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印章边款的用刀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8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刻边款所用的刀法同刻印有类似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相传赵孟頫开刻款先例至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刻款方法,但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刀法描述的困难和刻边款刀法人为的忽视。下面是篆刻小站收集整理的一些刻边款方法,仅供参考。
1.刀具。
常用的刀是把8mm×8mm的由锋钢车刀加工而成的刻刀,其刀锋角度约为45°其他大小各异的刻刀虽备有不少,但大多不常使用。
2.执刀方法。
刻边款时的执刀方法同刻印差不多,即所谓的“捏拳式”和“三指包抄式”两种。通常若体虚乏力或刻较大的阴文款,用捏拳法为之;反之则用三指包抄法。虽然如此,在实际创作时亦无大的定式。关键是运刀要灵活,要能意到刃到,指挥如意。
3.楷书刻法。
现在颇流行的规律性很强的刻款程式,虽仅仅是对浙派刻款刀法的总结,但至今用于刻楷书款文还是最为合适的。具体的刻法是:不论横、竖、撇、捺、点、钩,均可用刀角切成大小及长短粗细不等的三角形,谓之曰:“三角形切法”。以“永”字为例,大致用八刀即可刻成。但由于此种刻法较有规律可寻,故做至精练圆熟亦非难事。
4.行草书刻法。
我们知道,古人论说到的刀法不少于十数种。虽非全是欺人之言,但归纳起来均可划入冲刀或切刀之中。然而我在创作实践中,特别是在刻行草边款时发现,有两种刀法很难简单地归入冲或切刀之中,即“披削”和“划刀”法。
我们知道,“刻”、“削”、“划”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用刀概念,就像“削铅笔”不能说成是“刻铅笔”一样,所谓“披削”简单地说就是将刀刃斜面贴地,用刀角在款面上作“剔”或“剜”的动作,它所产生的线条在转折处较为连贯,因而比冲或切更易得圆润自然之趣,故用之行草尤佳。
如刻“S”形线条不用转动印石即可分一剜一剔两刀刻成。所谓“划刀”,大意是将刀刃呈纵向位置,刀杆稍稍前倾,以刀角着边款用力向下方划行。它所产生的线条极富弹性,因而在表现行草中的拖笔上极为适宜。
现仍以“永”字为例:用披削法,不必转动印石,分六刀或五刀刻成,而其中不少长长的拖笔,就是用“划刀”方法刻成的。另外,若行草边款中有较长的横画出现,我往往分两刀刻成(此冲、切、披削均可),以增加线的波磔变化。
5.篆字的刻法。
如果说“三角形切法”用之行草边款尚可勉强凑合的话,用之刻甲骨、小篆、金文等则有些不伦不类了。经验是刻甲骨文边款用冲刀较合适,切刀法亦可。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用何种刀法,刀锋都应尽量摆正,若毛笔之中锋,这样刻出的线条更接近于锲刻的意味。
小篆的刻法,因取法字形的不同刻法有较大区别,如字法取秦权、诏版,刻法大致同甲骨,不同的是在收刀处应稍作停顿。但如果字法取极为圆润的二李法,则必须息心静气,以石就刀兼以中锋运刀一气呵成,使前后线条刀痕、力度、强度等达到高度的统一。
6.隶书刻法。
刻隶书边款仅偶而为之,通常是以慢速的冲刀(此时不必像刻篆字一样需中锋)依隶书笔意特征为之。横画及捺笔的“蚕头”部分,则用“三角形切法”补之。仍以“永”字为例,隶书可用七刀刻成。至于阳文边款的刻法,不管取何种字体,刻法同刻印基本一样,区别不大,但窃以为有时在用刀上草率一些拓出来的效果反而更好,读者不妨一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03:14 , Processed in 0.07667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