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暖暖的土炕——郑天虎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 09: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冬的首场雪如期而至。坐在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房子里,总是不由想起小时候住过的土炕。

我的家乡是“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一个古老村庄——平陇村。全村仅八百余口人,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在1400多年前,可是著名的军事要隘和古战场,是稷山县唯一见诸中国《二十四史·北齐书》中的村名。东魏和北齐两朝丞相(高欢、斛律光)在此驻军、筑城、打仗之所在地,当年的平陇村遗址尚在。举人、进士有数十人之多,其中“二段(段钧、段铎)”“二妙(段成己、段克己)”享誉全国,名传古今。

小时候总觉得冬天特别寒冷。上学时,冻得鼻涕直流,偌大的教室里生一个土炉子,根本不顶事。下课的铃声一响,大家不是搓手、捂耳朵,就是跺脚、擦鼻子,或是靠墙站一排“挤暖暖”,这就是最奢侈的取暖方式了。

上初中时,要到距我村一公里外的姚村去念书。冬天天气短,晚上还要上自习,就与另外几个同学住在姚村二姑家的东厢房里。二姑是个热心人,特别喜欢娘家村的我们这些孩子。每天晚上我们上自习,她总是提前把土炕烧得暖暖和和,我们一下自习回家就赶紧脱光衣服钻进被窝里,那种美好的享受至今仍难以忘怀。而姑姑为了照顾我,专门让我睡在炕洞的中间,以至于因为太暖和,我常常半夜流鼻血,没办法,后来睡在靠窗户的地方,才算不流了。

奶奶家的土炕很大,可以睡四五个人,但经常是她一个人睡。只有到星期天,我才能陪她一个晚上。下午早早把烧炕用的柴火,从外边运到土炕跟前,奶奶吃完晚饭,就把柴火塞到炕洞里,用一根火柴点燃,不一会儿,炕上便暖意融融了。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尽管小手有点冻,但屁股下面却是十分暖和。有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在奶奶的土炕上要玩好长时间,才肯回家。因为母亲的土炕,远不及奶奶这里的土炕暖和。

奶奶家的土炕上,冬天放个火盆子,也就是一个不大的铁盆子,里面放上几根木炭而已。可别小看这个火盆子,那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连这个火盆子都没有。一进门都是冰锅冷灶的,只有等做完饭,家里才会有些温度,也就是气暖。所以说,奶奶家的这个火盆子,也是个奢侈品啊!我们在上边烤馍片、烤红薯片,真不是一般人都能享受到的。

土炕上容易生虱子、跳蚤,把大人小孩子的身上咬得红肿红肿的,这也是没办法的。记得过上一段时间,母亲便把土炕上的席子掀开,抽一根笤帚上的篾子,在“敌敌畏”的瓶子里沾几下,在炕上的四周洒洒,虱子与跳蚤就少了很多。

那个时候,娶媳妇都在冬天。一是农活比较清闲了,二是如果离春节近的话,宴席上用剩的东西,可以在春节时招待亲戚,也能省下一笔开支。娶媳妇当天,早早把土炕烧热,当新媳妇晚上入洞房时,土炕上就很是暖和了。新被子、热炕头,是农村每个青年男女最期待的时候。记得有户人家给儿子娶媳妇,怕土炕到了半夜不暖和,就在炕洞里塞了几根硬木柴,没想到睡到半夜,土炕突然起火了,把席子、新被子都烧了个大窟窿,好在人没事,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时过境迁,而今,土炕已经成为一种回忆,有的年轻人恐怕连土炕都没有见过。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7 20:26 , Processed in 0.03865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