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国人从汉代才开始吃上苹果,之前吃它去西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1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秋色最美,古丝绸之路的秋天尤美!从天水麦积山的核桃到哈密的瓜,再到吐鲁番的葡萄……处处瓜果飘香。

很多水果如葡萄、石榴、苹果、核桃、无花果、扁桃、阿月浑子、油橄榄以及榅桲等,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以及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中原内地的,其中葡萄、石榴、苹果被视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名果”。

在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内地的水果中,栽植最为广泛、且成为大众消费水果主力品种的当属苹果。苹果到底是中国西部(西域)原产还是由中亚传入中国西部一直存在争议,但在明朝之前还没有“苹果”这一叫法则是不争的事实。

明朝最早将“苹果”写作“蘋果”。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蘋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美。”这里所记述的“蘋果”就是苹果。在“蘋果”称呼未出现前,苹果被称为“柰(nài)”,与卓文君私奔的西汉文人司马相如《上林赋》称:“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其中的“亭柰”,分别指野生梨和苹果这两种水果。

早期中原不产苹果,《广志》记载:“柰,有白、赤、青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蓄积,如收藏枣栗……谓之‘频婆粮’。”唐段式成《酉阳杂俎》亦称:“……白柰,出凉州(今甘肃武威)野猪泽,大如兔头。”

柰在汉代已有栽植。从《广志》所记来看,汉晋时张掖、酒泉这些河西地区不仅栽植苹果,而且已有苹果深加工,古人称苹果制品为“频婆粮”。但值得关注的是,柰在引入中原后,栽植技术也有了新突破,出现了用林檎木嫁接的技术。

“频婆”,则是苹果的又一古名称,《群芳谱》称:“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江南虽有,西土最丰。”既然已有“柰”,古人为什么还要称之为“频婆”?有学者考证,“频婆”二字是从伊朗语sab sêf音译而来。这一观点如果成立,更证明苹果与葡萄、石榴一样,也应是西汉时从中亚,经古丝绸之路传入的。明朝人嘴里的“蘋果”应该是音译“频婆”的讹称,或是“频婆果”的简称。到清朝时,“频果”的叫法已相当广泛,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称:“柰,即频果……林檎即沙果。”至于现在写作“苹果”,则是简化而来。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苹果品种与本文所说的柰,即频婆是有区别的,频婆是一种绵苹果。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苹果品种也非中国原产,是近代从欧美及日本等国引进,可以说是“新丝绸之路”的交流成果。

(《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05:44 , Processed in 0.06629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