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志愿军老兵刘耀樑:想起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6岁的志愿军老兵刘耀樑身体大不如从前,老伴身患脑梗行动不便。这几年,每到节假日,志愿者都会到他家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每当别人让他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他只讲在战场牺牲的李兴怀、陈有良、郭荣东等11名战友,对自己曾立功一事从来不提起。

“与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

1951年1月,不满18岁的刘耀樑从(运城市)新绛县三泉村入伍,不久便到了东北,成为一名坦克兵,并进行了大半年的坦克驾驶、修理技术学习。同年11月,作为战车独立第一团的一员,刘耀樑赴朝作战。

在朝鲜战场的7个月里,刘耀樑与战友一起浴血奋战,度过极其艰苦的岁月。他们一把炒面、一把雪,坚守阵地,攻克敌军。

在1952年的一次战斗中,刘耀樑与战友一起在208阵地攻打美军。这次战斗中,他们用五发炮弹摧毁了敌人的指挥所。就在他们撤退的时候,敌人打来一发炮弹,掀开了坦克的顶盖。顶盖重重地砸了下来,落在刘耀樑的右臂上,剧烈的疼痛,使他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已躺在担架上。由于这场战斗的突出表现,作为车长的刘耀樑,与连长和其他3位战友,荣立一等功,被颁发了英模勋章。

如今70年过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经常在刘耀樑的梦里出现。他在朝鲜战场英勇拼杀,立功受奖的事,从未向任何人提起,那段血与火浇铸的历史,默默留存在自己心里。他说,“与那些在朝鲜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

10年前的9月18日,新绛县举办国防展。刘耀樑与村民刘怀宝,来到国防展前。看到朝鲜战场的画面,刘耀樑禁不住泪流满面。在刘怀宝的再三追问下,刘耀樑第一次向人讲述了往事。

“部队的传统,是我一生做人的标杆”

1958年退伍回家后,刘耀樑被分配到泽掌镇拖拉机站。其间,他的英模勋章和残疾证不慎丢失。

虽然奖章、证书不见了,但刘耀樑的复员证书还保留至今,上面清晰可见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的字样。步入耄耋之年的刘耀樑,记性差了,但对自己1951年1月5日入伍、1953年2月3日入党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他说:“这些日子就像我的生日一样,不能忘记。”

8年的部队生活,锤炼了他的意志,磨炼了他的性格,刘耀樑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对他来说,奉献远比索取快乐。在部队,他是一名好战士,也是一名好车长。手下的战士得到提拔后,他由衷地高兴。回到村里后,他是一个好村民,无论谁家有事,他总是主动去帮忙,而自家困难从来不提。

1971年,三泉镇买回3台拖拉机,那时会开车的人少。镇领导便把刘耀樑叫去,交给他3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让跟着他学开拖拉机。尽管只有3个人,但他拿出部队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

提起刘耀樑,当年跟随他学徒的柴森林仍激动不已,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几十年来,我没有忘记师傅的教诲和帮助,逢年过节,我都会去师傅家看望他。”

在拖拉机站,水西村的冯贵宝年龄最大,因家里困难,一直没有对象。刘耀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给他找对象、帮忙张罗婚事。

有一年秋天,在给自家玉米地浇水时,刘耀樑听说井壁快塌了,便把水放到旁边一家人的玉米地里,轮到浇自家玉米地时,水再抽不上来了。这一年,他家玉米地少产了100多斤。这家人给他家送去几十斤玉米,他说什么也不要。

还有一年,刘耀樑在麦场里晾晒小麦,突然电闪雷鸣,一场暴雨眼看就要来临。在收自家晾晒的小麦时,他看到西边一户人家晾晒的小麦,只有一个孩子在收,便让老伴先收麦,他去帮那家收麦。结果,那家人的麦子免遭损失,他家的麦子泡在了水里。面对老伴的埋怨,他只是笑笑。

刘耀樑有一手好厨艺,村里谁家过红白事,他都主动帮忙。主家给他烟和钱,他从来不要,说“都是乡里乡亲的”。

刘耀樑在村里开的小卖部,村民欠的账,他也不主动要,总是说“有了钱他们就会还的”。

刘耀樑为他人做好事,从不张扬,不图回报。他总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对个人的事和自己家的困难,他从来不提。在战斗中负伤残疾,他没有向政府要残疾补助,只是享受每月480元的复原补贴。这些年,家里房屋失修,他们住的是丈人家的房,儿子病瘫在床,还要由他们老两口照顾,生活十分拮据。

当刘耀樑在朝鲜战场立功受奖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一些人对这位默默无闻的功臣,增添了几分敬重。有人劝他找政府帮忙,刘耀樑只是说,“想起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了。我生活过得去,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梁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20:02 , Processed in 0.06264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