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麦儿黄,煎馍香(散文)_李晓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7 10: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麦儿黄,煎馍香

小时候过端午,家里当天的中饭必有这两样美食:甑糕和煎馍。煎馍是主食,甑糕是配餐。

过端午节,主食理应是甑糕,煎馍为啥却“反客为主”了呢?直到有一次问过姥姥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做甑糕的主料是江米,而老家晋南,是小麦的主产区,并不出产江米,江米需要掏钱购买,且价格不“菲”,所以过端午蒸点甑糕也就是为让家人解解馋,过过瘾,增加点节日气氛,并不能让大家放开肚皮紧饱吃。

这一时节,正是小麦收割完毕,新粮入仓之际。用新麦磨就的面粉为家人做一道丰盛可口的午餐,一为欢度佳节,二为庆贺丰收。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无一例外地都把甑糕当成配餐,但主食却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包子、饺子、油疙瘩;还有烙馍、菜卷、臊子面……

姥姥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用心,从来都不会马虎。从小跟着姥姥耳濡目染,长大后,我也养成了像她一样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力求精益求精。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姥姥就开始为摊煎馍作准备——将盆内倒入面粉,放入适量的盐,然后边加水边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搅拌,直到搅成能挂到筷子上的面糊,静置一旁备用。

花椒叶这时是最肥厚最美味的时候。隔壁菜园里,七八棵老花椒树,在南墙根一字儿排开,长势正美。姥姥拿着剪刀,麻溜儿地剪下一大把花椒叶,就身坐在门口的石凳子上,除去叶柄,只留下叶面,用水淘洗干净,剁碎,放入面糊中拌匀。做完这些,姥姥会提起竹筐,到附近打麦场装回满满一筐新麦秸。摊煎馍不能用硬柴,因为硬柴火势过旺过猛,容易把煎馍烤糊,而麦秸烧出的火虚,其火势大小刚刚适合煎馍的厚度,在摊制过程中人才不至于被搞得手忙脚乱。姥姥回身从墙角搬来三块砖,以三足鼎立的形制搭建一个简易的燎灶,随后再把摊煎馍用的鏊平放在燎灶上。

姥姥洗把手,稍作歇息,便端来饧好的面糊糊,搬来小板凳,开始为家人摊煎馍。抓起一把麦秸点燃,塞到燎灶下。这第一把火,要把鏊子烘热。鏊子热了以后,用汤勺舀起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双手端起鏊子,边倾斜边旋转,让面糊铺满整个鏊子,再放到火上,待煎馍的周边略略向上翘起,就用双手提起迅速地翻面。再等片刻,一张圆圆的薄薄的正面透亮背面微黄的煎馍便摊好了。煎馍上面,星星点点的椒叶散发着扑鼻的清香,那香味儿早把我肚里的馋虫勾了出来。我蹲在旁边,眼巴巴地望着,不停地咽着口水。姥姥嗔笑着将刚摊好的煎馍递给我,我双手将饼卷成一条,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看着我急不可待的滑稽模样,姥姥都快笑出眼泪了。她边笑边提醒我,说我的吃法不正确,还说只有摊开来扯成块状,放进嘴里,细嚼慢品,才更有滋味。长大后,我常常想,姥姥在吃煎馍这个问题上如此具有仪式感,大概是怕我狼吞虎咽的吃法糟蹋了她的手艺。

一般情况下,一把火能摊两到三张煎馍。等摊完最后一张煎馍,太阳已越过墙头,晒到她的后背上,刚好也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姥姥趁着这工夫,取下一部分煎馍,每一张都折上两下,叠成扇形,让我用盘子端着送给邻居品尝。大娘婶子们也特别讲究礼尚往来,我回来时,盘子从不空着,东家给回的油饼,西家让拿的包子……中午的主食一下子由一样变成了四五样。中饭的餐桌上,虽然并没有什么菜,但还是摆了满满一桌子好吃食。家人围桌而坐,边品尝各种美食边闲谈着今年的收成,时不时地还点评一下邻居各位主妇的厨艺。

姥姥在世时,煎馍作为端午节这天餐桌上的主角,从未被撼动过。可能是因为煎馍摊起来太费工夫,抑或是准备工作太过繁琐,姥姥过世后的这么多个端午节,我就再未在家里吃到过煎馍,但姥姥摊煎馍的身影和煎馍的香味,却永远印刻在我心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0:10 , Processed in 0.07898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