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信仰及当代传承
关羽,字云长,别字长生,蜀汉名将,河东解梁常平里(今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人。关公一生的四个节点
关羽的生平轨迹,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有粗略记载,概括起来基本上为四个时期:一是东汉末年,关羽亡命奔涿郡(主流的说法是关羽在故里杀了欺男霸女、作恶多端的员外吕熊,只身外逃。但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指关为姓”条引《关西故事》中,说关羽在故里杀了强占民女的县尹舅爷以及庇护其舅爷的县尹而逃)。当时“先主(刘备)于乡里合徒众”(招兵买马,聚众起兵),关羽与张飞往投,一见如故,生死同心,力图扶汉。二是建安五年(200),“曹公(曹操)东征,先主(刘备)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曹操为使关羽归顺,设宴招待,“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又“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仍不忘“受刘将军(刘备)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恪守信义,始终不渝。三是建安十九年(214),关羽被派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授予符节和斧钺)”,率兵攻打曹军。是年,关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均在今河南境)群盗或遥授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四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冬,东吴孙权派兵攻袭荆州,关羽退保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突围至漳乡(今当阳东北)兵败被擒杀。蜀汉景耀三年(260),后主刘禅追谥故前将军关羽为“壮缪侯”。陈寿毕竟属西晋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陈寿的倾向是“尊曹贬刘”的,故所撰《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但陈寿还是通过委婉隐晦的表述方法,如实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对关羽的勇武精神也给予了准确而恰当的评价。
忠义仁勇的人格形象
关羽一生征战,“忠于刘汉,扶汉鼎于将倾”,报国以忠之“忠”;“不忘故主,舍生取义”,降汉不降曹,护送甘、糜二嫂夫人千里寻兄,华容道义释曹操,待人以义之“义”;长沙之战以仁义释黄忠,以及在“新野之役”“围樊之役”中,所表现出来的古战场遵循圣祖之德的“仁”;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降禁斩德所示之“勇”,凸显了关羽的“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义”的人格精神。
任何事物的核心内涵,或叫本质属性,被社会所认知并达成共识,要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关羽死后的第三年,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先主刘备曾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关羽祠。蜀汉景耀三年(260),后主刘禅追谥已故前将军关羽为“壮缪侯”。西晋太康元年(280),史学家陈寿始撰《三国志》,在《蜀书》中设编《关羽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宋文帝命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并对其中的《关羽传》补充了一些史料。“三国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至少在隋朝就已开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典文学三百题》第662页),这说明自隋代起或再往上追溯,三国故事中关羽的形象已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之后,在玉泉山麓关公显圣传说处,建有玉泉山关帝庙,亦称“显烈祠”和小关庙,为中国最早的关帝庙。隋开皇九年(589),关羽故里解州始建关帝庙,为以后全国所建武庙之祖。隋开皇十二年(592),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禅法师在湖北当阳传教,假托关羽显灵,创建当阳玉泉寺。唐建中三年(782),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位名将之一,定入武庙奉祀。
我国历史发展到宋、元、明、清,关羽的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义人格精神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历代谥封与艺术呈现
宋哲宗钦封关羽为“显烈王”。宋徽宗给关羽先是钦封“忠惠王”,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宋高宗曾钦封关羽为“壮穆义勇武安王”等。为祭拜关羽,各式各样的关王庙在宋代时又建立了不少。元代时,文宗先钦封关羽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又封“齐天护国大将军”“壮穆义勇武安英济王”“护国崇宁真君”等。三国故事戏,特别是其中的关羽形象,成了元杂剧历史戏中最重要的题材。如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中的关羽,以其“义、勇”为核心,凸显了关羽勇武、凛然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元末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更使关羽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勇武和忠义的化身。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令建关庙于南京鸡鸣山,并列入祭拜祀典;成化三年(1467),在湖北当阳关羽陵墓基础上,始建关陵庙;成化十三年(1477),明宪宗令建北京白马关帝庙;嘉靖十年(1531),世宗令建北京正阳门关帝庙。万历十年(1582),解州关帝庙御书楼悬匾神宗皇帝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二十年(1592),在洛阳关羽陵墓的基础上,始建洛阳关林庙。明神宗还先后钦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万历二十二年(1594),神宗还赐天下所有的关庙皆为英烈庙。
据《酌中志》记载,明王朝皇宫中的宝善门、思善门、干清门、仁德门、平台之西及皇城各门等,皆供有关圣帝君宝像。京城九门的月城内,皆建有关帝庙。明代宣传和弘扬关公精神的主要著述有:宣德年间,宫廷大画家商喜绘制了巨幅宣传关公勇武的画册《关羽擒将图》;明末,河南孟津王锋编著刊印《关帝世家》,钱谦益编著刊印《义勇武安王集》等。清初,顺治即封关羽为“协天伏魔大帝”。康熙西巡经关公故里解州时,专门拜谒关帝庙,并亲笔题匾额“义炳乾坤”。乾隆曾为解州关帝庙亲笔书题匾额“神勇”,为洛阳关林题写匾额“声灵于铄”。咸丰皇帝曾为解州关帝庙亲笔御题匾额“万世人极”。慈禧太后,曾先后亲笔给洛阳关林题匾额“威扬六合”和“气壮嵩高”。
雍正三年(1725),清朝颁布祭礼,比照祭孔定祭关羽仪典,正式将关羽列入国家祭祀主神。嘉庆、道光、咸丰先后对关羽都有加封。到光绪帝时,更是钦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多达26字,为历代皇帝加封之最。光绪皇帝还为洛阳关林亲题额匾“光照日月”。
据载,从乡村到县、州、府、省以至京城,清时皆令普遍建立关庙。甚至在圆明园内,也建造有数座关帝庙。清代宣传和弘扬关公精神的历史文献,主要有康熙年间所刊《关帝志》,乾隆年间所刊《解梁关帝志》等。
社会影响与文化信仰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对关羽忠、义、仁、勇,尤其是忠、义人格精神的宣传和弘扬,达到了高潮。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四朝帝王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极力推崇和褒封,使关羽由一员武将而升为“王”,升为“圣”,升为“帝”,升为“大帝”,“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完全超过了人间帝王。同时,还将关羽与文圣孔子并列为圣人,共享春秋二祭。除民间普遍祭祀关羽外,朝廷还定期对关羽实行公祭。正因为这样,自宋元至明清,上至朝廷和王公大臣,下至各界人士、一般黎民,都极为崇拜关公。二是各地普遍为关羽建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供奉的关帝庙达30余万座。仅有2300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众则达800余万,建有关帝庙千余座。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定日县岗嘎山顶曾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大将福康安率军进藏,曾先后修建日喀则、拉萨、江孜、定日、工布江达5座关帝庙。清代以前,我国最基层的农村,亦建有相当数量的关帝庙。今运城市域仍有保存基本完好的村级关帝庙数十座,仅新绛县就有三泉、泉掌、龙香、桥沟头、西庄、富行庄、张庄、马庄、南张9座。闻喜县下丁庄村关帝庙,创建于清雍正元年(1722),至今保存完好。关羽不但成为民间供奉的神明,而且还成为国家祭祀的高级神祇。全球最多的寺庙当数关庙,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竟建有数千座大小不等的关帝庙。三是文学艺术领域对关公精神大加宣传和弘扬。三国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据载起始于隋,但至唐末三百余年间,宣传关羽事迹的文学艺术作品寥寥。五代时,洪迈著的《容斋随笔》中,曾有“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的描述,但罕见咏载关公的专门著述。至宋、元、明、清,由于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宣传和崇拜关公精神的作品,如历史小说、评话故事、戏剧曲艺、民间传说、诗联赋文(诗、词、赋、楹联)、绘画书法、碑刻等,还有一些史志或传记,数量相当庞大,很难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关羽家乡蒲州梆子戏曲中,演记“三国戏”共88出,而其中“关公戏”就有18出之多。
关公文化的当代传承
关公信仰和关公崇拜实际上折射着一种内容十分丰赡、涵盖面极为广阔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崇尚忠贞、崇尚信义、崇尚勇武、崇尚仁爱等,千百年来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心理需求之主流,这便是独特的关公文化现象。
我国历史发展到现代,关公的品质和做人的准则,仍一直影响着国人。开国领袖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涉及关公方面的资料他曾先后点评过6次,十分肯定了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忠义之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虽日理万机,但仍亲自安排关公戏目《单刀会》《古城会》《水淹七军》《汉津口》等的演职人员先后到北京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呼唤、人们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宣传和弘扬关公文化,践行关公精神的现代价值在我中华大地上更是得以迅猛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关地方政府对弘扬关公文化的重视与支持。关公故里山西运城政府部门从20世纪90年代始,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关公文化旅游节,且延续至今。河南洛阳、许昌、信阳、社旗,湖北荆州、当阳,福建泉州、东山,河北涿州等地方政府,还有台湾地区和香港等,近二十年来都先后举办过不同形式弘扬关公文化的各种纪念活动。2016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结合本省历史文化传统的实际,提出了挖掘五大传统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其中就有“关公忠义文化”。二是崇拜和信仰关公的信众猛增。当今,很难用数字表达全国及海外关公信众的总体规模。据载,福建“泉州的各界人士普遍信仰关帝”;福建“东山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几乎家家户户都祭祀关公,且形成奇特的信俗,曾被誉为“举世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震撼人心的东山关帝文化”;只有2300余万人口的我国台湾地区,关公信众竟达800余万。关公精神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教育感化、祛邪扶正等作用,正在影响着今天的绝大多数国人及海外华人。三是关公及关公文化的研究范围和空间正得以不断扩展。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2年年底,全国学术期刊发表研究关公、弘扬关公文化的相关论文达1692篇。近20年来,河南洛阳,湖北荆州,福建泉州、东山,山西运城以及台湾地区,都先后举办过相当规模的关公文化论坛。研究关公,传承关公文化,在当今的社会和学术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四是利用网络媒体传承关公精神的现象正在升温。近年来,见于网络媒体宣传关公文化的网站,主要有中华关公文化网、三晋关公文化网、关公文化网、武圣关公网、关公网、海峡关帝文化传播网、山西解州关帝庙官方网以及世界关公文化网、国际关公文化网、世界关公后裔网等。这些网站,在宣传和弘扬关公文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当代对关公精神及关公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时代将全力推崇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特别是忠、义人格精神,这能为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应有的正能量作用。
贠创生/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