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龙门禹庙考_河津地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1 11: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新建的龙门大禹庙全景。 原建发摄

     吴晓征/文

  大禹治水,功垂永赖,各地建禹庙,祀禹恩者不计其数,而尤以龙门禹庙为最。

  龙门禹庙最早建于何时,已无碑可考。明嘉靖版《龙门志》中记载,“禹王庙在龙门山,古所建。今庙因其遗迹,更极宏大,岩际之上有翼,翼之状焉。”又记:“龙门山从祀隋夏至之日禘,昆仑皇地只以天下之名山大川,从祀龙门山与焉。”清光绪版《河津县志》中记载,文中子王通登云中城,望龙门之关,感叹地说:“壮哉,山河之固。”从山上下来,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献公之所作也,其文典以达。”由此可见,禹庙年代久远。庙内原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太和年中(227年)和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的御书碑刻,还有薛瑄撰文的“三绝碑”等大小碑刻30余通。元王思诚《河津总图记》中记载,庙里曾有吴道子所作壁画。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夏四月,魏孝文帝北巡至龙门,以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祭祀大禹,命修禹庙,使龙门禹庙成为皇家祭祀大禹的圣地。此后,禹庙累修,日渐壮丽。宋大观已丑年(公元1109年),龙门县知县樊解、县丞孙评、尉阎噩重修禹庙,并立碑纪念。

image.png

1931年拍摄的龙门禹庙盛况

  龙门禹庙繁盛与全真教有关。宋末元初,全真教冲真大师姜善信曾主持修建大禹庙,并改禹庙为建极宫,实现了禹庙由儒而道的转变。

  姜善信是洪洞赵城人,少从莲峰真人靳道元入道,“及长,谒莲峰真人靳道元为师,隐居碧云洞十余年”。公元1259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南下中原,一路攻城掠地。一天,大军驻师驿停,忽必烈召善信问行师事,善信陈以仁义之举。忽必烈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赐金鞍、白马,后屡聘,言事多中,深得忽必烈赏识,赐其号为靖应真人。姜善信在华山修道时,其师靳君真人多次对他说:大禹之功,其万世永赖者。今庙在河东之界,其地不正,山形所碍,神居弗安,致使当地灾害不断,将来迁正重建之事,你当任之。

image.png
明朝嘉靖年间龙门禹庙图。

  元朝初年,河津诚敬之士**会首,特意派人从华山恭请姜善信到龙门王刁洞修炼。不久,姜与当地人恭谒大禹庙,巡其故基,发现和师父所说一样,于是决定平其山势,迁正庙宇。此事传开后,四面八方信徒善士纷纷前来,当地官豪士庶,无问贵老,贫施其力,巧献其能,皆乐于助之。不到一年,凿山数十余亩,遂建大殿。左右周回,云房丈室,凡百具美,焕然一新。元中统元年庚申(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典礼之物,以祭祀大禹。

  元中统至元年间,时属河中府的禹王庙在靖应真人姜善信的主持下被大规模重新修整了一番。从1262-1264年前后共历时三年,并将原来的禹王庙改称为建极宫。《元史》对此有明确记载:“辛卯,修河中禹庙,赐名建极宫”,“丁酉,龙门禹庙成,命侍臣阿合脱因代祀”。在建极宫建成之年,当时的翰林学士王鹗在《敕赐龙门建极宫碑》中对此次重修作了详细记载。新建成的禹庙,“为殿五楹,其门称是。两庑间架各十有八,寝殿营于其后,别为道院。殿则有四方丈云齐,无一不具。又广构神祠,凡可以为国祈禳者悉有香火之奉。甫西河堧即看鹤楼之故基,为起石阁,巍然百尺。河山胜概,千里在目,亦天下之伟观也。”圣敕赐宫名建极,殿曰明德,阁曰临思。命大司农姚枢大书其额,以示归荣,诏翰林学士兼修国史臣王鄂为文以纪。1275年,忽必烈又发给继姜善信之后的住持董若冲《龙门禹王庙圣旨》。1276年,安西王忙哥剌又发布《龙门禹王庙令旨碑》给住持董若冲。

  据《元史<祭祀志.古帝王庙>》中记载:“禹庙在河中府龙门。至元元年七月,龙门禹庙成,命侍臣持香致敬”。1275年《龙门禹王庙圣旨》中有“仰董若冲凡事照依累降圣旨,依旧管领行者。仍仰本路官司常加护持,禁约诸人,毋得沮坏,及使臣、军人等不得安下骚扰”。

  此后,禹王庙香火日盛,“层楼倚汉、曲栈连云、飞阁流丹、鸣泉漱玉、悬崖挂月、空谷惊雷、秋水归船、春鳞汲浪”,以禹庙为基础的龙门八景初步形成,各地文人墨客争相前来游览观赏,留下了许多诗文石刻。明河津人薛瑄在《游龙门记》中写道:“由东南麓,穴严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而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石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合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绠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骑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蹐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明嘉靖十四年,巡按监察御使余光游龙门时,看到游客列宴坐于平成殿上,与大禹王像相向,认为有亵神灵,遂命河津县令樊得仁在殿东新建延胜堂,以作宴用,殿西南河崖上建眺翠楼,以便观赏。

  清顺治十三年,河津知县贾士遴捐银对禹庙进行修缮,“台垣增饬,栋宇重新”。

  康熙十八年,樊村乡老任大祉募集钱财,对明德宫后的寢殿进行修葺。雍正四年,任姓同族允厘、乃学、克纵组织族人对寢殿进行改建,扩大规模,并立石纪念。乾隆二十年,任士澄、任树桧、任善长与族人,协力共济,花费白银八百两,历时七年,对寢殿进行扩建,坚其址,峻其规,寢殿不施梁栋,砖彻表里。内分三间,外插檐楹五间,殿上竖楼五间。殿内塑大禹和涂山后像,两边有数十名宫女,捧果盘,鼓瑟吹笙,象是供奉禹王用膳。楼上空虚,茶几旁边设有寢帐床褥及栉沐等具。任氏家族前后七十余年修葺禹庙,感动后人。乾隆十九年,河津教谕乔集鵷在任氏后人任知中的陪同下游览禹庙,并作《禹庙重修寢殿建楼记》。

  龙门壮丽,气震山河,名传四海。乾隆进士乔光烈游览后,感慨地说:“夫世言佳山水,夸观游之奇,浙江潮、匤庐瀑、峨嵋雪、洞庭月,供赏悦而快登览者至矣。余于龙门,更有进也。思禹功而怀明德,睹表里以胜山河,分控秦晋之雄险,扼形势之要,彼匤庐、洞庭僻在西南者曷以有是耶?况乎登东山之岿然,俯万景之前陈,何雪与月而云勿宜?而特夫游者之未数数至也。”

  龙门扼秦晋之险,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大禹庙曾多次遭遇兵乱,屡建屡废,而屡废屡建。秦符坚、唐李世民、元忽必烈、明李自成、清捻军等皆从此通过,或占河东、或攻长安、或进北京,战火蔓延,世代不绝。1938年,日军侵占河津,当时中央军驻扎禹庙,据险以守。12月26日,日军突袭禹王庙中国守军,妄图西进,炮弹齐发,使这座千年古庙,毁于一旦。1976年,我到龙门时,还曾见过山根的禹庙遗迹。庙院的砖窑洞成为船工的居住地。解放后,当地政府在禹庙遗址上修建铁路、公路大桥和提水工程,改善民生,龙门天堑变成通途,黄河之水淤肥沃野。禹庙也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2012年,龙门村在村西重建大禹庙,修建了大殿、偏殿、钟楼、鼓楼和长亭、门楼等,供祀大禹,正在筹建黄河微缩景观园。我们期待龙门禹庙奇葩重现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5 22:54 , Processed in 0.05135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