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李冰与四川井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9 15: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是中国井矿盐生产的发祥地,早在遥远的巴蜀时期,先民们就因狩猎,牧羊,见动物舔食盐泉而发现并利用地表卤水。

但真正有目的地开凿盐井汲取地下卤水,从事井盐生产则是从李冰开始的。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山西运城市解州人,他组织修筑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这是众所周知的伟大功绩。

可李冰开凿盐井将,运城人解池产盐技术带到蜀地,揭开了中国井矿盐生产的序幕,这是又一伟大功绩,则鲜为人知了。

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李冰

晋朝时期有位叫常璩的史志专家所著的《华阳国志·蜀志》中就有这样两段话:“南安县……治青衣江会县溉,有滩……,日盐溉,李冰所平也”。“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现在让我们溯历史的长河,去展开两千多年前那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吧。

李冰相传为战国时期秦魏人,其父李余,曾与秦相范睢在楚国同拜鬼谷子为师。

李冰从小聪慧,在博学多才的父亲严加管教下,他饱读诗书,对自然科学尤其喜爱。

少年时期,他在屋旁平地里插上竹竿,做成日晷,观察太阳运行轨迹,计算时刻,绘成日行轨道图;

又在自己的卧室开了一个小天窗,夜间观察月亮的运行轨迹,并绘制了月行圆和月的变化图;

还根据对日月星辰,云雨雷电的观察探索,总结了一套气象规律预测天气,并编成农谚传给农人。

青年时期,李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踏遍秦山,游弋泾渭,东进中原,南下郢都,在各地考察山山水水,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

公元前272年,秦王因名相范睢力荐,“以李冰为蜀守”,李冰时年30岁。

精通天文地理的李冰任蜀守之后,组织人民修筑起都江堰,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使川西平原成为著名的“天府之国”。

在治水过程中,李冰来到了南安(今乐山市),见青衣江有一大片石滩横卧在江水转弯处,石滩中有自然流出的盐泉,混合在江水之中,人们称之为盐溉。除了野猪、麋、鹿、猿猴等动物常常到此饮盐泉之外,老百姓放牧的猪羊牛马也常常聚在此地依依不舍。当地老百姓诉说,每年夏天山洪暴发,江水陡涨,那些贪恋盐泉,死死不肯离开的牲畜往往突然之间就葬身于一片黄浪之中。

江水涌进石滩,不能畅通,又迥旋转来,冲向对面低洼的良田,致使禾苗荡尽,房舍飘流、猪羊悲嚎,鸟绝天低。李冰听了心情十分沉重,决心运用“遇湾截角”的治水方法,平除这片河滩。李冰的决策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众人纷纷请战,要求参加平滩的工程。李冰见平滩要日夜奋战在江水之中,工作十分艰险,就把任务交给了李二郎去完成。

李二郎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随李冰修都江堰,开凿玉垒山宝瓶口,建造鱼嘴和飞沙堰等,立下了赫赫功勋,是民间青年心目中的英雄。李二郎后来在宋贞宗时御赐“二郎神碑”,在《西游记》中他成为神通广大的二郎真君,还从灌州灌江口(今都江堰)被玉皇大帝调来奋起神威,降伏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可见,二郎神在天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英雄。接受平滩任务之后,李二郎连夜召集数百壮士赶赴现场,在李冰指挥下,率众开河渠,搬巨石,截流壅土,处处奋勇当先,经数月奋战,终于平除了这片险恶的石滩,使青衣江保持了畅通。随后,李冰父子又率众依法平除了岷江河上的各种险滩,彻底疏通了岷江。

这天,众人簇拥着李冰父子,欢呼岷江疏通后正式通航。时值初秋,水天一色,帆影点点,当一艘艘满载货物的木船溯江而上时,李二郎眼尖,指着一艘鼓帆而过的大船,兴奋地告诉李冰,那是从吴国上来的运盐船。李冰听了心里一动,手捋胡须,沉呤起来。“蜀麻吴盐自古通”,数十年前,张若任蜀守时,就曾在成都设置盐铁市官,专门管盐的销售。

食盐从沿海的吴国溯江上运,滩险水急,海损频繁,运费昂贵,盐贵如金,而我们却在疏通青衣江时把盐溉平掉了,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现今中原移民源源不断入蜀,蜀国人口大增,食盐也必将大增,青衣江有盐泉,其它地方也可能有盐泉,如果就在蜀地找盐制盐,那该多好啊。

想到这里,李冰脸上露出了笑容。“爹,您老人家又有啥新招了。”一直默默注视着李冰的李二郎终于开了腔,他见李冰陷入沉思,知他胸中又在酝酿什么重大决策,就一直不敢打扰,还止住了众人的喧哗,当李冰从沉思中回到现实,才感觉周围寂静无声,只见所有的百姓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李冰心头一热,多朴实的民众啊,他陡然涌起了造福万民的豪情,于是,把要在蜀地找盐制盐的打算抖了出来。众人听了,喜笑颜开,一位老农高兴地大喊:“好啊!这沿江还有好几个地方在冒盐水,我们不能端着金饭碗讨口啊。”“对!不能端着金饭碗讨口。”李二郎震天一声吼,又带头向李冰请战了。

在百姓的帮助下,李冰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好几处盐泉。这些盐泉大都是在兴修水利配套的水井中发现的,有的地方禀报,某口井的井水苦涩,有的地方传闻,某口井水变咸了,李冰不辞辛劳,一一考察。

常璩老先生说李冰“识齐水脉”。这里的水脉指地下伏流,“齐”则含有调和上升之意,“齐水脉”实际就是地下卤水从地层深处混和其它水上升而出。李冰运用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发现岷江一带虽有多处盐泉,但泉眼密集,水味最咸的则集中在广都一带,通过仔细勘察,最后选定广都的平原与山地交接之处,一个最咸的水井下游开凿盐井。

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李冰这个任务理所应当又落在了李二郎身上,李二郎挑选了一批精壮汉子连夜开工,他们挖开一个丈多宽的大口,采用挖大水井的方法,不停地往深处挖掘,经过日日夜夜的奋战,挖到三丈有余,与旁边的水井一样深了,但是,只见一片硬石岩卧底,却没有盐水。工程被迫停下来,二郎赶紧派人向李冰禀报。

正在外地视察水利的李冰闻讯赶来,远远听见人声沸腾。他急忙过去,只见人们聚在井口,乱成一团。原来,因连日降雨,河水猛涨,漫进井内,几位工匠下井舀水,突遇井壁垮塌,被埋在井中,李二郎已奋不顾身跳进井内救人。

李冰赶到井边,几个工匠已被救出来,但李二郎仍被埋在泥浆之中,一根根粗麻绳丢下去浮在泥浆上面总是沉不下去。“二郎!二郎!”几个汉子呼喊着拼命地想往井里跳。李冰忙止住大家,随手抓一根长长的慈竹竿插进井中。大家紧张注视,只见竹竿刚入泥浆,就猛地直往下沉,显然竹竿已被李二郎抓住了。

众人大气也不敢出,只见竹竿猛地停下来,其中,大半截沉下去,小半截仍露在泥浆之上,斜靠井壁。紧跟着,泥浆翻滚,李二郎满身泥污,抓住竹竿钻了出来。大家忙七手八脚把他拉出井口。李冰见到李二郎深身成了个泥人,还咧开大嘴乐呵呵地笑,不禁又痛又爱,他故意把脸一沉:“还好意思笑,还不快去河里清醒清醒!”

当晚,在熊熊的篝火旁,李冰指出,盐水脉络地处水井下游,埋在更深之处,要继续凿穿岩石才能找到。但井深了,得防井壁坍塌。他与大家一一探索固井的方法。随他而来的几位能工巧匠纷纷献策,他们根据中原一带凿井的经验,有的提出,可用陶圈固井,有的又提出可用瓦板、木料、柳条等固井。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用慈竹固井最实用,因蜀地盛产慈竹,慈竹粗壮皮厚,耐腐有韧性,且省钱又省工。

此法一定,第二天,李二郎立即率众实施,他们砍来慈竹,编竹笼装鹅卵石筑堤先堵住河水,又在盐井四周挖环沟排除余水,再用慈竹竿绑木桶舀干井中的泥浆,直到将井底硬岩石掏出亮底之后,就将慈竹一节节地四面锁叠,从井底石岩上层层垒上来,直达井口,又在慈竹与井壁之间铺篱笆,填粘土,防止地下水渗透。

还在井口盖上一座宽敞的茅草亭避风雨。这样一来,工匠们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猫在干燥的井底凿岩了,井壁也就再没有垮塌过。

战国晚期,冶铁业已传入了巴蜀地区,更加锋利耐用的铁制工具已取代了青铜工具而占主导地位。李二郎率众工匠运用锄、锸、锤、凿等工具,不断凿碎岩石,使盐井一天天加深。经过艰若的努力,当井凿到五丈深的时候,井底出现了盐水,众人欣喜若狂,乘胜奋进,终于凿出了碗口大的一股盐泉。盐泉咕噜噜冒出来,几天之后,就有了半井深的盐水。

盐井开凿成功了,人们争先恐后赶来。李二郎按李冰的吩咐,又指挥着在井口安装起辘轳吸盐水,并在井旁修起一排排灶房,砌灶安锅,伐薪举火,熬制出白花花的盐巴。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李冰

从此,蜀中开始有了自产的井盐。中国的井盐生产拉开了序幕。随着都江堰的开凿成功,西蜀平原,旱涝保收,五谷丰登,如今有了盐,更是锦上添花,人们春天可泡青菜,夏天可做豆瓣酱,秋天可制海椒酱,冬天又可腌制腊肉,周年四季,日子越过越富裕,“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当历史长河驶进了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时,千万不要忘了为人民办了好事的古圣先贤,不要忘了井盐生产的开拓者——李冰。李冰修都江堰和开凿盐井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9 02:38 , Processed in 0.06112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