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始人邵逸夫在香港去世,终年107岁。邵逸夫的一生写下太多传奇,然而,最令人惊叹的,恐怕还是他和“方小姐”——方逸华,相守62年的传奇经历……
	  1952年,花月佳期
	  方逸华不是邵逸夫的结发之妻。邵逸夫的原配,名叫黄美珍。
	  两人1937年结为夫妻。为邵逸夫生下两男两女后,黄美珍去了美国定居。或许正因为此,才“成全”了邵逸夫生命里最为轰动的第二段感情。
	  1952年的一天晚上,邵逸夫在香港自己经营的夜总会听歌。听到半途,主持人说:“下面有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
	  “轻轻一吻,我含着泪,我的人儿呀,从今我属于你。”方逸华站在台上演唱成名曲《花月佳期》。她身穿大花旗袍,画着弯弯的眉,有着上海女子的风韵和灵气。歌唱到一半,邵逸夫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一曲唱完,方逸华换了一身素雅旗袍,亲自来到邵逸夫落座的包厢。欠身,道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方小姐莫非也是上海人?”听出她一口吴侬软语的乡音,邵逸夫问。
	  方逸华的确是上海人。17岁时她只身一人来到香港,彼时已是香港各大戏楼争相邀请的歌星。这一年,她21岁。
	  从那以后,只要在香港,邵逸夫就经常去听方逸华唱歌。之后两人一起去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她给他讲上海的旧事,他给她说自己前半生四处闯荡的经历。他礼貌地叫她“方小姐”,而她则恭敬地称他“邵老师”。
	  1987年,“六叔”的选择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将事业版图从新加坡拓展至香港。在香港创办公司后,第一个招募的人就是方逸华。而方逸华也没有犹豫,换下华服、卸去浓妆,变成了邵氏公司的普通员工。初进公司,方逸华被分配到采购部,一年后,又去了外联部。如此轮换,她一点点熟悉了公司的所有部门。
	  邵逸夫在家中排行老六,人称“六叔”,在公司里与他走得最近、到后来出双入对的方逸华,媒体开始称她为“六婶”。时间飞快流逝,方逸华在“邵氏”的地位和权力越来越大,即使如此,邵逸夫也没有为她与黄美珍离婚。其实,在当时的香港,男人纳妾是合法的。然而,邵逸夫始终没有纳方逸华为妾,是不想负了黄美珍还是觉得做妾亏待了方逸华?也许只有邵逸夫自己知道。
	  方逸华初进邵氏公司时,用自己并不多的积蓄租了个小公寓,10年之后,她才买了一套临海的大房子。一直到成为“邵太太”,方逸华从未搬进邵逸夫的豪宅。只是,无论是小公寓还是大房子,方逸华的住处离邵逸夫的家都不过5分钟的车程。平日,她不会出现在邵逸夫家,只有到了周末,才会驱车去邵府与邵逸夫共进午餐。午餐后聊天、散步,晚饭前,方逸华再回到自己的住处。
	  1987年,黄美珍病逝于美国。妻子离世后,有记者问邵逸夫,什么时候和方逸华结婚?他脱口而出:“没打算。”而方逸华在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也是相当冷静:“没想过。”
	  2014年,木棉致橡树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方逸华一辈子都只能做“六婶”时,1997年,在黄美珍去世10周年前夕,邵逸夫和方逸华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著名主持人查小欣说:“他终于给了这个木棉一般、以树的姿态守在自己旁边的女子以名分。”
	  结婚那天,62岁的方逸华穿一身白色香奈儿套装,淡妆、短发,脸上写满一个初嫁新娘的娇羞。面对记者,90岁的新郎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给她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
	  婚后的日子一如往常,他叫她“方小姐”,她称他“邵老师”。两人一起上下班,每到周日,她亲自下厨为他煲汤。
	  2007年,邵逸夫百岁生日当天宣布退休,将TVB行政主席职位让给方逸华。有人问他,为何不让子女来接替?邵逸夫回答:“我的4个孩子,没有哪一个比方小姐更熟悉我的事业,也没有人能比她更用心!而且,他们和我一样信任她。”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当然是他永远的“方小姐”。她笑着目送他离去后,差走旁人,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哭了两个小时。然后,擦干眼泪,开始着手处理丈夫的后事。大到葬礼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小到要通知的宾客,方逸华都亲力亲为。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如今,木棉永远失去了它的树吗?没有。因为只是“仿佛永远分离,但却终身相依”。橡树与木棉,正是邵逸夫与方逸华爱情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