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追溯吴吕村的光荣革命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 1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中共稷山(汾南)县委1945年成立于此

吴吕村地处稷山县和闻喜县交界处的稷王山区,是一块历史悠久,三面环沟一面坡的腹心之地。这里历史上属稷山县,现归闻喜县管辖。早在1600年前,古人就把后稷庙建在吴吕村中央。抗日烽火年代,吴吕村又是稷山(汾南)县委、稷山县抗日政府和稷山县游击大队所在地域诞生。为了赓续红色基因血脉,我们有必要追溯吴吕村的光荣革命历史。

吴吕村是稷山(汾南)县委所在地

1940年,原山西新军212旅在稷王山一带活动期间,旅长孙定国曾在吴吕村驻守半月之久。孙旅长平易近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村民们都爱听他讲话。在孙旅长的宣传鼓动下,吴吕村的梁有娃、梁文成等12名青年跟随部队参战远征。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有5人为国捐躯。

1945年年初,在岳南地区浮山、沁水、翼城一带战斗的太岳军区五十四团,奉命南下晋南的闻喜、夏县一带开辟工作。部队由浮山的川口等驻地出发,经沁水过阳城,再垣曲,通过皋落附近的公路进入闻喜、夏县。部队出发时由孙定国和五十四团团长王墉、政委金世柏等率领,到达晋南地区后,受到了当地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指战员情绪很高。地委书记柴泽民、副书记席荆山、专员金长庚以及当地游击队负责人樊马义等都来看望部队,指战员们很受鼓舞。

不久,部队越过同蒲铁路,到达稷王山地区活动。开始是在闻喜北垣的冰池、上下丁、上下白土、回坑一带,也就是稷王山的东麓,当时叫稷麓县,这样也就接近了稷山县境。由于当时杨俊峰就在五十四团政治部工作,又是当地人,曾在稷王山工作过,领导便责成他搜集了解稷山方面的情况。接着五十四团一部又迅速进入稷山县境活动。这是五十四团南下后首次进入稷山。部队到了吴吕、丈八、上下王尹一带村庄,接触了不少群众,见到了一些过去相识的同志。广大群众对日伪阎顽的掠夺压榨十分痛恨,对共产党八路军非常拥护,纷纷要求部队能留下来。部队在稷山活动约一个星期,又返回同蒲路东。

部队向地委领导汇报后,认为当地群众觉悟高,地理条件也有利,适宜开展游击战争,遂决定尽快成立稷山县委和游击大队。根据《中国共产党稷山县历史纪事》所载:“1945年春,中共太岳五地委派杨俊峰到稷山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开辟稷王山抗日根据地。3月,在吴吕村成立了以杨俊峰为书记兼政委的中共稷山(汾南)县委和稷山县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杨俊峰回忆说:“我和县委的其他同志就住在吴吕村南头村边段文焕家的窑洞里,段文焕愿意掩护我们的工作,并成为县委的情报员。”

随后,又相继建立了各区委。有的区委距三交敌人据点不到十里地,需要经常流动转移。不久,又定许一新、张继先负责一区区委工作,对于农、青、妇等群众团体,大家都抓,能搞什么,就先搞什么。那时流动性很大,县委经常活动的地方大家就努力把它建成较为巩固的格子网里游击根据地,一区工作很快就初具规模,十多个村政权公开建立起来,区干队也有十多个人几条枪,可以起到掩护区政府和打击零散敌人的作用。关于基层党的组织,根据当时情况,只能是采取十分隐蔽和慎重的方法,在斗争中物色和培养积极分子,秘密个别吸收发展。对于条件尚不具备的村政权来说,一时不便公开的就秘密去搞,或采取半公开的办法,以有利于对敌斗争。至抗战结束后,全县共有区委4个、支部36个、党员156名。

在吴吕村创建了稷山抗日游击大队

武装是开辟工作的保证。据《稷山县志》记载:“1945年3月,中共稷山县委(汾南)在吴吕(今属闻喜)成立。稷山县抗日游击大队,由杨俊峰任政委,梁忠保为指导员,共140余人,分二个中队。”又据《中国共产党稷山县历史纪事》:“1945年春,在吴吕村成立了以杨俊峰为书记兼政委的中共稷山(汾南)县委和稷山县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游击大队积极活动于稷山、闻喜、夏县交界的三角地区,收编了杂牌队伍辛子超部,并配合分区主力部队粉碎了阎军千余人对稷山丈八沟根据地的大举进犯。”

杨俊峰在《随五十四团开辟稷山》一文中回忆道:

我接受任务后,协同五十四团一个连再次进入稷山,在吴吕村,我找到了梁忠保等同志,梁忠保是我在清河镇高小的同学,他很积极,愿意和我们一道发展游击队伍。他是当地人,情况很熟悉,很快就串连了十多个人,仅吴吕村就有梁恩堂、梁青俊等七八个青年。我就依靠这些同志,很快寻找到了几支**和一些**。当时,三交、冰池、清河、翟店、稷王山顶都是敌人据点,部队只能在敌人格子网里打游击,时间长了也不行。十多天后,我们转移到稷麓县境,见到了柴泽民、王墉,受到了热情鼓励。他们要求很快把工作开展起来,并且从正规部队抽了些****武装了这七八个人,大家情绪更加高涨。地委、分区还决定派正规军一个班,由一名排长带领帮助我们一两个月。这样,我们就带着这支小部队又隐蔽地回到稷山境内。此后一段时间工作确实十分艰苦,经常是白天隐蔽休息,夜里积极活动,既要广泛接触群众,又要大力发展本身力量,还要打击小股出扰之敌和便衣人员,常常是一天转移几个地方,在野地露营,在村边窑洞、场院和古庙隐蔽是经常的事情。好在当地群众觉悟高,吃饭喝水不发愁,衣服鞋袜也好解决,就是缺****。当时主要办法还是从敌人手里夺取,能抓到几个人搞到几条枪就大快人心。部队在疲劳时,就转移到稷麓县境休整几天。

经过一月,稷山游击大队扩展到三四十人,二十来条枪,还打了一些伏击,缴获一些****。由于游击队纪律严明,名声也就张扬开来。人们说稷山到处是八路军游击队,形势发展对我们开展活动更有利,但也引起了周围敌人的注意,清河、翟店、三交等据点的敌人,不时派便衣侦查游击队的行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及时采取了一些反击措施。一个多月后,我们热烈欢送主力部队那个班归还建制,从此,稷山抗日游击大队便独立开展活动。

我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不只是稷王山,而且扩展到坡下的东西王、太阳、小阳、修善、坞堆、董家庄一带,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便于部队发展,加强部队工作,军分区正式通知梁忠保为政治指导员,同时着手组建游击队的第二中队,至此,游击队已发展到140多人。

听村里一些老党员说,游击队秘密成立时,驻扎在村里的里头沟郭景堂家里,在那里聚会、谋划、休整、食宿。当时的游击队员,除了梁恩堂、梁青俊,还有梁甲辰、梁志斌、董金海、梁文奎、梁恩荣、梁世奎、梁来山、梁文栋、段思惠、段金锁等。

随着整个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寇面临即将崩溃之势。稷王山顶、冰池、三交、翟店敌人据点,由于游击大队和地方工作开展,不得不龟缩在乌龟壳内,不敢多出来骚扰掠夺。一天夜晚,游击队从下王尹出发,从小路摸进三交,对着碉堡又打枪又喊话。正在睡梦中的敌人,也摸不清游击队有多少人,只是在炮楼上放空枪。游击队事先组织好的宣传小组,则大声对三交村群众进行宣传喊话,没放一枪一炮,就缴获了零散敌人的一只**和几支**,并安全撤离。这次行动的消息传开,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斗争勇气。

冰池是日寇据点,对我游击队的活动很有威胁。一次游击队利用那里复杂的地形埋伏,由闻喜城出动的一股伪军,四五十人,大摇大摆从坡下爬上来,进入我伏击圈。早已准备好的我游击小组,迅猛予以打击,一颗手榴弹开花,就打死了走在前边的一个伪军小头目。敌人不知所措,一哄而退,游击队缴获了一些**和物资。当据点敌人开枪时,游击队早已安全撤离。

游击大队到坡下的修善、松鹤、太阳、白池、董家庄一带公开活动,事先秘密集结在东西王村,天拂晓时,分路出发,除集中精悍力量,还组织了几个武装宣传小组,到预定地点进行宣传活动。群众纷纷传说八路军游击队的大队人马来了,要打翟店、清河了,吓得据点敌人好几天不敢出来。而游击大队则指南打北、声东击西,在这里公开活动三天,随后突然撤走的行动,在群众中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稷山县历史纪事》中说:“1945年四五月间,根据太岳五地委和五分区的指示,稷山抗日游击大队在五分区五十四团一个连的协助下,对流窜于新绛境内的一支以辛子超为首的阎锡山杂牌部队约百十人做了争取工作,并将部队拉至稷麓县境。在地委和分区的同意下,将其改编为‘汾河支队’。这支部队指战员,后来加入稷山抗日游击队,并成为骨干力量。”

对此事杨俊峰更有翔实回忆:“我们接受任务后,进行了两手准备。首先,考虑这支部队正在进退维谷、寻找出路,只要晓以抗日大义,很可能争取过来。实在不行时,再用武力解决,反正不能让他们跑掉。我们当机立断,把部队一下带到距他们只有不到一里路的一个村庄,派人联络,促其谈判。双方由警惕试探到开诚布公,虽然时间漫长,但辛子超最终表态,愿意把部队拉过来共同抗日。为防日寇骚扰,当天晚上就把这支部队带到了稷麓县境,将这支部队改编成汾河支队。恰在此时,闻喜城内敌人出来扫荡,在岭东、岭西,受到了五十四团以及稷山大队和汾河支队的迎头痛击。这次战斗,是汾西支队成立后配合我主力部队,和日寇的第一次作战,对大家很有教育意义。”

到1947年8月,稷山县游击大队改为独立营,梁忠保为营教导员,属太岳第三军分区和中共稷山县委双重领导。1948年春,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共400余人。

稷山县抗日政府在吴吕村成立

中共稷山(汾南)县委成立后,除了创建游击大队,还积极筹建地方抗日政权。此时,王文彦化名杨吉凯,奉命到吴吕村与中共党员梁忠保、段文焕接通关系,筹建稷山县抗日民主第一区政府,王文彦任区长。区划包括开辟区内的吴吕、丈八、瓮村、坡底、刘家庄、石佛沟、上王尹、下王尹等村,区政府设在吴吕村。后迁至下王尹村。

随后,又建立了二区政权,由马思恭任区长,公开驻地是徐家庄。这样,到日寇投降前后,稷山一、二区政府都建立起来了。

为了巩固稷王山根据地,加强新开辟地区的政权建设,中共太岳五地委、五专署派董警吾任汾南办事处副主任兼任稷山县抗日政府县长。董警吾、张雄、高维等人到稷山后,在吴吕村张才岭正式建立了党在稷山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组织,即稷山县抗日政府(1946年根据统一要求改称为稷山县民主政府),同时设立了公安局、财粮科两个工作机构。抗日县政府成立后,稷山县第一、二区政府即归属其领导。

1945年8月,在日寇投降前夕,稷山县大队正在上下王尹等地活动,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大家十分高兴。稷王山顶、冰池据点也撤了,大队和稷麓县的来往障碍减少了。但是,三交、清河、翟店等地日寇撤走后,又被阎军抢占了。稷山、新绛、万荣等县城和阳王镇、解店镇等地也是如此,阎军及其编村人员不断进行骚扰,斗争还是很艰苦的。这样的新情况,在稷山游击根据地也有反映: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情绪高涨,另一方面是少数地主阶级的上层人物在蒋阎匪帮的宣传煽动下情绪有所波动,有的甚至暗中和敌人联系交往。同时在群众中,也有少数人看到我们主力部队一时还来不了,游击队经常游来游去,心里也不踏实。面对这种情况,杨俊峰说:“这就要求大力加强我们的工作,首先加强和发展游击队这一关键性环节,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同时,为了加强地方工作,地委、专署派董警吾担任稷山民主县政府县长,张雄和高维负责公安队。董警吾来后,又调了七八个人员,公安队也发展到十多人,县政府驻吴吕村张才岭。县政府的建立,对根据地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

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在杨俊峰书记的领导下,董警吾带领游击队、公安队巩固稷山根据地,将红色村庄扩展到了30多个。他们运用打一枪换一地的战术,连续打击了敌人多个据点,声名大震,日伪胆战心惊,百姓交口称赞。

1946年,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当年9月,驻守稷王山的阎军守备司令秦万生,纠集了几个县的驻军千余名,伙同阎匪七十二师和运城的保安队八百多人,对稷王山一带根据地展开残酷围剿。由于抗日游击大队的组织掩护,加之根据地村民百姓心齐人足,敌人几十天的围剿毫无收获。为了不断袭扰敌人,董警吾还奉命带领二百余名战士,从稷山宝泉村往北直插阎军据点化峪镇。经过短兵相接激战,我方依靠地形熟悉和群众基础好,内应外合,夹击阎匪,击毙敌人三十余名,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就在董警吾率领的游击队连获战绩时,游击队内出了一个姓赵的叛徒,拉着十多人脱离队伍。更可恶的是,这个叛徒还向敌人告密,说出了汾南根据地我党负责人的住处和一些联络点。危急时刻,党组织迅速安排大家撤离。董警吾等人连夜奔走,快天亮时来到稷山县西村乡南仁村,驻扎在附近的阎军七十二师一部也赶过来,将南仁村团团包围。敌人进村后挨家挨户搜查,并架起机关枪,端着刺刀,声嘶力竭威胁群众。为了不连累无辜老百姓,隐藏的董警吾、张雄等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被敌人抓捕。这些英雄在监狱里坚强不屈,经受住了敌人的各种**和利益引诱,不管问什么,回答都是“不知道!”图穷匕首见,在抓捕审问六天后,1946年10月1日,在运城的“洪炉台”(即原运城民主舞台),董警吾、张雄等十名共产党人,被敌人行刑处决。临刑前,他们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敌人恼羞成怒,竟用乱棍行刑,将他们活活打死。

1951年4月17日,运城专区17个县的40多位代表、死难烈士家属及两万多名群众,冒雨在运城民主舞台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同时公审谢克俭等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在艰难曲折的抗战岁月中,稷山县各级党组织和游击大队,从发展、隐蔽到再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并以其顽强的斗志,带领全县人民奋勇搏击,冲出低谷,迎来了最后的胜利,同时也使自己在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坚强、壮大。

我们之所以要追溯吴吕村的光荣革命历史,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基因血脉,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踔厉奋发前行,凝聚起共创美好未来的磅礴力量!

景惠西 梁志俊 景晓雄/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5:22 , Processed in 0.04411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