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书法] 米芾书法有多牛,看看作品就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0 17: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米芾的一生中,他学习书法最为用功,他的成就以行书为最显著。他的画作没有流传下来的,单数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南宋以来的书家,大多学其书法,影响非常深远。米芾的书法,潇洒奔放却又不失法度,用笔沉着痛快,给人以酣畅淋漓、大气磅礴之感。
米芾书法.jpg
米芾学书,自称为“集古字”,虽然有很多人拿这当笑柄,也有不少赞美之词,清代的王文治赞美米芾:“集古终能自立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米芾书法成功的原因,崇尚古法而能自出新意,特别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这是米芾学习书法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在米芾的一生中他学习了多位书家,米芾晚年在他的《自述》中有了比较清楚地说明。
米芾作品.jpg
正是由于米芾个性张扬的性格,造就了米芾书法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挥洒自如间表达了一个书法家不同于常人的心境,沉浸在书法之中的米芾是那么的随意,那么的自由自在,米芾书法的灵动之感,是一般书家的功力所无法表达的。《苕溪诗贴》和《属素帖》虽同为米芾早年的作品,但是他们的风格却又很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特征。
u=4273317707,4054328699&fm=173&app=49&f=JPEG.jpg
《苕溪诗贴》的用笔中锋之下,落笔迅速,行笔利落,正、侧、藏、露变化丰富,提按自然超凡,丝毫无雕琢的痕迹,结体舒畅,并且长笔纵横、舒展自如。整体风格率真自然、意趣盎然。吴其贞在《书画记》中对此贴进行了评论:“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顔鲁工化公者。”他的另一作品《属素帖》运笔变幻灵动,整体结构奇险率真,字形秀丽,风姿翩翩。用笔挥洒自如,藏锋处微露笔锋,露峰处也显得很含蓄。在章法上,疏密对比强烈,风樯阵马的动态跟沉稳雍容的沉静完美结合,形成了它独具一格的章法。
u=1553919184,4094288865&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在创作时态度是非常认真的,米芾在三四遍书写之后仍然只有一两个字是自己满意的,这也说明了他书写时的认真,也说命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米芾的书法成就全部来自他后天的不懈努力,米芾经常自嘲其学术的时候经常故弄玄虚,但是米芾的成就完全来自于他的刻苦。
u=3555345647,2596706824&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书法具有独特的技巧,他对书法的用笔、结构和布局都有着非常独到的体会,米芾在《群玉堂帖》自述书法的学习经验中,反复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要求“险而不怪、稳而不俗、润而不肥,老而不枯。”也就是强调在同一中能达到变化,在变化中得到统一。在章法上,米芾注重一幅作品的整体上的气韵,同时也会顾及到局部的完美。因而作书时能够达到面面俱到。在写一幅作品的时候,强调意在笔先,并且在书写过程中能做到随机应变。
u=1673843145,2983295866&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在抑扬顿挫中形成豪迈超凡的气势,米芾每一个字的起笔都是偏重的,中间偏轻,到了转折时侧锋直转而下。捺笔变化颇多,对于较长的横画往往是一波三折,每一个字的用笔也都各有特色,他的书法中往一边倾斜的字随处可见,欲扬先抑,欲左先右。有长时间的“集古字”的经验作为铺垫,自然能够写出自然天真不矫揉造作的作品。
u=885783055,2634310242&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的用笔之美,在用笔上,米芾将提与按,侧锋与中锋,节奏的快慢,墨色的浓与淡相互融合,挥洒自如。米芾的运笔迅速凌厉,沉着痛快,妙趣横生,笔画的粗细对比,线条的粗与细,墨色的浓与淡,虚与实,节奏的缓急全部随机而变,丝毫没有做作的痕迹。米芾的用笔灵活多变,虽见湿笔却丝毫不缺乏骨力,起行收随意自然,中锋与侧锋的配合使用非常精妙,大大的丰富了传统的笔法,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意义,米芾用笔虽然变化多端,但是整幅作品看起来和谐统一,各种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使笔法丰富,点画优美。粗细,枯润,刚柔,缓快的转化,展现给人以丰富多姿的艺术效果。

米芾的笔力是非常惊人的,下笔时而重若巨石,时而轻如羽翼,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百看不厌。书法艺术要想得到趣味,用笔就必须具有变化,米芾的主张是轻执笔,因而写出的字不仅自然并且超凡脱俗。米芾一生都在追求笔法的不断变化,八面出锋,笔锋在米芾的随意玩弄之中写出了潇洒飘逸的书法作品。并且他的用笔并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提按顿挫交替使用,既达到了对立统一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单调。米芾的笔法比较率意自然,笔势灵动变化丰富,用笔多端。
u=1807303009,2209970555&fm=173&app=49&f=JPEG.jpg
在书法结构上,米芾非常主张书法的天然意趣,强烈排斥矫揉造作,崇尚天真自然地书风。米芾能够十分自然的写字,没有任何刻意的痕迹。在米芾看来,书法字形的大小要顺其自然。要有错落感,要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一个字的左右上下以及它的四周,不论笔画是多是少,书法笔势各有形态,变化生动灵活,富于情趣。米芾的书法艺术比较偏重形态的多样化。所谓汉字,就是用不同的笔画组合而成的单位符号,书法就是把这些单位符号转化为灵活多姿的生命符号。正如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说过:“书法与绘画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强调的正是书法作品中疏密对比的重要性。

同样是清代的书法家吴熙载也说过,“书法结构的疏密对比是要达到和谐的效果的,也就是说疏处不显得疏,密处也不显得密,但是疏密处必须要有强烈的对比,疏处是为密的地方而服务的,疏处相对于密处而言起着衬托和加强对比的作用。只有做到疏处跟密处对比的和谐,才能显现出书法的趣味。”米芾的书法作品中就十分注重笔画之间的疏密对比的关系并且也十分注重结字上的松紧的相互关系。米芾敢于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他的书法也是这样,常常出奇制胜,妙趣横生。传统的书法多以典雅端庄为主流,但米芾的书法形态多姿,但是险而不怪,米芾的运笔急速,变化多端,收放结合,带给人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力。

米芾在成年之前,一直处于宋朝书法的复兴期,但是米芾没有一味的模仿别人,没有随波逐流,而他最看重的是书法的扎实基础,所以米芾虔心临摹古人书法作品,吸收他们的精华,舍弃那些与时代不相符的。米芾早期的一些书法作品,例如《三吴帖》、《阎立本步辇图跋》等。虽然他们的结构和用笔比较拘谨,但是他们却呈现出跌宕起伏的风格特征。后来,经过苏轼的教导后米芾才开始直追晋人书法,从此之后,米芾的书法作品面貌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例如,米芾的《方圆庵记》里面透漏出非常浓厚的王羲之书法的色彩,显得非常舒缓沉稳,悠然自在。

其之后的作品如《张季明帖》等有进一步融入了王献之的笔法。笔势顺势而下,毫无障碍,充分体现了书法的八面出锋特征例如他的《苕溪诗贴》、《属素帖》等的用笔无不变化多端、体态各异,充分显现了米芾的觉超技艺。讲究章法是书法艺术区别于别的汉子书写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欣赏书法作品的人对书法作品的理解与评价首先是以整体感觉为前提的。因此。没有章法或者不顾及章法的书写,是不可能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端的。米芾行书的书法痕迹比较丰富,他的书札与诗作的布局都是就形而势,挥洒自如,节奏疏朗,情趣盎然。

米芾书法作品的布局非常有趣,字有大有小,字距很行距也有近有远,偶尔会出现大量的留白,虚实相应,疏密相陪。米芾打破了行款走直线的格局,在一行中字偶左偶右,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行气虽然波动但是很流畅,极其丰富,充满跳跃之感。米芾的所有书法作品都比较重视他们整体上的气韵,他敢于打破局部的平衡与对称的局面,从局部凡人不平衡与不对称中来寻求到整幅作品的平衡与对称,在不停地运动中求得整篇平静的效果。米芾的所有书法作品,大到诗帖,小到尺牍全部具有酣畅淋漓、雄强流畅之感。
u=843434325,3774570195&fm=173&app=49&f=JPEG.jpg
拿《张季明贴》为例来进行说明,它的首字以凝重之感展开,行笔很慢,越往下写字的速度逐渐加快,到季明二字的时候已经有了激情澎湃之感,“帖云秋”三个字又逐步恢复了平静之感。第三行是整篇的高潮部分,第三行最前面的六个字的行笔犹如狂风暴雨,连绵不绝,一气呵成,非常具有王羲之的书风。紧接着放慢速度,寓动于静开始逐个字书写,开始强调字距和笔墨的轻重。“真行相间”这四个字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明显,用笔从轻变重。到了最后一行字的时候,开始变得不快不慢、协调自然,起到了照应全局的作用。
u=3651290873,4200398947&fm=173&app=49&f=JPEG.jpg
在书法里,墨法的技巧是非常多的
,古人都说墨有五色之分,分别分为浓淡涨枯渴,墨色的交替使用可以使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节奏感,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表现能力。古代的书法家们是非常讲究用墨的,用笔和用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用笔的地方就有用墨,用墨之处也离不开用笔,他们二者相互依附。孙过庭《书谱》中说过:“温之以严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如果说枯湿浓淡同时出现在一幅作品中,可以很好的增强这幅书法作品的韵律之美。米芾的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浓淡变化都是非常丰富的,十分精彩,气脉贯通,米字胜在它的姿态,更胜在它的气势。
u=411144898,383634705&fm=173&app=49&f=JPEG.jpg
书法中的书法笔势越强,它的线条就显得更老辣,墨色也就更加丰富。这是由好的笔势而带来的一种形式美。墨法在书法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要素,它的干湿浓淡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效果,影响整体章法的效果。用墨要适量也要做到随机应变。拿米芾的《致彦和国土贴》为例,这个作品中的用墨对比就非常的强烈,交替使用浓淡干湿,枯但不燥,润但是不肥,别有一番滋味。它的第一个字的用墨偏浓以求达到稳住全局的效果,紧接着连笔写出三个字,笔画的含墨量逐渐减少。又因为右下方的空白比较多,就把“山”跟“试”两个字写得非常浓厚,突出了它们在右下方的分量。这幅作品的最后三行用墨量比较少,渴笔急书,它们的变化达到了极致,从而使整幅作品干湿协调,妙趣横生。

米芾书法纵横跌宕、倜傥多姿、雄强飘逸,充分流露出了米芾的大气沉着的气势。后人在评论中大都对米芾的书法推崇备至,很多称赞都说明了米芾书法的精气神。同时,后人对米芾的书法也有持批评意见的,例如在董其昌的眼里,米芾书法就显得太华丽,缺少淡雅。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之中,到了当代,米芾的作品已不多见。因为米芾的画作已经消失殆尽,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就会显得更为珍贵。米芾作品流传于世的打字作品有《研山铭》、《多景楼诗》、《虹县诗》,分别藏于北京、上海和日本东京,剩下的米芾作品大多位小幅,并且以复制品居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米芾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u=3916717978,335164442&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留存于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临帖、尺度、碑记、赋文等,大概有六十几副书法名帖,文体丰富,异彩纷呈。他的作品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帖如《蜀素帖》,也有临习前辈的,如临习王羲之的《王略帖》。同时《苕溪诗贴》等还体现了米芾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其事他的尺牍,不仅满足了我们对米芾书法艺术的欣赏,同时还反映了米芾的生活,他的家人,他的社会交往,同时也为研究米芾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米芾作品的史料价值也愈发显得珍贵。米芾擅长画山水画、水墨画,因为米芾的山水画作品已经不存于世,所以我们见到的那些防品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芾作品。米芾经常以画代笔,书法家的意趣盎然于他的画作里。

一般来讲,写大字贵在它的严谨,些小字贵在清秀俊朗,所以说一般大字小字在书写和笔法上是有所不同的。但是米芾的小楷体势非常雄浑,用笔沉着痛快。朱履贞在《书法捷要》中记载,米芾即使在书写蝇头般的小楷时,亦是悬腕书写,仿佛写大字般,臂腕力相结合。米芾小楷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用笔的灵动,和书写行书时的用笔及其相似。这正是宋代书法“尚意”,为了突破唐代以来的“尚法”而新发展的一种新型时尚书法风气。米芾实际上是继承了魏晋时期的传统。这种书写技巧增强了电话之间的呼应关系,让每个字的形态变得生动灵活了。
u=3085308160,1110901343&fm=173&app=49&f=JPEG.jpg
米芾最著名的是行书《褚摹<兰亭>跋》,写得就非常平和婉转米芾取得了“行书学博士”的头衔,米芾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他的行书上,与上述他的《褚摹<兰亭>跋》不相同的是,这里面有很多非常醒目的大字作品,例如《虹县诗帖》,这一类的字奇势恢弘,用笔沉着痛快,墨色十分丰富,代表了米芾“刷”字特点的典型风格。在书写中,米芾运笔飞快,挥洒自如,透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临习古代书法是米芾草书的最主要类型。据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例如王献之的《中秋帖》等,就是米芾临摹的。米芾临摹前人书帖的本事特别高,他书写的时候静心静气,力求能达到形神兼备,达到跟原作的无差别。这些作品跟原作相比神态上虽然会有些差异,但是线条笔画的相互关系上显现出了米芾独特的气势。

米芾的行草的数量的很大一部分是书札作品,米芾写书信的时候,仿佛和人面对面在谈话。根据《书林记事》中记载,某一天,米芾正在给他的一个亲友写信,有人从窗户缝里偷窥到米芾写到结尾“芾再拜”时,把毛笔放在书桌上,然后整理整理衣服,对着信纸拜两次。由此可以看出,米芾迂腐的如此可爱。而恰恰于此相反,米芾在书写书信时的用笔却十分随意,结体也是各有所向,字形有的斜有的正,有的打有的小,非常典型的体现了米芾行书的特征。米芾很少写篆书和隶书,《千字文》是米芾难得的大篆作品。由此可见,米芾在篆隶上的造诣一般。
u=2149846500,2306020738&amp;fm=173&amp;app=49&amp;f=JPEG.jpg
唐代的楷书和草书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就像两座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使后世书家们望而生畏,难以超越。在这种情况下,米芾选择了唐代书法中的薄弱环节,那就是行书来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在追求随意自然的艺术效果中,米芾中破了唐代“尚法”的格式,最终形成了自己八面出姿的艺术风格。米芾传世的行书作品很多,例如潇洒自如的《苕溪诗帖》,豪迈奔放的《多景楼诗帖》等,全部都是有重大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u=2546468939,3452682493&amp;fm=173&amp;app=49&amp;f=JPEG.jpg
书法艺术讲究线条笔画之美,书法线条的两种形式就是直线与曲线,直线具有阳刚之美,曲线具有阴柔之美。米芾主要注意书写时曲线与直线的交互使用,给人以刚柔相济之感。米芾在书写时力求达在保证曲线优美的前提下也会保证其力度,直线虽然刚硬却外方有度。这正是米芾书法的高妙之处。书法跟其他的装饰艺术是完全不相同的,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反复性。阿恩汤姆曾经说过;“在同一件艺术品种,相同的一个样式是不能出现两次的,然而装饰艺术就不受这个限制,在一个随意大小的表面上,允许一些相同特征的式样出现。”宋代书风“尚意”就是把这种表现艺术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和抒发个性意念相结合。
u=942741644,1214917921&amp;fm=173&amp;app=49&amp;f=JPEG.jpg
米芾的书法艺术不仅在于每个字与每个字的形态上各不相同,还在于他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变化多端,每一笔都不相同。米芾书法有一种天真潇洒,充满生机,具有一种可以冲破前人书法的束缚、完全袒露自己意念的感觉。米芾的这种情趣最主要来自于他的侧锋用笔。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毛笔笔锋的运行有侧锋和中锋的区别。中锋可以万豪齐力,从而使点画沉着有力,所以宋代以前的书家们特别喜欢中锋用笔。
u=808430579,602255111&amp;fm=173&amp;app=49&amp;f=JPEG.jpg
但是,中锋同笔并不是完美的,书写的时候处处小心,也养就使笔锋的使转受到了很大限制,写出来的作品显得很单调。特别是对于崇尚“意”的宋代书家来说,中锋的用笔就更加不方便了。米黻在当时受到苏轼等人的影响,勇敢突破了晋唐书法的束缚,开始中锋侧锋并用,并且米芾把侧锋用笔发挥的淋漓尽致,书写出了许多生动灵活、变化多姿的书法佳作。侧锋也就是使毛笔的笔尖处于书写中的一侧,一般在写横画时笔锋偏上,在书写竖画时笔锋在左边。米芾能够熟练并且灵活的将侧锋运用于各个笔画。米芾《苕溪诗帖》中的“缕”字,起笔时侧锋,“水”的中间一竖,中间用侧锋,“洲”字的最后一笔,在末尾处用侧锋。不止如此,米芾还能够在侧锋起笔后,让笔锋转折行使,到收笔处又归于中锋。
u=1924808889,3087617730&amp;fm=173&amp;app=49&amp;f=JPEG.jpg
米芾就是一个这样的书家,艺术的创作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别的创作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书法是一门技巧性特别强的艺术。但是,技巧并不同于艺术的一切,就好像笔法并不是书法的全部一样。黄庭坚曾经非常可观的评价米芾说:“米元章书,就如快剑折阵,强弩射于千里,所尚穿彻,书家的笔势亦尽于此。然亦是终由来见孔子当时风气耳。”这段话也就说明,米芾的书法作品的确是气势雄迈,这是他的长处,但有时米芾往往过分锋芒毕露,造成内涵不够丰富,这是他的短处。比起“宋四家”的其他三位书家,米芾的年辈算是最晚,并且米芾也没有他们其他三位在文学或者政治上的成就。但是他却被后人放到了跟苏黄蔡并列的地位上,从这一点上足以见米芾的书法的优秀程度以及米芾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2:21 , Processed in 0.05592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