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魏绛和戎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8: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绛(?~公元前522年):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魏绛最后被封为文候,其家住在今运城市新绛县横桥乡文候村,文候村因此而得其名。

“魏绛和戎”是一个盛传不衰的故事。魏绛用议和的策略,争取到晋国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拥护,使晋国稳定,同时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早在叔虞封唐之前,周武王(周文王之子)对兴兵征伐战争中的有功之臣,按战功大小,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按级封侯时,少数民族、山戎族一支部落的首领就被封子爵,在封地无终山(今河北玉田县城区6.7公里处)一带建立无终子国。

至悼公时,晋国仍是诸侯势力强大的盟主,而戎人国家由于秦国在关中地区的崛起,不断兼并戎国,戎人在西部难以立足,只得向东转移。无终国都紧邻燕国,由于当时国力不盛,根本无力南顾。无终国便有了兴国发展的机遇。这时的无终国君嘉父,励精图治,谋略不凡,内修国政,加强武备,于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对外联络其他戎国,并至无终,歃血定盟。同时,积极推进与晋国的亲和关系。


榆次一带的榆州国戎人此时并入无终国。公元前569年嘉父派使臣孟乐入晋国纳虎豹之皮,请求与晋国议和。晋悼公认为“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晋国司马魏绛向他陈述和戎五利:“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戎狄为马上民族,以游牧为主,因而轻视土地,重视财物。晋国可以利用戎狄的这一特性以财物向其换取土地,从而扩大晋国的北部边界。


“边鄙不耸,民押其野,穑人成功,二也。”与戎狄的连年战争导致晋国北鄙农事荒废,人民也十分疲敝。而与戎狄修好,则人民可安居乐业、回归土地,农业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戎狄事晋,四邻震动,诸侯威怀,三也。”戎狄归降晋国,诸侯必然要受到震动,如此则晋国的国威必将大振。“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消弭战争,既可以修养军队,也可以节约保存战争物资。


“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从历史出发,以史为鉴,以德服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左传·襄公四年》)。悼公接受了魏绛的建议。魏绛受命北上亲赴各地开展和戎工作,所到之处皆以盟约之策使得诸戎朝晋。仅用八年时间,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榆次一带以货易土、兵不血刃纳入晋国版图,曾经的榆州国成为历史。


和戎的成功,使晋国可以集中力量逐鹿中原,而无后顾之忧,魏绛和戎策略对于晋悼公再次称霸中原作出积极贡献,《国语》称,晋国“于是乎遂伯(霸)”。

自魏绛和戎后,晋国与戎狄和平相处近30年。晋平公时代专权晋国之政的六卿族为了扩大各自实力,竞相北上扩土,于是重新掀起攻伐戎狄的大规模战争。公元前541年,晋国荀吴同无终部等戎狄联军在大卤(太原一带)展开激战。



战争中,面对穿梭山林丘陵的戎狄步卒,晋军的战车却处处受阻,于是晋军将领魏舒索性“毁车以为行”改车战为步战,并大获全胜。晋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清初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考证:“悼公用魏绛和戎之谋以货易土,平公用荀吴,败狄于太原,于是晋之北境至于洞涡(今潇河)、洛阴(今太原市阳曲县洛阴村)之间”。

魏绛,姬姓,魏氏,乃魏犫之孙,魏武子之子,出身于世家大族。悼公即位元年,为了拉拢强族,对世家子弟广泛进行封赏,魏绛本人即在此时被任命为中军司马,负责执掌军中法度。魏绛因家族关系而得以位列入卿大夫,但在辅佐晋悼公期间却是真正做到了以国家利益为主,执法严正、不畏权贵、居功不傲、居安思危,在晋国中兴霸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是他深谋远虑,力主和戎,使晋国最终达到了扩大疆域和增强国力的双重效果。这可以称得上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贡献。晋国君臣为了表彰魏绛的功绩,将和戎得来的榆次这块土地取魏绛之“魏”,榆次之“榆”,将榆次更名为“魏榆”。晋悼公还赐予其乐师、乐器


榆次人为了纪念这位给他们带来和平安宁生活的功臣,将榆次东南八缚岭上一座魏绛和戎过程中曾经驻足过的山峰命名为“绛立圪塔”。魏绛这位晋国卓越的政治家最终因功改封在安邑(今属山西运城),死后谥号曰“庄”,后世也因此多称其为“魏庄子”。

魏绛和戎本质上是唐国初年“疆以戎索”文化战略的延续。西周初年,晋国周围的戎狄部落有条戎、白狄、骊戎、北戎、狐氏戎、赤狄、茅狄、陆浑之戎等。要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必须处理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相互影响和促进势不可免。事实上,晋国公室所代表的周礼正统文化一直处在与晋国周边夏、戎文化的融合之中。比如说,晋国与戎狄的长期作战中,逐步受到戎狄的装备战术、兵种的影响。这理应是晋国在春秋时期兵力强大的原因之一。另外,在社会上层与周边戎狄之人的通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发生。特别是“曲沃代翼”以后,在晋献公和晋文公的妾姬之中,戎狄之人并不鲜见,致使朝廷重臣的行列中也时常出现戎狄后裔。



晋文公“攘夷”,只是强调中原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周边少数民族文化。魏绛和戎之举是晋国历史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一次集中表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民族团结的政策,并开辟了我国历史上华夏民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最成功的先例,对后世用非暴力手段解决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先导意义。

从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魏绛在“和戎”过程中追求并实践民族和谐、和睦、和平,以德服人,以仁施政的理念,这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也是魏绛和戎能够彪炳千秋的主要原因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5 00:30 , Processed in 0.065594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