手笔。选择“曾”字敲击是因为它的破并没有影响释读。

线 条
线细贵道劲,如高柳之垂丝;线阔贵浑雄,如长鲸之饮海。反之,纤巧嫩软,平扁臃肿,便落下乘矣。线阔未必老,愈阔愈难老;线细未必嫩,愈细愈不嫩。要在刀法老练,不在线条阔细也。线有曲直,直线宜粗,中粗见力。程彦明所谓一划之势;可担千钧,曲线宜中细,中细易劲,文彭(寿承)所谓旋转圆活,若鸿毛之顺风也。线有朱白,俱尚阅浑。中锋落石,刀路中间深而两边浅,则藏锋敛锷,筋骨在中,虽偏贴印面,而其象却是浑圈。近有以起底刀起之使平,则线与底成垂直,其象辄易平偏而呆板矣。线光忌浮滑,线缺忌锯牙,要在不光不缺之间。线形线质是篆刻艺术表现的根本。
DSC0009.jpg

我们以来楚生对自已同一方印前(图8)后(图9)修改为例。“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人怀天借力”是陆游《草书歌》中句。“忽”字篆法似从说文中变化而来,“借”以“假”为之。前后印线形线质的区别是明显的,可以验证他对线条的精辟理解。注意他修改的刀法,不是描摹,用的仍是来氏刀法。

浅 深
陈目耕(克怒)以为朱文贵深,深则法始;白文贵浅,浅则随刀中法。余谓不然。一印之中;应有深浅,未可以朱白论也。朱文字画疏处宜深,深则不致露底;密处当浅,浅则不致伤线。白文阔处可深,阔深则底不露;细处自浅,细线可随刀以中法也。有以起底使平,自谓工整,殊不识古人疏密肥瘦之旨,特匠工媚俗之见耳。深浅之法从制作工艺上是不伤及线条,从艺术效果上是为了让线条达到不光不缺。深浅虽然只是线槽的深度,但它直接影响到线形线质。每个人心目中的完美线形线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热爱篆刻艺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章 法
目耕农尝谓印之有边,犹室之有墙。余以为印文之有章法,亦犹室内家具对象之有布置也。何物宜置何处,全恃布置得宜,譬诸揭宜靠壁,桌可当窗,否则零乱杂陈,令人一望生憎,虽有精美家具而不美也。印文章法亦然,何字宜逼边,何字宜独立,何处宜疏,何处宜密,何处当伸展,何处应紧缩,何处肥,何处瘦,何笔长,何笔短,亦全赖布置之得宜耳。或谓刀法第一,章法次之,余以为刀法与章法应并重。刀法者,扰家具之精美也,若凌乱杂陈,望之可厌,决无佳构。
将章法提高到和刀法并重的高度是来楚生的理解。一件成功的篆刻作品,篆法、章法、刀法都应该是完美的。但一件不成功的篆刻作品,它的毛病肯定也是多方面的。章法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的事后修饰往往能够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奥妙就是做印法。
DSC00010.jpg

选两件相同印面形式的作品为例:《楚生一字初生又字初升》(图10)和《吴郡岂斋张永恺印》(图11)。前印左右边线的敲击,形成向中间内挤的压力,中间的留红才不至于空洞。后印两边的篆法形态没有击边的便利了,只能另想办法。在中间增加一条竖线来化解中间留红的板涩。行刀走一条徒手线,上端偏右,下端偏左。距离还不够,可以敲击啊!两印破解的手法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章法充满张力,在变化中趋于统一。

刀 法
刀法名目繁多,不下十数种,曰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复刀法、切刀法、舞刀法,又有所谓涩刀、迟刀、留刀,埋刀、轻刀等诸法,其中落落大者,不过三五种而已,余都大同小异,或竟名异实同,颇似重复,故弄玄虚,以欺外道耳。
冲刀人人能之,但不宜多用,多用易板刻,应时以切刀救之,石之腻者宜舞刀,石之爽者可单刀,复刀用最广,未有一印而无复刀者,更无一印而全用单刀者。单刀、复刀应相辅以并行也。
所谓中锋、偏锋,应以线条所示迹象之圆浑与否以为断。中锋落石,自易浑圆;偏锋侧入、未尝不可使迹象浑圆,譬诸运笔,笔尖着纸,恒为中锋,笔腹着纸,未尝不可使为中锋也。刀有向背,刀口所向曰面,刀背所向曰背,向之一面,线恒生动,背之一面线辄板刻。寻常朱文落刀,大多背线外向,其线不至破碎。余以为朱文小印犹可,巨印朱文有时仅可向线落刀,但须熟审石质脆实,轻重合度,庶乎其线不至呆板矣。
总之,法不可泥,用久随化,不知其然,举乎合妙,不在刀也。执刀以求,无异痴人说梦。

一般认为,刀法离做印法比较近。在具体刀刻的时候确实如此。强调刀法的称谓是太看重刻刀的工具性了。我们只是通过印花感受到印面的线条效果,并不能亲见作者操刀的具体动作。如果将刻刀的工具性和线条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将刀法和线形线质对应起来可能就很好理解了。
DSC00011.jpg

白文《冷月之玺》(图12)和《鸳湖冷月》(图13)的刀法是很不相同的。线条的粗细不是刀法的重点,线条的边缘才是我们要十分关注的。前印将凿印的线条形质很温润地表现出来,几处敲击的斑驳呼应,强化了在个层面上经历的共同岁月。印面形式内收;后印从铸印的浑厚中来,增强了线条的书写弹性,用大面积的并笔块面来渲染疏密对比,融人了更多的个人对线条的理解。如线条的中粗,藏锋敛锷。印面形式外放。来楚生向线下刀和刀刃刀角的敲击往往是结合起来使用的,为的是增加线条的丰富变化,突出虚实感。这一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朱文印式的创作中。

朱文多字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图14)的线条残缺处正是刀法修饰的结果,这个结果又是为章法的虚实统一服务的。多字印的刀法节奏相对平缓,少字印的刀法则相对激烈。意在通过线条的张力来充实章法的活力。
DSC00012.jpg

如朱文古玺大印《楚生私玺》(图15)和《处厚》(图16)。此时的刀法和做印法往往已很难分辨了。我们要注意的是敲击的位置、敲击的力量、敲击的角度和敲击后的线形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敲击的部位。如前印“生”和“玺”的底线和边线的结合部。“生”和“玺”的底线同样是和边线粘连,“生”字的底线左边抬起,以别于“玺”字“土”末笔的粘实。这是印面的视觉中心,你不能在这个地方动刀。敲击手法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一般选择线条的中段、平行线、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手,因为这个地方的残缺基本不会影响到文字的释读。线条的交接处和角的破损要详察,要保留角的骨梗意趣。如“私”字的右上角,“处”字顶部的左上角等等。法需活用,法也要化用。

逼 边
文有朱白,线有横直,故有垂直与平行逼边之分。横线垂直退边易,直线平行逼边难。白文平行逼边易,朱文平行逼边尤难。垂直逼边最忌重迭,如一字连续四五画垂直逼边。形同栏栅,味同嚼蜡,应择其间可以短缩者离边一二画,相间再使逼边,庶免重迭之弊。平行逼边,应将边线残缺数处,使边线与字线若合若离,若令合一,似嫌呆滞矣。此指朱文言也,如有边白文,则又不同,宜将边线若断若续,使字线与边线一望分明,亦有上下左右四方逼边者,一若鸡处鸟笼,局蹐难安,非万不得已而不为也。
吴先声尝谓朱文不可逼边,逼边使板,是尚不知化板为活之机矣。
DSC00013.jpg
朱文印《负翁手迹》(图17)的边框处理很有独到之处,可作为上文的研究对照范本。“迹”字的下底线和下边线框平行线的对比性处理就很有突出。全印富有对比性的地方很多,在对比中有着丰富的变化,充满了思辨的色彩。

白文印《四海虚名只汗颜》(图18)和《永恺小玺》(图19),一大一小,对边框的处理尤能说明问题。“四海虚名只汗颜”的左右边线的上下和上边线的中间均被击破,虽有细微的变化,“重迭之弊”很难避免。好在有厚实的下边线撑着。关键的破平解闷的手段是“虚”字左下和“汗”字右下处的敲击,真是法眼通天。读者如若不信,你可将此处遮上看看。《永恺小玺》利用文字的现有条件,和边框线平行的基本都逼边破线了。右侧边框线的完整就是对比的参照物。

款 识
阴文凹入者为款,阳文凸出者为识,识可书写刻之,款多以刀代笔。单刀为之,亦有先书后刻者,正草篆隶,各随其体。款识位置,历来多终左面,盖放置时,左侧向上,作者欲署既彰,应用复便故也。五面者类终顶端,间有刻一面于顶上者,刻重其质耳。印之上下方正有规则者,应择较美一面为左,盖章其美也。不规则印或下方正而上歪曲者,应视捏手适当以定。圈印宜顶端。
这个大家都懂,多为这件作品着想,多为这件作品的归宿着想,我们是会有更多的办法的。

选 刀
刀以平头一式为合用,大小应具数种。譬诸作书,写大字用大笔,写小评用小笔,治印亦然。大印宜大刀,小扣宜小刀。反之,印大刀小,无异花针穿井,事倍功半,且拘泥肤浅,嫩软乏力。印小刀大,直走牛刀宰鸡,杂出旁穿,则支离破落,散漫无神。是以印无巨细,同样落刀,事无难易,工具有别耳。目耕农谓印难于大,不难于小,小则群丑可撩,大则微疵毕露,论殊非是。
毋庸赘言,完全照办!

品 式
秦汉多尚方印条印,盖文字本体,方正居多,安排既便端方大雅。间有军曲印用腰子形者,“军曲”二字,上下本圈,列之腆子形中,天然巧合,充抵触处,舒展自然。否则,字不凑巧,削足适履,不免局蹐难安。圆印应以方印为之,用时庶免歪斜。不规则自由印,排布既难,总少佳构,盖其形式本体,已欠雅驯也。巨印尚气魄,小印求工稳,自来作者,每多偏擅,长于大者短于小,能于细者畏于巨,此何以故资力超迈与否使然耳。才高见气魄,巨印胜任;庸才求工稳,小巧相宜。古印无小于绳头者,唯近人尚之以为巧工能事耳。
篆刻印面的欣赏视觉应该是有范围的。过大忌于刻字,过小毁于微雕,都是不足取的。其中巨印气魄,工稳小巧之说,大家可以想一想。

择 石
石不求精,中刀则可。精贵上品,骨董商转相实卖,丈字更易磨减,难垂久远。周亮工所谓冻石不如市石即此。冻石、田黄、鸡血、封门之类,价位连城,第可备以饰观,实非印人所尚。田黄、封门,文值虽佳,刻固信手,无如名贵价昂,落刀顾忌,反拘涩而难畅。冻石、鸡血,或腻刀。或多砂钉,实不若青田寿山之能适刀也。
好石头肯定不会永远属于你。雕钮之石必有瑕疵。大家名作往往都是平头的寿山石、青田石,所以传久。了解石性对我们的创作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青田石性脆,大写意一路印风首选。寿山石性枯,工稳一路印风最爱。

停 匀
停匀非难,尚整齐者以为能;不停匀非易,文字笔画本体停匀,欲使不停匀,实大不易。得式停匀,失之硫密。失却硫密,即无流走自然之趣,易入板执呆滞之哉。
此条可作为以上印例的检验。也可作为自己创作的一条标准。


篆刻专业论坛作品发布
点我注册
点我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04:15 , Processed in 0.066087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