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忙着备战、比赛的徐莉佳并不知道,自己被取消的3次成绩已经在网上引起热议,面对是否被裁判“黑了”的说法,她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仲裁是公平判罚的,只是作为一个欧美项目,我志在卫冕,西方选手会盯我比较紧。” 这是徐莉佳第3次参加奥运会,接二连三地失去成绩,让本就带伤出征的她,在当地时间今天举行的女子帆船激光雷迪尔级两轮比赛后仅排名第18位,无缘奖牌的争夺。 欧美帆船世界的“闯入者” “不能再用力了,一点点力都不要再用了,我终于可以养养我的肩膀了。”把船推上岸,徐莉佳湿着头发,脸上两层防晒霜已被水蹭花,“啪啪”趿拉着一双紫色人字拖出现在混合采访区。面对因取消成绩而无力挽回的局面,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确实有些委屈,但也是对我未来的警告,因为船有一丁点儿接近都可能被对手抓住把柄,我处于需要避让的情况,所以即便他们没有证人,仲裁也会驳回我,这次经验我会吸取。” “Lily(徐莉佳)是个很出色、很强悍的运动员,但到了赛场,规则就是一切。”瑞士摄影记者考夫曼8年前便开始关注徐莉佳,从这个年轻人身上,他看到了中国帆船手的韧劲和努力,“这是她成功的因素之一”,同时,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徐莉佳身上也有“缺陷”,“她应该更早地回到顶级赛场上,这可是奥运会,什么都可能发生。” 奇迹是先发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赛中,一个眉眼秀气的东方姑娘乘风破浪,一举夺下中国帆船史上在雷迪尔级中的首枚奥运会金牌,同时也打破了欧美国家在帆船项目上长达百年的垄断。从那时起,徐莉佳进入了欧美帆船界的视野,加上近几年,她不断以引进教材、绘制漫画等方式推动欧洲的帆船文化进入中国,在这个本就不大的圈子里,“Lily Xu”足以引起关注。 但到了瓜纳巴拉湾,她又成了4年前的“闯入者”。“关注”发生在赛场上,美国、荷兰和土耳其的选手分别在第二轮、第七轮和第八轮提出抗议,“有的让我一头雾水,有的我已经解脱了,可时间上有延误。”徐莉佳本已见惯了奥运会的残酷,但对这些略显苛刻的投诉,以上届冠军的身份去承受,也是她的第一次,“奥运会4年一届,出现抗议、申诉、打官司都很正常,任何规则纠纷都会审理,哪怕结果会被驳回,也要想办法接受。” 放不下的奥林匹克 “消化”痛苦,让它变为财富,这对徐莉佳来说不算难事。 1987年8月30日,徐莉佳出生于上海一个工薪家庭,天生右耳听力有缺陷,左眼视力也受到损害,但这并不妨碍她10岁从游泳队转项OP级帆船后,逐步成为该项目的佼佼者。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帆船女子OP级的比赛中,年仅15岁的徐莉佳勇摘桂冠。 仅过了一年,按国际帆船、帆板协会的规定,超过15岁的徐莉佳需要改练大级别项目,她最先接受训练的是女子欧洲级,之后才改练女子雷迪尔级。2004年雅典奥运会,本应是她的首次亮相,但左腿处的一处肿瘤切除,错过了她的第一个奥运梦想。 4年后,她驾驶帆船驶向渤海湾,返航时摘取了1枚北京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的铜牌,帮中国队实现了奥运会帆船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可奥运会结束后,这个计划性很强的姑娘即刻陷入迷茫,“我满脑子都是训练和比赛,现在都结束了,我就没了目标。”她意识到,金牌和奥运会并非自己的全部,帆船也一样,“陆地上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学。” 20岁的徐莉佳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深造,直到2011年又归队备战伦敦奥运会。“当时还没放下,还想继续。”在这个念头的驱动下,她收获了1枚奥运会金牌。她也在2013年全运会期间考虑过退役,“当时就出现过肩锁关节水肿发炎的情况,正好可以休息了。”可自始至终,处于半退役状态的徐莉佳,始终没有说出“退役”两个字,原本里约奥运会并不在她的计划内。 “上课、体能、帆船、交友、下厨、写书、仲裁……”在里约奥运会前,南安普敦大学的留学生是徐莉佳的主要身份,奥运会冠军则是被她刻意淡化的部分,“走出国家队,发现人生有更多的东西要学,更多的事情要做。”索伦特海峡的风将徐莉佳的“野心”吹得猎猎作响。 在她留学择校阶段,“有海、有帆船运动”成为标准,于是,她选择了国际帆联的所在地,也是英国皇家赛艇协会(RYA)的大本营,“远眺有数万条林立的桅杆”让徐莉佳自打去的第一天,便融入当地。而英国人对帆船的熟悉程度“就好像他们喜欢用天气来开始交谈一样”,让徐莉佳至少在户外运动的主题中,避免了因完全不懂而略显尴尬的场面。这种每天在海边穿着T恤,踩着拖鞋,骑着自行车的生活,让徐莉佳“如鱼得水”。 由于奥运会中的帆船项目仅占国际帆联认可级别的1/10,这对于她来说“像只开了一扇小窗”,她梦想从事职业帆船,甚至由近岸转向远航,“像郭川那样吃喝拉撒都在船上,一出去就是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回来,这对地理、无线电通信、紧急救生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课都要补。” 但越临近奥运,那种比赛的紧张感越让她怀念,她又想重回赛场,让一切从奥运会开始。可肩伤却在前往里约前一个半月时复发了,这让徐莉佳对能否参加奥运会有些忐忑,“打了封闭突然就不疼了,但有效时间很短。”在帆船比赛中,越是大风,对选手的体能挑战越大,“比如今天是中大风,我因肩伤拉不动绳子,对帆船的速度有很大影响。”两轮下来,一个第19名、一个第13名,最终未能抵消3轮被取消的成绩。 徐莉佳实现过一次霸气的回归。在遭美国队抗议取消了第二轮成绩后,她的总排名直接跌到第23位,但第3轮获得第三,第4轮更是首个冲线,让徐莉佳在规则协助下重回榜首,“帆船的11轮比赛中,我们可以去掉一轮最差的成绩,也就是累计10轮比赛的总积分,因此,在去掉这一轮最差成绩之后,我的排名又重回第一位。”徐莉佳表示,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少考一门也能称霸”,但这次判罚也意味着之后的比赛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比赛场地设在背靠面包山的海湾内,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洋流特点异常复杂,有时如同一台正在运转的洗衣机,“昨天第二轮,风特别乱,任何水平的选手都可能去前面,不确定因素很大。”但她仍在浪里拧巴着自己的身体和意志,爆发、猛压、速跳,“完全忘了自己是女性,向男性化动作靠拢”,即便她已经预感到这次不太可能出现奇迹。 能复制她的成绩但无法复制她 涂两遍防晒霜、卸两遍妆,这是徐莉佳要享受大海必须忍受的“麻烦”,她并不是一个赶时髦的人,但当她因伦敦奥运会的金牌站上“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具贡献奖”的舞台后,相比她下海时戴了面具似的模样,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那袭闪着亮片的长裙和改编自仓央嘉措诗句的讲稿。可4年后,焦点落到了她屡次被取消的成绩和一次次执拗的争取,尽管,被调动起来的激昂情绪中,不乏因对规则不解而产生的误读。但徐莉佳始终承担着让帆船走进中国人视野的责任,“我算是助了一小臂之力吧。”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帆船,她邀请英国皇家赛艇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与中国多个帆船俱乐部接洽,“去年11月,首批教练已经在英国结束培训,今年帆船夏令营也将开课。”而不同于个人励志故事配以“秘闻”的自传模板,徐莉佳写书的计划更多地与帆船的知识普及有关,包括已经再版了4次的青少年帆船漫画。“富有富玩,贫有贫玩,帆船运动几乎没有门槛,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一周一次课程的俱乐部,就可以满足入门的要求。”据徐莉佳透露,近几年中国帆船运动发展迅猛,仅与英国皇家赛艇协会对接的国内俱乐部数量就很可观,“去年的培训量已经翻了10倍”。 “我不能浪费自己的天赋,也不能浪费在大海里积攒的经验。”徐莉佳清楚自己被冰冷的海水蜕掉的每一个“弱点”,包括从小在海派文化中学到的“门槛精”,“不能吃亏,精明老练的意思。”徐莉佳冒出一句上海话,忙笑着进行解释。因为在她与大海相处的过程中,她常常感到自己的渺小,尤其在1999年随队在福建东山岛海面训练时遭遇风暴后,在浪里漂了两个小时才脱险,“我从此感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自我的卑微,尤其每天驾驶帆船,除了比拼技战术之外,更多的是心态和气场。”她开始懂得珍惜微小而平凡的事物,对于经常漂在海上冻得瑟瑟发抖的她来说,“哪里是天堂?洗澡堂就是天堂。” 上海帆船队领队胡家铭曾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按目前我国帆船项目发展的势头走下去,复制徐莉佳的奥运会成绩不是问题,但我们很难再复制一个徐莉佳,毕竟运动员需要有自己的个性。”而特立独行、时刻透着一股潇洒劲儿的徐莉佳,正是漂在海面上,由云朵的形状、船群的变化和海面细微的风声与浪声伴随成长的。 被大自然雕出的性格并非只能坚如磐石。“当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随Lily时,他们需要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她,而我认识的徐莉佳是这样。”考夫曼从相机镜头里展现了徐莉佳少为人知的一面——和她朋友圈中满屏露八颗牙的标准微笑或是一脸坚毅驾驶帆船的照片不同,这张照片上的徐莉佳穿着粉色T恤,带着紫色帽子,做着鬼脸在用船上的绳子编手环,“这是她不常示人的一面,从相片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热爱生活的女性,她介于女孩和女人之间,又可爱又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