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听见年的跫音(散文)_宁志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 09: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见年的跫音

离开故乡多少年之后,许多事情渐渐远去了,然而,春节序曲腊八节依然难以忘怀。因为,那艰难的日子里,浸染着生活的艰辛和温馨,弥漫在时空里,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总是遥相呼应,令我沉浸在往事里就此浮想联翩。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冬天放学的时候都要路过一个结着厚厚冰凌的池子,大家趁回家时先玩上一会儿。许多胆大点的同学在池子上飞快地滑冰,我不敢滑冰,只是和几个同学拿起池边的冰块,用力扔到池子上,冰块发出响亮的撞击声。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做好了腊八饭。她首先要端出一碗放到院子的中央,跪拜之后把腊八饭端回来,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吃饭。面对香喷喷的腊八饭,我已经等不及了,也不管烫不烫嘴,端起来就吸溜吸溜地吃,每次都能吃足足两海碗。

腊八饭是用白面做的,那个年代,我们平时吃的多是红薯和玉米面、高粱面,能吃上一顿白面,确实不容易。故乡的腊八饭是把黄豆、小米和面条混合在一起,放上花椒、葱花、醋,吃起来有滋有味、香气扑鼻,特别可口,又兼驱寒。不像现在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为图省事,所谓的腊八饭其实是腊八粥,是用各种豆子熬成的一锅粥。这可以叫作粥,怎么能叫腊八饭呢?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在外村当老师,腊八这天不一定在家,母亲就给父亲留着腊八饭,等父亲礼拜天回来吃;而哥哥在运城当临时工,腊八那天回不了家,母亲就专门盛出一大碗放在西房,给哥哥留着,一放就是半个多月,一直到腊月末哥哥放假回到家才吃。我家是四合院,西房不生火的。那时,乡村的冬天特别冷,滴水成冰,寒冷刺骨,因此,腊八饭放一段时间也不至于坏掉。小时候,我不操那么多心,也不知道腊八节的由来,父母也没有提起过,所以,至今也不明白一碗腊八饭为什么非要给在外的亲人留着,难道是有特别的含义和讲究?然而,人世沧桑,父母离开我们好多年了,确切的答案我也不会知道了。

母亲的面条做得好吃,也好看,是我这一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

我家的案板有1米多宽1米多长,擀面杖也用的是名贵木料做的,母亲擀面时,一弹一收、一顿一伸,咚咚锵锵,特别有节奏,好像是一门艺术。面擀好后,运刀更是讲究,把面条切得大小划一,像用尺子量出来的一样。加上和的面软硬适中,又筋道,吃上一顿,余味绕梁,多日不绝,一想起来就满口生津。我想,这应该和小麦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当时的小麦很少用化肥和农药,做出的面,有着一股浓浓的麦香味。

过了腊八节,北风更加使劲地嘶鸣着,在乡村的旷野上呼啸而过。上学的路上,风吹打着,温度特别低,把脸颊冻得紫红。有时候,风吹着我们走,或者把我们吹得摇摇摆摆,仿佛路就是坎坎坷坷的。

年的跫音一声声来了。那个时候,冬天时常飘着雪花,雪花像翩翩的蝴蝶,在天空、在大地、在田野,满世界飘荡;头发上沾满了雪花,雪花飘进衣袖里,甚至钻进冻得通红的嘴里;雪花落满了乡院、缀满了树枝、栖息在屋脊上,简直就是一个冰雕玉琢的童话世界。

又到春节了,怀想遥远的故乡里望村,难忘那充满着美丽乡愁的节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9 01:34 , Processed in 0.04268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