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追记河东林泉、山西省书协第一届主席郑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8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林.jpg
文化无形无声,然而承载“真、善、美”,富含营养与能量的文化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今天,当你行走山西,看到那些沉默而又因无法言表的美学与哲学意义高蹈的匾额——山西大学、山西电视台、山西财经大学、迎泽宾馆、迎泽公园、八路军总部、刘胡兰烈士墓、平型关战役遗址、侯马晋国遗址、永乐宫……便会想起它们的作者:郑林或者河东林泉,这位从我们河东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书坛大家。
郑林先生题写的永乐宫匾额.jpg
位于永济市中条山脚下、涑水河南畔、两条大官道之间的任阳村,是原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省政协主席、山西省书协第一届主席郑林同志的故乡。

郑林(1908年~1987年),原名赵汝森,幼名赵戊申,字林泉。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但他留下的书法作品,穿越历史风雨,铿锵走入现代,让人们一次又一次想起他不平凡的一生,想起他令人敬仰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境界。

2021年8月11日~12日,郑林先生的儿女回故乡为永乐宫捐赠父亲的书法作品,记者采访了郑林先生的女儿郑钢花及任阳村关工委主任杨自鸣等,力图为人们再现河东人物郑林的人生轨迹。

走出乡关

1908年,郑林生于永济任阳村忠义巷的世代耕读之家赵家。不过当时,他叫赵汝森,幼名戊申,亲人们习惯叫他小名“申子”。其祖父、父亲都曾在乡村私塾任教,家境也算殷实。郑林在父亲的严格培养下,自幼习练书法,稍有闲暇便用毛笔蘸着水在石板地上书写。有时候,手边即使有个笤帚疙瘩,他也要蘸上水在地上画一画。

过去,毛笔字是学子的基本功,郑林在童年时期练就的过硬的童子功,为他后来独帜山西书坛的书法造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学业出众,郑林在任阳村、张志、上吕芝、太谷屯等小学教过几年书,有着较为厚实的国学底子。

岁月不居,辛亥革命后,位于条山脚下,涑水河畔,又是从晋入陕大官道旁的任阳村,早就吹来了革命的新风。1929年,河东大旱,百姓无以为生,卖儿鬻女、景象凄惨。年轻的郑林决心走出村庄,要在国家前途命运莫测的时代风潮中写下属于他的一笔。

此时,长他两岁的同村青年李雪峰(张青巽),已经到了省城太原参加革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力量更大。心怀报国壮志、时年21岁的郑林告别亲人,挥别条山、涑水,只身前往千里之外的省城,投奔李雪峰,参加革命。

烽火岁月

刚到省城,郑林报考了云山中学。在这里需要写一笔的是,当年的太原云山中学是如今成成中学(曾叫太原三中)的前身之一。学校在抗日战争中曾有校长、教导主任带领全校师生奔赴抗日战场的辉煌历史。而后学校长期是中共山西省工委的活动基地之一,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均在学校居住过。当时的郑林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入了云山中学。从云山中学毕业后,郑林又考入省立山西法学院(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前身)。由李雪峰担任他的入党介绍人,他也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世纪30年代,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十分短缺。因为兵荒马乱,老家人生活也十分艰难,为了供郑林在大学读书,老父亲卖了几亩地,将钱寄给儿子。郑林在省城收到家里寄来的钱后,连封也不拆,转身就交给了党组织,作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然后他自己靠为学校刻蜡版勤工俭学,挣取生活费和学费。

1935年,因为叛徒出卖,郑林被捕入狱,被判8年。狱中,敌人威逼利诱,用多种刑具残害他,在郑林身患伤寒的情况下,不予医治,断绝饮食,将他钉上脚镣,关进死牢。

郑林入狱后,在省城的永济同乡贾子安老先生将消息告知郑林的父亲。老人千里迢迢从永济赶到太原探监。两人见面后,老父亲对儿子说:“咱们回家吧!”郑林听了父亲的话,冷静地说:“爹,儿的命交给组织了,您回去吧!”

在狱中,郑林秘密成立了党组织,担任监狱地下党支部书记。为迫使当局停止虐待囚犯等手段,去掉政治犯脚镣,争取读书看报自由,他与狱友曾绝食5天5夜,最终取得斗争胜利。他还在狱中用拉丁文主编了《都来看》墙报,组织同志们读报刊、学文化,与敌人进行斗争。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党组织的斡旋下,1937年5月,经受了两年牢狱折磨的郑林,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彭真同志指派,郑林又踏上了战斗的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林是太原市第一任副市长,此后,他又担任了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等职务。

情系文化

“文革”初期,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的郑林,得知有人要破坏晋祠的文物时,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赶到现场大声疾呼,晋祠是珍贵的文物,不可再生,决不能破坏。在他的极力劝阻与保护下,晋祠得以幸免于难。此后,郑林受到残酷迫害,蒙冤入狱6年多。平反出狱后,他拖着病体,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奔走。

因为对文化的热爱,郑林对文化事业尤其重视。为晋祠书写楹联,为永乐宫题写匾额,为迎泽公园撰写楹联,甚至为晋剧传统剧目《打金枝》改写唱词,他都亲力亲为,乐此不疲。

尤其是为了繁荣山西的书法事业,他很早便倡导成立了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培养了许多书法名家,让山西的书法事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郑林与书法家们在一起时,风趣幽默,深受大家的崇敬与喜爱。有人说,在山西书法发展近代史上,郑林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崇尚本真、反对故作姿态,崇尚朴拙、反对媚俗等思想,曾经影响了不少书家的创作。

梦萦家山

据任阳村关工委主任、今年83岁的杨自鸣先生介绍,自从参加革命后,郑林回故乡的次数十分有限,总共不过三四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林也结束了东奔西走的岁月,工作渐渐稳定下来。为了照顾老母亲,1960年,他将老母亲接到省城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那时,人们吃的是供应粮,城市居民每月只有27斤粮食,其中粗粮占的比重很大,高粱面制品是主要食品。郑林的母亲已经80多岁,对口感粗糙的高粱面食非常不适应。在母亲的要求下,无奈,郑林又将母亲送回了老家。他安排夫人孙平每月为老母亲寄去20元生活费,一直坚持了近10年,直到老母亲95岁高龄时离世为止。

1972年,郑林的母亲因病去世。去世前,在省城的郑林得知老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与夫人孙平乘坐火车赶回永济。出站后,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两人步行走回任阳村。到家时,老母亲已经昏迷不醒。郑林伏在母亲炕头连声喊:“妈!您醒醒,我是申子——我是申子。”就这样连喊了好几声后,老母亲慢慢醒过来,看了看眼前的儿子,摇头竟然不认识。郑林含着泪说:“我是您的儿子,申子,从太原回来看您。”老人家才眨了眨眼睛,流下了两行清泪。

2021年8月12日,郑林先生的子女,在前一天向永乐宫捐献了父亲的书法作品毛主席七律《长征》后,又赶回老家永济任阳村,参观村关工委牵头办起来的郑林生平纪念馆及郑林书法展。在任阳村关工委办公室,村里的老同志们提议要在任阳村创办书法基地,让郑林的书法艺术利益村里的孩子们。他们还想通过举办书法笔会和艺术交流,把郑林开创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传承深化……

郑林走了,但在家乡人的心中,他好像又从未远去。

王捷/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6 08:12 , Processed in 0.038495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