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姚以价事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5 08: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以价戎装照.jpg
姚以价像.jpg
不复存在的首义门之旧影.jpg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1912年9月19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学堂礼堂发表了抵晋后的第一场讲演。讲演一开始,他就站在全局的角度,要言不烦地点出了山西辛亥革命举足轻重的意义。

孙中山不会想到,在当天讲演的会场上,缺少了一个人——辛亥太原起义的实际军事指挥者、山西民军总司令及率部驻守娘子关抵御清军南下的东路军总司令——姚以价(价音同介)。

在庆祝胜利、分享荣誉的时刻,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姚以价缺席了——那时他已被阎锡山排挤出山西,去了偏僻荒凉的绥远,身份是绥远禁烟督办。

少年奇志

为民除大害,不负七尺躯

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姚以价出生于晋南的通化镇西毋庄村(原属河津,后划归今运城市万荣)一普通农户家中。

姚父姚名道,勤劳本分,以耕种为生,农闲时也走村串乡做些木匠活,以补贴家用;母亲詹氏性格贤淑,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家里日子过得还算殷实。

姚名道育有五子,姚以价为其次子。姚以价9岁那一年,父母因霍乱双双离世,姚以价由叔父姚名魁抚养,并跟随叔父读书。

姚名魁,同治辛酉年廪生,是一个具有浓郁爱国情怀的乡间知识分子。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姚名魁成为一名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前后,在太原报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变法失败,姚名魁回到故里,开设“挹芹香书舍”,教授附近村童。与一般塾师不同,姚名魁除讲授传统的经书外,十分重视自然科学教学,自编《地球歌》《地图歌》,使姚以价自小受到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姚名魁还自编一些乡土教材,向学童们讲授当地的文物名胜、历史人物,启迪激发学童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作为姚以价的叔父和老师,从衣食所需的生活保障,到父母之爱的补偿,再到知识的传授,姚名魁全力为这个“勤农牧,不告劳苦,生性刚强,疾恶如仇”的农村少年,创造适合他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在思想心灵的成长上,姚名魁老先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和开明进步的思想,给了少年姚以价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十分难得的营养。

私塾读书时,姚以价曾口占《驱蝇》诗,显露人生志向。

盛夏某日,姚以价和众学童在姚老先生的“挹芹香书舍”听讲。因时值炎午,苍蝇嗡嗡乱飞,干扰得学童们不能专心学业。名魁老先生一边挥动大蒲扇赶苍蝇,一边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以“驱蝇”为题,每人即兴赋诗一首。才思敏捷的姚以价,即席口占五言古诗一首:“拔来三尺剑,逐出几群蝇。为民除大害,不负七尺躯。”短短四句诗,充分展示了少年姚以价疾恶如仇的性格,也流露出他为民除害、以身报国的高远人生志向。

闻听侄儿诗作,名魁老先生十分欣喜,当即为侄儿立字“维藩”。老先生笑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好一个‘价人维藩’!以价将来一定是个武将!”

“维藩”语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大雅·板》云:“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姚名魁希望侄子学就文韬武略,将来报效国家。

1902年,山西武备学堂在太原重新开办,姚以价思索再三,决心弃文习武。他揣上河津县知事的保荐信,赶赴太原,参加了山西武备学堂重设以来的第一次招生考试。

山西武备学堂考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策论题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这正是姚以价擅长的题目。拿到题目,姚以价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他平时为文不太刻意词句工拙,但求气势贯通。再则,他写得一笔好小楷,是平时临写唐人《灵飞经》的功力。姚以价文章在众多考生中出类拔萃,引起了主考官注意。轮到口试时,姚以价谈吐爽利响亮,应答敏捷中肯,态度不卑不亢,为试官赞赏,于是被正式录取为山西武备学堂学生。

高光时刻

出任山西起义军总司令

1904年,清廷第六次选派青年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由山西武备学堂选考20名。经考试,姚以价、阎锡山、张维清三人成绩上乘,清廷直接给予官费,其余17人,学费由山西省财政支付。姚以价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两年日语,接着入日本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实习一年,之后正式升入东京日本士官学校,为日本士官学校六期生。

在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姚以价与陕西张凤翙、江西李烈钧、云南唐继尧、湖南程潜等为同窗好友;又因为乡谊,与山西景梅九、陕西于右任等交往较多。留学日本时期,姚以价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留学结束,他与同学回国途经平壤,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备受日人欺凌的惨状,给姚以价以强烈的刺激,他认为中国要避免沦为斯地,必须早做准备,“救亡要趁早!”

1909年4月,姚以价回到太原,被委派到山西督练公所任督练员。山西新军四十三协协统姚鸿法十分欣赏姚以价的人品与才干,很快提升姚以价为八十六标(即二标)三营管带,不久转任八十五标(即一标)二营管带。

1910年秋,姚以价以“兵贵精”进言,建议淘汰老兵弱卒,挑选强健军士成立模范营,并回到家乡招募新兵,返回后在一标二营组建模范队亲自组织操练。模范队组建过程中,以杨彭龄为代表的同盟会员,借机隐伏下来,他们向士兵宣传革命思想,以结义兄弟的形式,在士兵和下级军官中发展了一大批同盟会员。1911年农历正月十五,杨彭龄、郭登瀛等9名模范队员,在太原双塔寺歃血盟誓:“扶汉灭清,革清家的命。”新军一标的政治色彩悄然改变。

1911年10月10日,武汉三镇爆发起义,22日,与山西仅一河之隔的陕西爆发起义。消息传来,太原革命党人为之欢欣鼓舞,准备揭竿响应,太原形势一触即发。

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四,上任不到一月的山西巡抚陆钟琦召集军机会议,决定分驻临汾、大同的巡防队调集太原,震慑省城;同时决定把他认为非常危险的新军八十五标一营、二营外调晋南,防堵陕西民军东渡的同时,也“调虎离山”,增强太原安全系数。

接到29日开拔的指令后,姚以价据理力争拿到了**。因为按照规定,新军各营平日里不允许储备**。

山西同盟会商定新军开拔之日即是起义发难之时。此前,一标标统黄国梁已率标本部开赴晋南。杨彭龄、张煌等一标中下级军官认为姚以价精通军事,胆识过人,且平时深受士兵拥戴,于是一致推选姚为起义军司令。姚慨然允诺:“吾虽薄德鲜能,值此革命非常紧急时期,只有当仁不让。”

风云变幻,历史的际遇,将29岁的姚以价推向了民军司令的位置。

为防止走漏风声,心思缜密的姚以价首先命令士兵割断了通往太原城内的电话线。

1911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凌晨2时许,八十五标一营、二营官兵一千余人,在太原城南狄村姚营门外大操场列队集合。作为标志,每人左臂缠了一块白布。

深秋凌晨的太原,气温只有零上几度的样子,秋风阵阵,寒气袭人。夜色如墨,大雾弥漫。一千余名起义官兵整队肃立,鸦雀无声,望过去如同一片黑压压的森林。

姚以价戎装肃整,表情沉毅。他的身后,是那棵据说已有上千年树龄的唐槐。姚以价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着列阵的士兵,发表了后来被称为“子夜宣言”的著名的战前动员:

“满清压制我汉族已三百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诸君曾知之否?剃头薙发,不遵者所见格杀,诸君闻之否?现在清廷极力媚外,屠杀我爱国志士,有‘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谬论,诸君知之否?此等仇恨,不共戴天。”(姚维藩遗稿《记山西革命军》)

姚以价口才一向极为出色,平时讲演富有鼓动性,扣人心弦,此时更因郁结顿释而声泪俱下,起义官兵闻之无不为之动容,个个摩拳擦掌,揎拳捋袖,表示唯姚司令是从,齐呼:“愿拼死,服从大人命令!”

姚以价宣布起义。四个士兵手里各自挑着灯笼,分立在他的身旁。姚以价手里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约4尺多长的计划,移灯就亮,厉声发话,发布如下军令:

(一)本军今日拂晓要进取太原;

(二)令:苗文华率第一营前、左两队,直扑满城;

(三)令:崔正春率第一营右、后两队,夺取军装局;

(四)令:杨彭龄为冲锋队长、张煌为奋勇队长,直捣巡抚衙门。

接着姚以价宣布了“五斩令”:“不服从命令者斩;不直前力战者斩;抢劫财物者斩;烧杀祸害百姓者斩;伤害外侨者斩!”

此时,太原城内有两营的巡防队守卫巡抚衙门和满城,还有八十六标三个营的新军驻守城内,而宣布起义的新军只有两个营。面对这样的力量对比,起义官兵普遍存有疑虑,担心难以取胜。姚以价猜出了众人的顾虑,说:“各位同仁,不要有顾虑。巡防队两个营,兵士老弱,毫无纪律,迟睡晚起,没有战斗力,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而城内八十六标的三个营,都是我的老部下或者是我训练过的,决不肯与我为敌决战。满城内更是一群堕落子弟,不懂战阵为何事!凌晨攻取太原,对我们来说易如反掌,诸位不要再有疑虑。光复我大汉民族,眼下正是好时机!”

凌晨4时许,起义军由姚以价率领直扑城内。

5时许,姚以价率部到达新南门(即首义门,今五一广场附近)。城门还没有开。姚以价命令大队士兵埋伏在城壕低洼处。探路的士兵将身子紧贴在城门跟前,屏息探听里面的动静。不多时,随着钥匙铃儿的响动声,城门哐当哐当地打开了。起义队伍一拥而上,顺利进入城内。

姚以价命令冲锋队长杨彭龄率80名先锋队员正面开路,奋勇队由张煌率领在后紧跟。全队跑步前进,沿海子边、桥头街、柳巷、楼儿底向北司街疾驰。

当攻打巡抚衙门的起义军到达北司街时,只听东南城角枪炮齐鸣。攻打满城的战斗已经打响,起义军士兵顺着太原城城墙一路向东,从城墙下向满城内射击。满城内旗兵被枪声惊醒后,拿起武器开始抵抗。由于满城的土墙高而厚,再加上旗兵的顽强抵抗,双方一度陷入对峙僵局。

得知进攻满城的战斗打响,冲锋队、先锋队队员士气大振,直扑巡抚衙门。见巡抚衙门大门紧闭,士兵曹毓祺、石高田二人用石条将大门撞开。起义军蜂拥而入,霎时枪声大作,门卫亦被曹毓祺杀死。防守衙门的卫队官兵见状惊惶不已,四处逃散而去。

张煌、杨彭龄率兵径直入室搜索。冲到大堂后院,张煌手执利剑,大呼:“大帅在哪屋?大帅在哪屋?”不多时,一老者由人搀扶着从北房走出。只见他头戴小盔帽,脚穿深脸鞋,手掩棉袍,脚步蹒跚,眼神中透着惊惶。老者轻轻咳了一声,强作镇静道:“兄弟八月十五来山西,接任不到一月,从没有做过对不起山西人的事……弟兄们有什么事,可以慢慢商量……”张煌知道此人定是巡抚陆钟琦,便与士兵齐呼:“你许不许我们革命?”陆巡抚张口结舌,无以答对。张煌随即向陆当头一剑砍去,众士兵又连发数枪,陆钟琦伏地毙命。

紧接着,陆钟琦次子陆光熙、山西陆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谭振德亦被击毙。

张、杨此时打算驰援崔正春攻打军装局,有人来报,军装局已得手。

满城旗兵抵抗十分激烈。张煌命令在起义时被姚以价提升为炮兵队排长的张博士回营拉炮助战。张赶到位于东夹巷、作为临时指挥所的耶稣医院找姚司令禀告战况——把耶稣医院作为临时指挥所,一是位置相对合适,便于指挥战斗;二来也有安抚外国侨民的考虑——姚听后当即给张写了调炮手令。张持令拉回一尊钢炮,从新南门推上城墙,居高临下向满城轰击。借着炮火掩护,苗文华率领部队加紧了攻势。满城旗兵坚持不住,竖起白旗,缴械投降。

经过不到七小时的鏖战,一标一营、二营的起义军在姚以价亲自布置指挥下,各自圆满完成预定的攻战目标。

“春雷动地,千里之醉梦惊回;旭日当初,万里之妖氛尽扫。”上午9时左右,当阳光洒满太原各条街巷的时候,太原城宣布胜利光复,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在山西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

姚以价以过人的胆识、果断的指挥,完成了太原光复的使命,他叱咤风云的壮举,也永远定格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

北天一柱

坚守娘子关四十余日

10月29日中午,新成立的山西军政府,选举阎锡山为都督,姚以价被任命为义军总司令。

在军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姚以价认为:“晋地据北京肘腋,而清廷正运兵武汉。石家庄、正定皆驻重兵,半日可达太原。东线是防守关键。守住娘子关,就是守住了山西东大门。”于是主动请缨担任东路军总司令。军政府又任命赵戴文为东路军参谋长,乔煦为前敌司令,协助姚以价即刻赶赴娘子关防堵清兵。

姚以价率兵到娘子关后,总司令部设在娘子关正前方乏驴岭,他亲自巡往布防,不辞劳苦。姚以价组织进兵固关,清军不支退守核桃园,东路军顺利占领固关。

清廷派吴禄贞为山西巡抚,领兵攻打山西。吴禄贞为老资格的革命党人,他借着“宣抚”的名义,积极推动组织“燕晋联军”,准备联合山西革命军、滦州张绍曾等会师北上,直捣清廷“黄龙”。姚以价赞同吴禄贞主张,积极促成阎锡山和吴禄贞在娘子关会面,商讨燕晋联军计划。然计划泄露,11月7日凌晨在石家庄火车站,被袁世凯重金收买的吴禄贞卫队长马蕙田将吴残酷杀害,燕晋联军计划胎死腹中。

袁世凯于11月13日回京,操纵清室,任命张锡銮为晋抚,统率第三镇曹锟部,进攻山西。28日曹率协统卢永祥部,由石家庄往井陉,当晚受到姚以价指挥下的民军四五百人袭击,激战两小时,民军退守乏驴岭。清军见乏驴岭军民士气旺盛,锐不可攻,即由岭北绕道西进,至雪花山,以炮猛攻民军阵地,姚以价仅带步兵四营两千余人,三生口径的小钢炮十二尊,与清兵3万余人对峙,由12月10日凌晨5时至午后激战8小时,终以**告罄败退。雪花山一战,民军死伤500余人,清兵亦有百余人毙命。时正南北议和令传至,曹锟竟以酣战难定胜负为名,不与民军议和,12月12日夺占娘子关。

在守卫娘子关的日子里,姚以价不仅在军事上谋划指挥,还采取合纵之术,写信给清军首领,以政治手段瓦解敌军军心。12月8日,就在娘子关激战正酣之时,姚以价写信给清军正定总兵徐邦杰,晓以大义,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救同胞于水火”,站到革命方面来。这封信在敌营中引起了惊恐和慌乱,徐邦杰认为姚以价蛊惑人心,当即将送信人刘玉亭交正定县监禁,然后又通知各营,加强防范,并向袁世凯表明忠心:“幸卑部练军各营兵丁,人心坚固,无论如何蛊惑,并无存有逆谋者,此其确情。”徐邦杰将姚以价信呈交曹锟。曹锟见信后,大骂此信“语多悖逆,令人发指”。

从10月29日到12月12日,以姚以价为总司令的东路军在娘子关坚守了40多个日日夜夜。山西辛亥革命军破坏平汉铁路,截留清政府运往武汉的军用物资,削弱和牵制了清兵对武昌的反扑,延迟了袁世凯北上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之职,对全国各地的革命发展起到了鼓舞作用。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起义省份增加到15个,占到关内18省的80%以上。在40多个昼夜里,姚以价作为东路军总司令,从未脱衣就床,备历艰劳。尤其是“燕晋联军”事败后,他挺立于历史潮流之正前方,以弱敌强,牵制清军南下,支援武昌起义,成为“北天一柱”。

矢志革命

南北驱驰为共和

娘子关失守,姚以价、阎锡山前后脚回到太原。阎锡山仓皇北上,姚以价辗转武汉、天津等地。南北议和成功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阎锡山为山西大都督。1912年4月,姚以价回到太原,阎锡山唆使报馆借娘子关兵败出走之事,对姚丑化诋毁。姚以价一怒之下砸了报馆,愤然离晋,随后以绥远禁烟督办一职前往绥远。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发表讨袁通电,起兵讨袁。袁知姚与李烈钧相交甚契,坚请姚赴赣劝李北向。姚不日抵赣见李,李烈钧即委姚为李部参谋长,参与策划反袁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二次革命失败,姚以价辗转入滇,为唐继尧上宾。

1915年12月,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唐继尧和蔡锷在云南率先通电全国,护国战争爆发。唐继尧素知姚以价与陕西革命党人多属至交,于是委任姚以价为护国军叶荃部川陕支队司令,随蔡锷的第一军进军四川。姚以价率兵行进至四川剑阁,为川军所阻。时值1916年的1月、2月,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姚以价是北方人,对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天,特别不适应;而且士兵军饷不足,士气不振,行军艰难。当时姚所率的部队中云南士兵居多,有些士兵思乡恋家,对进川北上非常抵触。其中,姚部参谋长也是云南人,对北上心存怨尤,在一次作战中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姚以价大怒,将参谋长按军法处置,稳定了军心,队伍从此号令严正。

云南的护国运动,“替四万万民众争口气”,以偏居一隅的云南弱势发端,最终却酿成了轰轰烈烈的遍燃全国的反复辟烈火。1916年6月6日,只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一命呜呼。

姚以价通过老同学张凤翙以及游学东瀛时的至交好友于右任的关系,广交三秦豪侠刀客有识之士。1917年9月,段祺瑞当国,践踏《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在广东组织军政府,宣布护法。以于右任为司令的陕西革命党人组织靖国军,在三原响应护法运动。姚以价闻讯后由北京赶来参加靖国运动,与于右任、胡景翼订交,参与机要,多有擘画。

1923年1月,因辛亥起义及护国军功,黎元洪授姚以价将军府“晋威将军”衔号、一等文虎章(另一说,姚以价“晋威将军”为1916年黎元洪第一次当总统时所授)。

1926年4月,北伐战争期间,河南军阀刘振华以“镇嵩军”十万兵力包围西安古城,“西安二虎”(李虎臣、杨虎城)率弱兵苦守西安。9月,冯玉祥发起“五原誓师”,宣誓效忠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参加北伐,姚以价被聘为冯部高级军事顾问。冯玉祥派出援陕军入陕。在援陕军及西安守城军民的齐心反击之下,刘镇华“镇嵩军”全线撤退,西安在8个月后成功解围。

在西安解围前后,姚以价不仅参与解围前的军事筹划,而且解围之后还努力维护了革命军内部的团结。原来,自1927年1月进入西安后,冯玉祥因自我感觉良好,未免矜功,加上关中人挑拨,作为守城功臣的杨虎城感觉未受重用,遭受排挤,于是拉部队出城,移兵渭北富平。杨虎城离开西安后,冯玉祥反应过来,觉得北伐正是用人之时,革命军内部应当精诚团结,于是恳请老资格的姚以价为特使,持他手书的亲笔信前往富平。姚以价从西安东北角的红门出城,打马赶往富平。杨虎城见冯信中言辞恳切,特别是读到拟委任他为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感到冯玉祥是真心实意请他出山。姚以价又趁机进言,说服了杨虎城,重回冯玉祥麾下。

天涯旅人

“齐鲁上宾”与避乱秦省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姚以价以“山西宣慰使”身份前往河南。当时石友三拥兵数万,盘踞黄河北岸,态度不明。姚以价单枪匹马到新乡石友三驻地,意图策反昔日同僚石友三反阎,不料石友三卖友求荣,将姚以价镣械手脚,专列押解北平,意图送阎锡山邀功请赏。列车行至河北境内漳河河段,姚以价借着夜色掩护、车速减慢的空当奋力跳下;但跳下时,车已过桥,姚昏厥倒地,镣索摔断。片刻清醒后,姚以价辨明星斗朝东北方向奔跑,行至一小村庄,为一好心老妪收留。老妪又替他寻来轿车和车夫,将他送至山东省境的齐河县,遇见韩复榘驻军。姚以价随即借白洋一百元,一半给车夫,另一半嘱车夫务转送老妇,权当韩信报漂母之恩。

韩复榘和姚以价曾同为冯玉祥僚属,时韩复榘为山东省省长。韩称赞姚以价是“缔造民国的元老”,尊称为“姚将军”,奉为上宾。济南东站常备两节车厢,为姚专用,姚欲往何处,挂上车头即可成行。韩将姚的府邸安置在济南最繁华的地带——海德里的一座四合大院里,时人称之为“姚公馆”(今经三路185号)。此时姚以价年近半百,见世风日下,早期的入仕之心明显消退。沉醉于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之中,姚以价循着老残游踪在济南的山水中逡巡游历,很是自得其乐。然而,毕竟是生性勤勉之人,又觉得韩复榘既如此倚重自己,不能尸位素餐,于是勤恳敬事,在参议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齐鲁战事吃紧。姚以价心事烦躁,自恨手无寸铁,不能请缨杀敌。此时,他的长子、共产党员姚第鸿自日本留学归来,他毅然将儿子送到聊城保安司令范筑先处,参加抗战。1938年11月,姚第鸿在聊城抗战中壮烈殉国,牺牲时为第六游击区政治部副主任。

日本人一天天迫近山东。联想到此前日本驻济南领事西田耕一多次登门造访、拉拢收买,姚以价以为继续滞留济南,难免被日寇挟持出任伪职,于是尽弃家资,带家人经徐州转往西安。抵达秦省后,姚以价先在西安李虎丞公馆和甜水井大有巷张钫宅第借住,后来又定居陕西邠县(今彬州市)狮子巷12号。

蛰居秦省时,姚以价常以读书自娱,尤喜《宋史》,书斋有一联曰:“掀髯读中外,皱眉论古今。”他著有《世风校正》,倡导科学文明风尚,校正不良世风,关注国人精神成长,该书目前有两个版本存世;另著有《抗战实录》《读书札记》,战乱中失传。姚以价写于1928年盛夏的古风《夜宿栖贤寺感怀并序》,序并诗共计750余字,在诗歌中算得上鸿篇巨制。

姚以价生平喜好书法,虽戎马倥偬仍临池不辍。一部王羲之“大唐三藏圣教序”拓帖,十余年临摹练习,秀丽飘逸,变化多端,曾宣纸装订成册,赠予亲友,书后落款:“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晋威将军姚以价临”,并加盖闲章曰“古今二晋”。于右任极为赞赏:“想不到丘八爷的字写得如此娟秀。”姚以价戏言以对:“有我在,你于胡子不敢动笔!”

姚以价一家在彬县蛰居,倒也安宁,但不免思乡。一日偶于门外遇到一位磨剪刀的老人,见其年老体弱,便邀至家中,热情款待。得知老人从山西家乡来,谈了好久,问及家乡事,未免唏嘘。又为兰州会馆撰写长联“吾乡多贤豪汉子长隋仲淹唐仁贵明敬轩上下两千年文德武功人宛在,此帮具形胜东崆峒西祁连南朱圉北贺兰纵横几万里黄河青海我来游”,寄寓思乡之情。

多年军旅生活,姚以价落下了胃疾。1946年底,将军胃疾病重,遂到西安广仁医院就医,然药物无灵。1947年2月18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上午10时50分,辛亥元勋姚以价将军溘然谢世。

这一天,正好是他六十五周岁的农历生日。

1947年2月23日,将军灵柩移至西安南郊兴善寺暂厝。1947年2月28日,国民政府追授姚以价一级上将军衔。

随后姚以价追悼大会在西安梁家牌楼山西会馆举行,陕西省府有关人士及将军生前友好组成“姚故上将以价先生治丧处”,主持追悼大会,并撰《姚故上将以价先生事略》,凡一千五百言,概述将军一生。

将军谢世时各方挽联颇多,其中一联曰:“辛亥义举,浩气壮山河,死有何憾;革命猛士,肝胆照青史,谁曰不宜?”河津宿儒乔笙渔先生有《晋威将军姚以价赞》。

1951年春,姚以价将军遗骨由侄子姚第澂迁回原籍,安葬于西毋庄村,将军终于回到了他生前魂牵梦萦的故乡。

王秀梅/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5 14:42 , Processed in 0.04258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