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白面包老”邵嗣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4 1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振远/文


古史中将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州县级地方**称为循吏,从《史记》到《清史稿》都列传记载。邵嗣尧是清代早期著名的循吏,被誉为“白面包老”,《清史稿·循吏列传》称他“持躬清介,苞苴(贿赂)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他的著作《四书初学易知解》提要中,称他“服官清苦,至今凡历任之地皆称名宦”。清人曾衍东《小豆棚记》称他“励志好修,尔室不愧,真君子儒也”。清同治版《苏州府志·名宦祠》也不吝赞美之辞,称他:“正己率属,尽革陋弊,纤尘不染”。百姓士绅爱戴他,怀念他,为他立祠画像。

息民为本,不苛察,不纵驰

邵嗣尧出生于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字子昆,号九缄。年少时,邵嗣尧刻苦好读,成绩优良,年龄稍长,精研宋明理学,才华初露,得到“真理学”称誉,为以后成为理学名家打下了基础。康熙二年(1663年),邵嗣尧考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年),高中进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秋天,出任山东临淄县知县。从考中举人,到担任知县,邵嗣尧用了13年时间。

临淄位于山东南部的丘陵地带,地瘠民贫,加上明末清初的兵燹之灾,百姓困苦,亟需休养生息。邵嗣尧到任后,“以息民为本,不苛察,不纵驰”,千方百计惠民为民,但凡关乎百姓生计大事,必亲力亲为,奔波于田野,行走于村舍,访贫问苦,劝农兴学,遇到娶不起老婆的穷人,甚至“捐金助婚”。这样的**,怎能不受百姓爱戴称颂,《清史稿》对他临淄任内的评价是“有惠政”。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其父故去,按**旧制,在任**父母去世须离职丁忧三年(实际为二十七个月)。得闻噩耗,邵嗣尧心情沉痛,千里奔丧,从临淄赶回家乡猗氏县,为父亲素服守坟。

临淄是邵嗣尧任知县的首站,在任还不到两年时间,但他亲民爱民,对临淄有了感情,和百姓处下了感情,以后许多年,改任他职后,遇到卖身为奴的临淄人,都要想方设法赎回。

不畏强权,民甚安之

康熙十九年(1680年),邵嗣尧丁忧期满后,被任命为直隶柏乡(今河北邢台市柏乡县)知县。甫一到任,邵嗣尧发现该县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一是水利设施差,遇到旱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二是地方**利用火耗中饱私囊。发现问题后,邵嗣尧雷厉风行,兴修水利设施,建水闸,改渠沟,使该县的农田灌溉条件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又下令减少火耗,不得再以火耗名义盘剥百姓。同时,严令属下差吏不得下乡扰民。三弊即除,“民甚安之”。

邵嗣尧办案,不徇私情,不畏强权。柏乡县有个大人物,名魏裔介,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四十多岁即进入内阁,人称“乌头宰相”。邵嗣尧当年考进士时,魏裔介为会试座主(主考官),二人有师生之谊。柏乡是魏裔介的老家,邵嗣尧在任期间,魏裔介家人犯法,搬出宰相的面子企图免罪。没想到,邵嗣尧法不徇情,按律治罪,严惩不贷,没给宰相大人一点面子。魏裔介也是一位著名的廉吏,得知情况后,反而称颂邵嗣尧是个贤者。

清朝以八旗兵打天下,八旗子弟被称为旗人,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康熙年间,旗人权势正盛,在汉人面前以主子自居,连旗人家奴也借势作威作福,横行乡里。柏乡县一旗人家丁欠了乡民钱,不还就罢了,还将债主毒打一顿,被债主告到县衙后,依然飞扬跋扈。没想到邵嗣尧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下令将其羁押大牢,向旗都统呈递案卷,言明案状,要求旗都统责问旗丁主人,欠债不还、毒打债主是不是其授意。面对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邵嗣尧,旗丁主人虽然地位特殊,也不敢承认。邵嗣尧“具论如法”,严惩了这名旗丁。柏乡县社会秩序因此得到改善。

时值柏乡县发生饥荒,有人建议,强令有余粮的人家拿出粮食。邵嗣尧不同意,说:大家就是因平时不注意积储粮食,才导致灾荒之年束手无策,我本想让积储之家得到好处,怎能反倒勒索他们?

饥荒过后,邵嗣尧倡导县民积储粮食以备灾荒,百姓纷纷响应。数年间,柏乡县再没有因粮食短缺发生过饥荒。

邵嗣尧为人刚正不阿,为官则以民为本。柏乡境内有条河流,叫滏阳河。有人提议,开挖滏阳河以通舟楫,得到直隶巡抚于成龙赞同,下令邵嗣尧勘察复议。对于柏乡县,这是件大事,邵嗣尧不敢怠慢,亲赴滏阳河,征求两岸百姓看法。详细勘察后,邵认为此议不可行,上书于成龙:滏阳河旱涝无常,不具备通舟楫条件,勉强浚通,舟楫之利归商贾,而挑浚之害归于穷苦百姓。于成龙同样是个著名的清官廉吏,听从了邵嗣尧的意见,不再提及此事。

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

在柏乡县任职期间,邵嗣尧遭到仕途中的第一次挫折。

有盗匪在县内杀人,被邵嗣尧着人捕获,依律处置,不料其在狱中病死。有人借机发难,在上级**面前诋毁邵嗣尧,说他滥用**,致人死亡。结果以“**”罪名革去邵嗣尧职务,听候讯问。

正当邵嗣尧以戴罪之身听候讯问时,刑部尚书魏象枢奉旨巡视京畿各县,来到柏乡。魏象枢以甘愿清贫、敢讲真话著称,与魏裔介并称“二魏”。柏乡士绅乡民得知魏象枢到来,联名上书,为父母官鸣冤。魏象枢与邵嗣尧并无交情,但欣赏他尽心为民的情怀和清正廉洁的操守,倾力相助,多方核查,发现邵嗣尧确属无辜蒙冤,便将案件上报朝廷,冤情得洗。但邵嗣尧却没能复原职,而是以布衣之身返回家乡。

经过几件事,邵嗣尧清廉刚正之名闻于朝野,深得直隶巡抚于成龙赏识。在家乡没待多久,受于成龙举荐,邵嗣尧补为清苑县(今河北保定清苑区)知县。

这是邵嗣尧第三次出任知县。到清苑县后,他更加洁身自好,砥砺廉明,并不因前次受诬而缩手缩脚,仍然不改秉性。当地百姓感叹遇到了一个好官清官,将他与宋代名臣包拯包青天相比,誉其为“白面包老”。

民国版《清苑县志》记载,县内杨城村北横亘着一道土陇,相传是养老城的旧址。因为地方偏僻,时有盗匪藏匿出没,劫掠百姓。邵嗣尧得知情况,多次前往察看地形,召集乡民迁居此地形成村落,盗匪因此绝迹。邵嗣尧去世后,村民们感念其恩德,立祠堂祭祀,并将村子命名为邵家庄。

百姓感念邵嗣尧,同僚却认为此人太过清廉,不近人情。《清史稿·陈廷敬传》记载,康熙皇帝命大臣举廉吏,内阁学士陈廷敬打算推举直隶灵寿知县陆陇其和清苑知县邵嗣尧。有人得知后劝告陈廷敬说:“二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意思是,二人因廉洁而刚正,刚正则容易遭受挫折,甚至招致怨恨,恐怕会连累你。陈廷敬坦然回答:“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意思是说,二人倘若真是好官,哪怕受到挫折招致怨恨牵连到我,对我又有什么伤害呢?陈廷敬上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

康熙皇帝采纳了陈廷敬的建议,将二人举为廉吏,以为**楷模。

囊空犹是当年我

在清苑知县任内,邵嗣尧最为人称道,同时又最为人诟病的,是他拒绝夫人入城索俸。

为官多年,邵嗣尧清正廉明,一尘不染,又“励志好修,尔室不愧”。夫人在家乡侍奉公婆,养儿育女,仅靠丈夫那点俸禄,日子过得并不宽松,心想丈夫在外为官,总该有些积蓄吧,何不为家里置办些田产,便给邵嗣尧寄去书信说明意思。书信寄出去不久,夫人又携子专程从山西赶赴清苑,希望能从丈夫手里要些钱财。

接到书信,邵嗣尧明白夫人来清苑的目的,思虑重重,神情惘然,想到自己千里为官,而今夫人携子风尘而来,想要些钱财购置田产,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自己却囊中羞涩,无法面对妻儿。想到这里,他挑灯独坐,如同参禅般静思默想,心想自己为官多年,虽不能像疆场上的将军一样“封狼居胥”,杀敌立功,至少应该像莲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做个清官。自己因廉而贪,囊空如洗,又何尝不是坚守本真,独善其身。想到这里,邵嗣尧感慨系之,提笔赋诗:

看罢家书意惘然,

纷纷相劝置庄田。

狼山不卷千年画,

鸡水新栽五亩莲。

击鼓登堂真说法,

挑灯独坐类参禅。

囊空犹是当年我,

未许妻儿索俸钱。

邵嗣尧夫人也是个贤淑知礼之人,读到此诗,顿时明白丈夫苦心,连清苑城门也没进,随即返回家乡。

持躬清介,苞苴杜绝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户部尚书王骘向朝廷举荐邵嗣尧,认为他“清廉慈惠”,可担重任。邵嗣尧被擢升为江南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一职负有弹劾、纠察**之责,品秩不算高,但责任重大。在这个位置上,邵嗣尧任职仅一年,康熙三十年(1691年),再次擢升受命为直隶守道。

直隶守道位高权重,总理地方钱粮诸事。邵嗣尧到任后,廉洁自律,杜绝苞苴(贿赂)。遇事当机立断,处理得当,敢向当地恶势力叫板,以致“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在直隶守道任上,邵嗣尧曾协助运送粟米,亲赴秦、楚二地,舟车劳顿,行程数千里。又不顾劳累,跋涉于黄河、长江两岸,看到漕丁在烈日下,袒背弯腰拉纤扳桨,运粮漕船艰难行驶,不由心生怜悯,回去后立即上书,请求改善漕运状况,为两省百姓减轻劳役之苦。

几次被重臣举荐,邵嗣尧给康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江南学政空缺,在众多人选中,康熙皇帝力排众议,钦点邵嗣尧。他对群臣说:学政关乎人才选拔,甚为紧要,朕观四川道监察御史陆陇其、直隶守道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授以学政之职,必能革除积弊,秉公纳士,不会遗漏人才。陆陇其已于两年前病故,被康熙皇帝钦定的人选,实际只有邵嗣尧一人。

清朝的江南省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达,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全国十五个省,每期科考,江南一省上榜人数占了近一半,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康熙皇帝钦派邵嗣尧在这样的地方担任学政,一是看中他的操守,二是欣赏他的才学,可谓委以重任。

一贫如洗,身无长物

莅事后,邵嗣尧秉持一贯勤勉清廉作风,亲自阅卷,杜绝请托,又能“正己率属,尽革陋弊,纤尘不染”,同僚都知道他清廉正直,铁面无私,相熟之人也不敢以书信向他求情。对考生文章,邵嗣尧崇尚质朴简洁。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当朝著名的宋明理学家和学者型**,著述颇丰,有《易图合说》《图易定本》《四书返身录》《河图洛书说》《三仕一得》等儒学著作,诗文《一针集》《僧舍闲抄》《宣府八景》《谷口观云》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任职期间,为改变考生学风,又亲自撰写《四书讲义》《四书初学易知解》传示学子,作为参考。

当年八月,三年一次的乡试(秋闱)举行,周围各府县的秀才们云集省城苏州,邵嗣尧身为学政主持考试,接着马不停蹄,巡回各地。他年事已高,披星戴月,奔波于各郡间,又夜以继日,劳形于案牍旁,刚巡视过三郡,便积劳成疾、卧于病榻。直到此时,他仍不忘职责,向康熙皇帝上疏陈述三事,最后,吟诗一首而逝。

邵嗣尧去世后,同僚查看他的遗物,发现他为官多年,竟一贫如洗,身无长物,连灵柩所需费用也没有,大家凑出一笔钱,才为他安排了后事。任职之地的士子民众,得知邵嗣尧去世,感念他清正廉洁、造福百姓,为他建祠画像,以示怀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9:08 , Processed in 0.061546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