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丁丽颖:三门峡大坝抒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8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门峡大坝抒怀

□丁丽颖

近日,脑子里总浮现出一句话来,“一步跨两省,即刻尺幅间”。这是我在穿越三门峡大坝时,从大坝中间耸立的一块分流石上看到的。在分流石的下面,还刻有两个脚印,一为河南,一为山西。瞬时间,一步跨过了两个省的界限,颇有一种穿越的味道。说是山西省,其实就是平陆县,那一刻,涌上心头的感觉是那样亲切,因为我是地地道道的平陆人。

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末端的豫、晋、陕三省相邻的崤函地带,具有母亲怀抱之誉。相传远古时期,河水在此被高山所阻,是大禹用利剑劈开了大山,形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泄洪水道,三门峡由此而得名。而眼前的三门峡市,更是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成为人们的宜居之地。只是恐怕好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关于“三门”的诸多传说故事,多是来自于我们平陆境内,而且我们平陆县就有一个叫做“三门”的乡镇。

炎炎夏日,炽热无比,行走在混凝土结构的大坝上,更是感到热气扑面而来,点点汗珠从毛孔迸出,如豆子一般滚落下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观看大坝的热情。举目向前望去,地理山水竟是如此眼熟:那截断桥,那座高耸的纪念碑,还有那被红色笼罩着的山坡。在这些纵横的沟壑间,我仿佛看到了大禹治水的执着与艰辛,听到了大禹娘娘的心酸与嗔怪,嗅到了红豆米汤的甘美与香甜。在这一段段美丽的传说中,承载了我们华夏民族文明进步的骄傲与自豪。

无风浪三千,平地惊雷起,激越的浪涛声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大坝正在开闸泄沙,俯瞰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水,瞬间被它那壮阔的气势所震撼,那波涛如同一只只怒吼的狮子,峡谷轰鸣,水雾腾空,展现出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名震天下的壶口瀑布也不过如此。

我们从大坝上穿越,站在人工修建的观景台上,急湍翻腾的黄河水近在咫尺,轰鸣之声愈发响亮。它怒吼着、撞击着、撕裂着,带着原始的野性呼啸而来、奔腾而去,好像要把整个世界卷走似的,让人震撼、让人敬畏、让人透不过气来。河水横冲直撞,如脱缰的野马,拍岸而起的水花飞到脸上、胳膊上,被烈日炙烤的身体仿佛久旱逢甘露,清凉舒适无比。

不远处便是有名的砥柱山,它雄踞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标志着治水取得了成功,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坚强勇敢的化身。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或是惊涛骇浪的冲刷,砥柱山巍然屹立于天地间,始终保持着顽强拼搏的斗志。因此,它被先祖们称为砥柱山,也俗称三门山,“中流砥柱”的成语,就是从这里而来的。

我独自站立在水边,深情地望着砥柱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砥柱山是英雄的山,不屈的山,黄河水浅浪缓时,它将身躯挺直;洪水泛滥的季节里,它将头颅高昂。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此,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写下一首长诗,其中“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的佳句,被人们千年传诵。

就要告别三门峡大坝了,回首望去,黄河浪涛奔涌,大坝傲然挺立,还有那座让我魂牵梦绕的砥柱山。回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砥柱山精神早已深深地融入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中流砥柱》诗中写道:“古往今来,多少惊风破浪,英雄人物,黄河中流——竖万古不朽,民族脊骨!”这不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精妙写照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1 00:18 , Processed in 0.04402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