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楹联文化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2 17: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寺底村文化墙(资料图)

运城市楹联文化事业,在1999年成立市楹联学会以来的建设发展中,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节奏,紧扣“两创”主题,亮点突出,一批新业态和新文化生命体纷纷涌现,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多年来,该学会坚持服务人民、真情奉献,坚守价值、引领风尚,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文化育人、文化惠民、文化强基等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运城楹联文化现象、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经过数年磨炼,目前已建成“理论支撑、语言风格、领军人物、梯队传承”比较成熟的四大体系,成为联坛一支劲旅,在全市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楹联文化队伍。

在“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骨干队伍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一帅、七星、九老、十杰、十二秀、二十佳和一百单八将、157名楹联文化传承人(包括16名流派梯队传承人),以及500多个楹联组织、1万多名会员的楹联文化“金字塔”大军。这些骨干在全国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为运城联坛争得了荣誉。闻喜县连续评出的223名“精神富翁”和20年坚持的“对联赶集”、万荣县的“三级书记抓楹联”“联教讲师团”、夏县中学的“楹联精修班”等新做法,都是楹联文化新业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国楹联界,“运城现象”何以能火起来?

河东楹联流派何以能立起来?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一个金字塔式的创作和理论体系。多年实践过程中,其形成理论层面的“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三提升”(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工程;由联人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大众热)、“四化”(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文化产业化、楹联文化功能社会化)和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并确定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等新鲜经验,被中国楹联学会肯定和推广。其间,运城联家的理论文章相继问世,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新理论,又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这样的循环往复,引领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持久发力,生生不息。

矗立于盐湖北岸的“中国楹联大厦”,集“联事、联创、联教、联产”于一身,把楹联文化长廊、楹联文化街、楹联文化社区和楹联文化制作基地融为一体,成为城市文化和文明建设的新地标,已融入市区新兴的以池盐文化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它的诞生在全市、全省、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外地联友称赞“河东楹联无双景,华夏楹联第一楼”。

在市、县黄河促进中心支持下,“保护黄河·千人万副楹联运城行动”成功举行。全市市、县、乡三级会员1100人,创作出1万余副作品,在全国和黄河流域影响巨大。最近,市楹联学会与《对联》杂志社又适时举办了“文明探源,联动中国”采风创作活动,掀起新一轮联坛热潮。

杨振生首创诗联书画“四位一体”,是诸元共融的新文化生命体。其最大创意在于把诗、联、书、画四种文体,各取优长,融于一体,经过艺术加工,以崭新的面貌问世,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紧接着,他又推出联墨精华100副精评、精制。这是他多年来创作心血的结晶,经过全国近百名联家的精评,篇篇出彩。这对联墨作品展示方式是一次创新。这是“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创作成果的突出结晶,是“两创”成果的展示,为运城楹联整体发展拓开了更新更大的空间。

运城全市标志性楹联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先后实现了五大目标。一是与创建对标,把标志楹联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县)”“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的重要条件和验收达标内容;二是为景区增色,新建的景点景区大部分做到了规划、施工、楹联“三到位”;三是为乡村添彩,醒目的标志门楼、文化广场、舞台等,悬挂标志楹联成了新时尚;四是为节庆亮眼,中国农民楹联大赛、第二届全国农民丰收节、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稷山板枣文化节等活动,都把楹联文化主动融入主流文化,增加魅力;五是为校园助力,全市60%的中小学校都悬挂了标志楹联,为学生热爱楹联、立志尚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楹联文化新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如,运城市黄金水岸小区坚持文化先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创建楹联文化社区。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楹联文化建设成为该小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300余副楹联雕刻在小区70多处景观上,仅门楼、照壁、亭阁、景观石等处的对联就多达100副。2020年,该小区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最佳楹联文化社区”。市区鑫地·阳光城、印象南湖小区及闻喜县的天府苑小区、新绛县的盛世花园等,都把楹联融入小区建设,显示了楹联强大的社会功能和时代价值。

闻喜县的楹联文化建设,独领风骚。独创的为精神文明户、德孝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新乡贤等“送中堂”活动,全县达1000余次,突出的文化效应是:褒奖了一个人,感染了一家人,影响了一村人,教育了一代人。2012年,以送中堂活动为原型的全国农村首部楹联文化题材电影故事片《喜满堂》拍摄完成。“中国楹联文化村”寺底村,还把“送中堂”活动发展为“众星捧月中堂”新形式,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20多年来,该村还独创“地书楹联”,村民温顺、潘开基等人用粉笔把楹联写在地上,宣传楹联文化。该村发展包括50多名党员在内的县诗联学会会员130多人,成为闻名全国的“楹联兴村”典型。该村村民王静澜创办了闻喜第一座楹联文化大院,成为闻喜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文化亮点。

由新绛县诗联学会原会长王登科和西街实验小学原校长朱才胜创作的《联律操》,把1300字的《联律通则》浓缩成三字经,并用体操形式表演出来,时长6分钟,被迅速推向全国。闻喜晋华实验学校坚持联教19年,创造联教与语文教学、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结合“三、六、九”联教模式,首创楹联墙,由全校学生天天轮流练写经典或自创的楹联作品,受到中楹会多次表彰推广。绛县诗联学会原会长于瑞亮编写的《联律歌》,也推广到了全县。永济市银杏小学的“校园楹联文化节”,芮城南街小学的“楹联小擂台”、《楹联手抄报》,临猗县楚侯学校的“联圣讲堂”等,都办得有声有色,垣曲县编写的联教教材,发行到全国各地。

楹联文化产业发展也极具代表性。由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张俊珠担任总经理的山西世纪品盛广告有限公司——“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已成为引领运城楹联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现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用新材料、新工艺制作楹联牌匾,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毛建民的“河津市普天红楹联文化传播中心”,走出了“产业下基层,楹联进家庭”的新路。市楹联学会副会长荆富强的“佳艺楹联设计广告公司”、常务副会长闫波的“水一方楹联文化广告公司”,以及运城彤之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都为全市楹联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

打造楹联新业态,助推运城大发展,楹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的代表,已融入运城人文的血液里,融入运城发展的脉搏中,为运城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增添了新的时代魅力。

岳民立 何沁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1:09 , Processed in 0.04415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