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廉立堂主人卫既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5 1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廉立堂文集》 (资料图)
image.png

清朝康熙年间号称“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曾经赏识过两名下属**,一为同名同姓的汉军旗人小于成龙,一为山西猗氏人卫既齐。于成龙从直隶巡抚调任两江总督后,江宁知府出缺,于成龙上书皇帝,要求委派小于成龙和卫既齐这样的廉能**来继任。康熙皇帝破格提拔了小于成龙,没有派卫既齐。那么,卫既齐去哪儿了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王振川/文

儒学世家小翰林

卫既齐的家乡猗氏县,即现在的临猗县。卫氏家族元朝末年才从外地迁来,落户临猗。几代之后,渐渐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儒学世家。卫既齐的五世祖名叫卫庭芝,在河北阜城县做县学训导,是管教育的基层**;高祖名叫卫邦直,官至河北隆平县教谕,也是管教育的基层**。两代人都担任教官,说明其尚儒好学的家风。传记记载,这两代人都精通《易经》。卫既齐的曾祖和祖父没有做官,但都是积学励行的乡间名儒。

卫既齐的祖母王氏,中年守寡,抚育孙子成人。

卫既齐的父亲名叫卫绍芳,清朝顺治三年中进士,是个著名的清官廉吏。曾任河南尉氏知县,在战乱后恢复民生,做了很大的贡献。又曾转任福建、四川、贵州、浙江等地,担任监司**。尤其是在贵州任提学时,大力发展教育,深受当地人的爱戴,离任后贵州人士给他建了祠堂。

卫既齐,字伯严,生于公元1645年。当时,他父亲卫绍芳刚刚中举,第二年才中进士做官。卫既齐小时候,是由祖父祖母抚养教育的,良好继承了卫氏家族的醇儒家风。他聪明好学,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在北京做了翰林,算是发达比较早的。他做官后,立即就把在家乡守寡的祖母王氏接到北京赡养,十分孝顺。他父亲卫绍芳调到浙江后,生活条件较好,又把王氏接到浙江台州赡养。

敢做敢当为能吏

卫既齐是很有性格的人。他精通儒家经学,坚守儒家理念,但脾气倔,性格直,爱发议论。在翰林院工作,本来是没有进谏职责的,但卫既齐经常上书发表各种意见,观点鲜明,言辞激烈,充满了书生意气。康熙皇帝本来是个宽容纳谏的明君,但也被卫既齐吵烦了。卫既齐的进言都符合儒家经典,挑不出毛病,没法反驳,但又不符合实际,没法采用。皇帝干脆把卫既齐平级调动,打发到河北霸州做判官,让他处理民事,慢慢积累从政经验。

卫既齐到霸州之后,除了一般的政务,非常注重教化百姓。他先教育聪明有文化的百姓,再让这部分百姓去教育没有文化的百姓,很快就把霸州治理得有声有色。

当时的直隶巡抚,正是清官于成龙,他很欣赏卫既齐的做法,就委派卫既齐代理附近几个县的知县职务,管理更多的民事。

卫既齐有胆有识,敢做敢当。辖区内有旗人放高利贷,欺压汉民,一般**是不敢管这些满汉矛盾的。卫既齐胆子大,上去直接就抽那旗人的耳光,还要把旗人上告到北京,吓得旗人立即服软认错。于成龙知道后,更加欣赏卫既齐,向康熙皇帝重点推荐了几次。

但卫既齐并没有享受到于成龙的推荐成果。为什么呢?他父亲卫绍芳忽然去世了,他要辞官丁忧。丁忧期间,母亲也去世了,于是继续在家乡守孝。(另有说法,是母亲先去世,父亲后去世。)

根据当时的规矩,一个守孝期为二十七个月,两期就是五十六个月了。守孝期间,他也不闲着,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传播儒家文化,在家乡猗氏影响很大,人们都称赞他是真正的醇儒。

连升十级到山东

康熙皇帝是好人,但记性不太好。于成龙给他推荐过几次卫既齐,他硬是记不住,只记得自己把一个乱说话的翰林打发到外省去了。几年过去,不知这个翰林在基层锻炼得如何了。他向讲筵官询问,打听到那翰林是山西人,又问别的大臣,大臣回复说那翰林是卫既齐。最后再问卫既齐在地方上干得怎么样,大家都说干得很好,现在回乡丁忧去了。康熙皇帝说,等卫既齐丁忧回来,还让他在北京做翰林吧。

结果,卫既齐回朝后,康熙皇帝把往事全都回忆起来了,这是已故两江总督于成龙重点推荐过的人才啊,怎么还能干翰林呢?要破格提拔,到山东做布政使去。

卫既齐原来是霸州判官,相当于今天县级市的副市长,而山东布政使相当于山东省省长,一下子就连升了十级,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卫既齐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到山东后放开手脚大干,在清廉、财务、法律、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史书称:

既齐感激,益自奋勉为清廉,令府县输款封还平余。门悬钲,吏民白事得自通。建历山书院,仿经义、治事之例,设奎、壁二斋课士。护巡抚印者再。清庶狱,结八十余案,株累数百人尽释去。在官三年,有声绩。

康熙三十年,卫既齐因为山东的政绩被提拔为顺天府尹,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委书记。卫既齐还想像在山东那样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弊,但康熙皇帝出于稳定的目的,不许他瞎折腾,很快又把他提拔为右副都御史。

皇帝不让卫既齐瞎折腾,卫既齐就安心地做官讲学。他居官清廉,生活俭朴,但讲学很认真。有一位门生,家境富裕,生活奢华,成天花天酒地。门生家离卫既齐的家很近,卫既齐就隔三岔五地把门生叫过来上课,上完课不许走,还要留下来吃饭。卫家的饭菜很简单,仅仅能够吃饱而已。时间久了,阔朋友都不敢再约这位门生喝酒了。卫既齐用这种方法,改变了门生的生活作风。

在右副都御史的任上,卫既齐挨过康熙皇帝一次批评。

山西、陕西等地发生蝗灾,晋南地区尤其严重。卫既齐牵挂家乡父老,立即给皇帝上书,要求地方政府赈灾。皇帝说,你这是“悬揣”,也就是瞎猜。晋南到底受灾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赈济,得经过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怎么能主观臆断呢?

不过,皇帝还是很赏识卫既齐的,不久就派他担任贵州巡抚。

自查自纠被处分

卫既齐在山东做布政使时,是“二把手”,行动还要受巡抚的约束,不能充分发挥。到贵州做了巡抚,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改革。他父亲在贵州有功劳,贵州人给卫绍芳建了祠堂。卫既齐到贵州,先拜祠堂后上任,也算十分光荣。不过,在贵州巡抚任上,卫既齐栽了一个大跟头。

以前,康熙皇帝批评卫既齐“悬揣”,不注重调查研究,可谓一语中的,卫既齐确实有这样的缺点。

上任不久,贵州领兵的将军和基层**都向卫既齐汇报,说有苗族部落包庇罪犯,杀害官吏,形同造反,需要征剿。卫既齐说,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出兵吧。过了几天,这些基层**又汇报,说军队大获全胜,斩杀叛匪一千有余。卫既齐又说,既然这样,那我就向朝廷报功,给你们请赏。

贵州在西南地区,可谓“山高皇帝远”。卫既齐如果一直糊涂下去,也就没事了。但过了一阵子,卫既齐发现了一些线索,苗民造反不真实,清军大获全胜也不真实。他的部下们,存在“杀良冒功”的行为。

卫既齐是个实在人,既然发现了情况,就要向朝廷汇报。幕僚们纷纷劝阻,说派兵征剿是你向朝廷请示的,大获全胜是你向朝廷汇报的,现在你又说部下“杀良冒功”,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卫既齐认真地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没有做过一件违背良心的事情,我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既然发现了部下的罪行,我就要向上汇报,不能欺瞒朝廷。如果朝廷要判我死刑,我也认了。”

报上去之后,康熙皇帝果然勃然大怒,立即派两位重臣到贵州调查。领兵的将军因为已经亡故,不予追究,几位基层**以及涉嫌叛乱的苗族首领全被处决,主要责任人卫既齐被押往北京受审。

到京后,卫既齐果然被判为死刑,但康熙皇帝法外开恩,改死刑为流放,将卫既齐发往黑龙江效力。卫既齐在黑龙江待了一年多,被皇帝赦免,放归故乡。

康熙皇帝一向善于保护清官,这是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

鞠躬尽瘁慰平生

卫既齐是有修养的儒生,做官也罢,做犯人也罢,做平民也罢,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做自己该做的事。

回乡闲居以后,他就专心从事教育。拿出家财,建立书社,招揽学生,讲授经典。为了让穷学生有念书的机会,他还免费提供食宿。另外,他自己也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四书心悟》《小学家训》《道德经解》《南华经删注》及《运通》等著作。家乡猗氏县编县志,他也积极参与进去。远近的朋友邀请他写碑文写墓志,他也认真对待,不辞辛劳。

康熙皇帝是喜欢清官廉吏的,也能包容犯过错误的人。他想重新起用卫既齐,但卫既齐的错误太大,找不到起用的理由。最后,皇帝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卫既齐以平民身份,负责永定河的水利工程。永定河完工之后,又派卫既齐去南方的高家堰,负责淮河工程。等卫既齐立下足够的功劳,皇帝就可以重新给卫既齐任职了。

不幸,卫既齐当时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不好,水利工程又大多是野外作业,风吹日晒,夙夜辛劳。康熙四十年,卫既齐竟病倒在高家堰治河工地,终年五十六岁。按古人的话说,他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卫既齐的堂号是“廉立堂”,意思是“以廉立身”。他的文集,也叫《廉立堂文集》。他一生的政绩,以在山东的三年为最。但一生做得最有风骨的事情,是在贵州的那次“自查自纠”。他宁可被判死刑,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欺瞒百姓和朝廷,这是最为可贵的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7:43 , Processed in 0.04283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