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裴军强:漫话子谏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15: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话子谏梨

□裴军强

故乡是记忆深处一组抹不去的老照片,愈久弥清,愈久弥珍。它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甚至一草一木,都会在不经意间拨动我思乡的情弦。提起故乡,总有说不完的话。故乡的梨(人们习惯称之为“子谏梨”)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绕不开的话题。

在童年的记忆中,故乡的沟沟凹凹、山山岭岭,到处是梨树。子谏梨以酥梨为主,还有金梨、黄梨、葫芦梨、秋白梨、鸭梨……几十个品种。阳春三月,梨花盛开,满山遍野银装素裹。金秋十月,硕果飘香,黄澄澄的酥梨挂满枝头,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满树生辉。

故乡的每家每户都有梨园。我家的梨园是村头的十六亩平地,园中大小梨树近百棵,有几十年的树龄,树身高大,枝叶繁茂。父亲在靠近园门的一棵大金梨树上架了一张简易床。


每到夏天,我都会在这张床上看园。那时的看园,并不是防小偷,而是怕孩子们在梨园里淘气和成群结队的鸟雀啄食树上的梨。烈日炎炎的夏日,躺在床上,满目都是茂密的翠绿,几乎见不到阳光,偶尔一缕阳光从树叶间挤至眼前还倍觉亲切。

子谏梨据说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甚至更早。听老人们说,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村中就有十几个梨园。这些园中的梨树有的树干则有合抱之粗,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在晋南特别是闻喜、夏县一带,子谏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百姓一提到梨会自然而然地说到子谏梨。历史上子谏梨是以质优传世,量并不是很大。



上世纪70年代初,村里按照国家“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林政策,利用村周边的西山沟、东坡山、南嘴沟等“七沟八梁九岭”的土地,发展酥梨千余亩。也就是这次栽植,使子谏梨上了规模,提高了档次,为酥梨成为村里主导产业奠定了基础。在山垣沟壑间,在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她奇迹般地成长为主导产业,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的父老乡亲。

子谏梨以脆、甜、水出名。采摘时,一不留神,指甲轻轻一碰就会将其划伤,流出的梨汁能扯出丝。每到收获时节,乡亲们会将指甲剪得短短的,磨得光光的,有的还戴上手套,生怕碰伤了梨。

中秋节前,是村里最热闹的时节。来自晋南各地的客商不期而至。记忆最深刻的,是城里的厂矿企业开着大卡车来村里为职工买梨的情景。同一家企业的筐子也是各式各样,每个筐子上都标着姓名、斤数。乡亲们会精心挑选上好的酥梨,装足甚至多装几斤。那时候,子谏梨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钱。“子谏梨”这个招牌早已成为乡亲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0:32 , Processed in 0.04234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