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3 1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首运城革命老区的奋斗历史,我们感叹于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我们感叹于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的英勇牺牲、无私奉献。他们的英雄壮举,他们的善行义举,凝聚成珍贵的老区精神,积淀成深厚的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我们当铁肩担道,义不容辞。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运城革命老区创建、形成、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前提。

运城革命老区的奋斗历史,是一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历史,是一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政治方向勇毅前行的历史,是一部运城革命老区精神与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高度契合、紧密融合的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运城也一样陷入了寇深祸亟的危难之中。坐落在运城宾馆的英式小楼、新绛县的天主教堂,就是当时列强政治胁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入侵的实证。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依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

时代呼吁用马列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处于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运城的有志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大革命时期,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运城地方组织。从此,运城地方的革命斗争在中共运城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革命时期运城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发动工农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的民众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动员和发动民众,进行了武装斗争的尝试和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时期,运城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创建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配合主力部队进行了自卫战争、内线反攻、运城攻坚,实现了全区解放。

自中共运城地方党组织建立以后,运城地区的革命斗争,始终遵照党中央指引的政治方向,依据本区实际,发动民众,开展斗争,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组建武装,成立政权,开创了革命老区,逐步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2.信念坚定,是运城革命老区创建、形成、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回顾运城老区的壮阔征程,运城地方党组织之所以能够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念坚定。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不惜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能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转折中开创新局,在奋斗后赢得未来。

王鸿钧,运城党组织的创建者。1909年生,临猗县楚侯村人。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4年入团,1925年转党。历任中共太原地委组织部部长、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临时省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是中共五大、六大代表。

为了建党,王鸿钧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山西。1926年,崔锄人、王鸿钧在省立二中指导建立了中共运城支部,发展了首批党、团员,书记祁金兰;在闻喜中学成立了共青团闻喜特支,书记栗云章。同年,成立了共青团中共运城省立二师支部和共青团运城支部。大革命失败后,在有人被捕、有人牺牲、有人变节投敌、有人恐慌外逃的白色恐怖下,他依然临危不惧,冒着被抓捕的危险,两度主持召开了省委(霍州和下留村)会议,三次恢复与重建了中共山西省委领导机构,使党的领导旗帜高高飘扬在山西大地上。

张汉民,稷山县高渠村人,1903年6月1日生。1924年入陕西定边县杨虎城教导队学习军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公开身份是杨虎城教导队中尉排长、警备第三旅旅长。而秘密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在陕军中身居高位,但始终出淤泥而不染。他理想信念坚定,为了党的事业忍辱负重。他利用特殊身份,为陕甘边区的巩固、红军的发展,为拯救被捕的同志,为党提供物资保障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同志们亲切地称他为“神秘的双面人”“红色的保护伞”“模范运输队长”。

只可惜在1935年,张汉民被红二十五军误杀。半个世纪以后,原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主持审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对张汉民被错杀作了这样的记述:“由于当时省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不了解党在陕军中的兵运工作情况,误将中共地下党员张汉民当作‘叛徒’‘法西斯蒂分子’错杀,给党造成了损失和不良影响。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3.爱党爱国,是运城革命老区创建、形成、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

对运城革命老区人民来说,爱党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多少年来,运城革命老区人民不断传承弘扬爱党爱国的优良传统,怀揣爱党爱国之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颂歌。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国耻一周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5年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运城青年展现了“青年是革命的方面军”的重要作用。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历练出一批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他们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成为发动、组织、武装、带领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骨干力量和运城地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人。这一批骨干,有的马革裹尸成为烈士,有的成为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军队的负责人。

李艳河,又名李锐,夏县埝掌镇刘家坡底村人。他14岁入团,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省立二师党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是运城各校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35年,因为积极发动组织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被迫转入陕西杨虎城部从事地下工作,成为杨虎城部党的地下组织负责人之一。1938年5月,他所在的部队要奔赴山西抗战前线,面对日军入侵,国难当头,他笑傲疆场。临别之际,他给同乡同窗好友王膺福寄去戎装照一张,并在照片背面留下了绝笔誓言:“膺福弟存念!我抱必死的决心上前线去,恐后会无期,特以此留作纪念。”不久,他便在永济张营与日军作战中壮烈殉国,年仅24岁。他生为国生,死为国殉,英年虽短,却为党尽忠。有箴言曰:有志不在年高。李艳河堪为革命战争年代爱党爱国的青年楷模。

李哲人,临猗县李家庄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教亡的学生运动中,是山西省立二师党组织负责人之一。1934年,他考取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在天津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是天津“民先”组织、全国“民先”组织的总负责人之一。1936年西安事变后,李哲人返回运城,历任中共河东工委、特委宣传部部长,曲沃特委书记,晋豫特委宣传部部长,中条地委书记、太岳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和太岳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为中条根据地的开创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李哲人历任国家外贸部第一副部长、常务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等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尽管岁月沧桑,爱党爱国的内涵已有增益,但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却是一脉相承,永不褪色。

(运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供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17 03:29 , Processed in 0.0577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