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蒲州的宗教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6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蒲州的宗教文化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武德旧制,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飨;玄龄等建议停祭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回配飨。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宗教、建筑和印刷术,宗教是一个重要方面。唐王朝的宗教政策,是儒、释、道三教并尊,三教并奖。这个特色,在蒲州也表现得十分突出。蒲州城里城外,祭祀儒教、道教、佛教的庙、寺、宫、观,建筑规模宏大密集,信徒人众,香火繁盛,祭祀隆重,就是唐代蒲州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的有力佐证。本土文化也罢,外来文化也罢,只要有利于世道民风,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当然作为统治者,还要有利于民心的凝聚和政治稳定,在蒲州,都是受到重视和支持的。

    最受官方重视的当然是儒教,这是发源于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即是以孔子学说的“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政”、“仁治”为伦理道德的主流思想。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
条,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把孔子神圣化,把孔子的学说当成宗教,和佛教道教并列,既是封建统治阶级统一人民思想的策略,也是保留汉文化传统,抵制
外来文化侵袭的重要手段。蒲州城里东南角偌大地界,有祭祀孔圣人的文宣王庙,也称文庙。孔子名仲尼,后世称为“先师”:汉时称宣尼公,北魏称文圣宣父,隋称宣师尼父。到了唐朝,越
发重视儒学,太宗时将周公先圣改为孔子先圣,奠于太学;玄宗时竟谥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子称王,就是从唐朝开始的。蒲州的文宣王庙,应是唐玄宗时期命名。而到了珲减主政蒲州的时
候,又扩建了文庙和府学,其规模和建筑已有相当发展了。文庙有孔子和“十哲”塑像,孔子的衣服换成了王者的衮冕服装。开元八年,蒲州的文庙里特为曾参塑像,坐于“十哲”之次,还在墙壁
上画了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像。祭祀文庙,制定有一整套典祀礼仪,乐曲、乐器、陈设、祭仪、程序……都有严格规范。这是蒲州自己制定的典制,和别处并不完全相同。祭祀时要唱的乐章是:

    “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征麟绂,韵答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祭文是:

    “惟神德隆千圣,道冠百王。亘万古而常昭,自生民所未有。值文教昌盛之会,正礼乐明备之时。泮水胶庠,或致严於俎豆;辟雍钟鼓,益恪荐夫馨香。兹当仲,祗率彝章。肃展微忱,敬修
祀典。”

    不远处,有府学宫,还有县学宫,是中、高级学府,街前矗立着牌坊,称作“儒学坊”,府学的校门即写作“儒学”,“儒学”就是教育单位的名称了。府学正门进去,就是泮池,即学宫前的水
池,用春秋鲁僖公的典故,表示重视“教化”。正中间是圣殿,也是祭祀孔子,配之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思子、亚圣孟子。学宫里还有崇圣祠,也是祭祀儒家先贤、先哲的祠庙。对于
儒家教祖、儒家先贤和先哲,是最高的崇敬礼仪了,也表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蒲州籍的那些诗坛大腕,除柳宗元从小在外地,其余都应在这里完成他们最初的学业,为他们日后攀上文学史
的艺术高峰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想象杨巨源、卢纶、聂夷中、司空图等人在圣殿行礼如仪,虔诚参拜;在学堂刻苦研习,朗朗读书的情景,不觉有一种文化的温暖涌上心头,不免要为
蒲州府学培养了如许文学巨子而升起满怀敬意。对于那位在蒲州主政七年的节度使兼刺史珲减修葺文庙扩建府学的文化远见,我们心里也会升起深深的敬意。儒教其实是国家的意识形态,是
全民的伦理道德,它的宗教气息并不是很浓,并不像佛教、道教那样有许多清规戒律,它注重思想内容而不特别注重形式。把儒学宗教化,为的是在形式上提高儒学教育的地位,更好地灌输
封建正统思想。真正把它称作“儒教”,是很久以后的事。它的教祖是“圣人”,靠的是思想和学说,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仙”和“菩萨”、“罗汉”。

    但是,儒释道,儒排在第一。这是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执着坚守。

    道教的建筑就更多了:城西南角,有真武庙,是祭祀真武大帝的;有玉皇阁,祭祀玉皇大帝;鼓楼东有关帝庙,祭祀关圣帝君,就是我们熟悉的关老爷;这都是道家尊奉的神。还有城隍
庙、寥阳宫等等。道教我们要专节叙述,这里不赘。

    唐代兴佛。唐太宗时期最大的佛事是贞观十九年(645年)的玄奘西天取经,就是我们熟悉的《西游记》故事。孙悟空、猪八戒是文学虚构的人物,玄奘却实有其人。他从印度取回的经
卷,在慈恩寺译经,还从我们蒲州的普救寺借调了两名工作人员。蒲州的佛寺大都不在城里而在城外,多在中条山上。城东十余里,就是著名的普救寺,是武则天娘娘的功德院,又有张生莺
莺的故事发生其间,弄得远近闻名。它山门上的匾额,赫然写着“敕建普救之寺”,表明了它的身份和品级。但它并不是蒲州最大的和最繁盛的寺院,最大的最繁盛的寺院是栖岩寺,坐落在城
南二十五里的中条山北麓。这一段山脉古时候就叫栖岩,《蒲州府志》山川卷里就有记载,雷首、历山、栖岩、方山、五老峰……等等,栖岩寺就因为建造在这里而得名。栖岩寺建于北周。隋
文帝时,外国进贡有玛瑙盏,就施给寺里为镇寺之宝,寺僧常示于人。文帝还曾下诏赐舍利于全国八十州,命建塔供藏,栖岩寺舍利塔即其中之一。建塔时,出现了许多奇兆异象,紫烟升
腾,状似莲花,俄而变幻为菩萨形象,耀眼眩目,万人景仰。为记述建塔经过及种种异象,朝廷命司法书佐贺德仁撰文,刻碑记载。贺德仁以文辞著称,碑文写得古雅生动,辞藻华丽,不愧
大手笔。更难得的是它的书法——可惜不知书家之名,魏隶为基,瘦劲挺拔,行笔流畅,风神隽秀,是书法极品;碑石材质也很特殊,是鱼籽化石,碑上籽粒密布,均匀平整,也是石中极
品,俗称“鱼籽碑”。这通碑当时就是天下名碑,深得文士珍爱。唐时名士,多有来栖岩寺游览者,见了鱼籽碑,当然要摩挲碑身,吟哦碑文。著名诗人卢纶就曾和李益结伴而来,当然还写了
诗。李益的诗题为《游栖岩寺》:

    晚上昙延洞,通宵兴莫穷。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风。

    坐久衣衫润,吟余物象空。

    举头星可摘,疑在广寒宫。

    卢纶是蒲州人,又在蒲州做官,李益来了,他要尽地主之谊。他陪李益旅游,当然也要和诗: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瑰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番然一幻身。

                 ——《和李益游栖岩寺》

    他们还见到了镇寺之宝,隋文帝赐予的玛瑙盏。卢纶当然不是第一次见到,他就是本地人,早就见过,还写过一首诗:

    天宫宝器隋朝物,锁在金函比金骨。

    开函捧之光乃发,阿修罗王掌中月。

    五云如拳轻复浓,昔曾巽酒今藏龙。

    规形环影相映彻,乱雪繁花千万重。

    可怜贞质无今古,可叹隋陵一杯土。

    宫中艳女满宫春,得亲此宝能几人。

    一留寒殿殿将坏,惟有幽光通隙尘。

    山中老僧眉似雪,忍死相传保扃谲。

    大历年间,卢纶诗名正盛,“纶诗既传,后无继赋者。”(《唐人诗话》,《蒲州府志》卷之二十四,识余。)是说卢纶写了这首诗,再没有人能写纪玛瑙盏的诗了。就像崔颢写了黄鹤楼,
李白就不能再写了一样。李益这次也没有写玛瑙盏,也没有说“眼前有盏道不得,卢纶有诗在上头。”可见李益这人不像李白那样洒脱,也缺乏幽默感。

    著名诗人贾岛,本人就是和尚,就是那位骑在毛驴上费心斟酌“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苦吟派诗人。他遇见了大诗人韩愈,韩愈帮他一起斟酌,最后确定还是“敲”字好一些。“僧敲
月下门”,月光下听起来就响亮多了。于是贾岛的“推、敲”二字,就成了后世文士诗家一个绞尽脑汁的词儿:“推敲”。贾岛和许多和尚都是朋友,有个叫觉兴的,就在中条山栖岩寺修行。他们
一起在外云游,后来觉兴与他分手要回蒲州。他写诗送别:

    又忆栖岩寺,秦原草白时。

    山寻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暮磐潭泉冻,荒林野烧移。

    闻师新译偈,说拟对旌麾。

                 贾岛:《送觉兴上人归中条》

    还有很多,历宋元明清,代有游寺佳作。

    1300多年后的今天,栖岩寺只是一个遗址了,凄凄衰草间,可以见到零落分布着一些僧人墓塔,昔日胜境,早已烟消云散。只有那块鱼籽碑还是国宝级的文物——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
其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现予永济市博物馆珍藏。碑身已破裂为几块,碑文尚明晰可辨。当然它的满身都蒙上一层层历史的尘埃。尘埃下有多少名人文士的手印啊,李益的呢?卢纶的
呢?我们是难以一一辨认的了。

    唐朝几代皇帝最少有高宗、玄宗都仪式隆重地朝拜过栖岩寺。《蒲州府志》卷之二十三,事纪:“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三月辛亥,幸蒲州。”就带着则天娘娘朝拜了栖岩寺。不过此行的
主要目的是去普救寺,那是武则天的功德院,而高宗是个好性子,栖岩寺也罢,普救寺也罢,无可无不可。但这时候他只是宠着武则天,还身强力壮,还没有大权旁落,武则天还不能完全由
着自己。想来是先去栖岩寺,后到普救寺的。他把政事完全交给武则天,是十多年以后的事了。玄宗也和爷爷一样,宠着杨贵妃,对贵妃的要求都尽量给予满足。杨贵妃要回娘家,玄宗就大
摆仪仗銮驾执事浩浩荡荡来到蒲州。到了蒲州,却不能先回家乡,要先去拜佛,去的就是栖岩寺。当时栖岩寺规模很大,分上、中、下三寺。山脚下有个下寺村,往上走一段路程有个上寺
村。玄宗和贵妃的銮驾走到下寺村,山路窄狭,容不下大队人马,只好把銮驾撤掉,只剩文武百官陪着步行,这下寺村从此就改为“撤驾庄”。走到上寺村,山路更逼窄,只好又把文武百官留
下等候,上寺村就改为“候驾庄”。在寺院旁候驾,佛寺的地位可想而知。

    武则天之后到玄宗开元之间,有一个短暂的“后女皇时期”,由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专政,只有六、七年时间,这一阶段的历史成就,只能说是佛教更加兴起,寺庙、佛像石窟大规模兴建,石
窟艺术达到鼎盛。另外是禅宗兴盛。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我们熟悉的五祖传授衣钵一段故事,就是禅宗的事。(五祖让弟子们各说一段偈语考察他们的
悟性,大弟子神秀说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六祖慧能只是个勤杂工,本没有接受衣钵的资格,听得神秀的偈语,灵性一动,也说了四句:“菩提本非
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表现了极大的悟性。后来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了他,于是慧能就成为六祖了。)五祖主要持修《金刚经》。蒲州另一个大寺院万固寺,就是禅宗寺
院,也是最尊崇《金刚经》的。万固寺在中条山腰,栖岩寺东二十里的地方。距蒲州城,也就十多里的样子。万固寺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在唐代进行了扩建,规模已相当大了。寺
院依山势梯次而上,茂林修竹,泉水环绕,浓荫蔽日,环境宜人。从现在的建筑遗址看,有大雄宝殿、药师洞、水陆殿、多宝佛塔、无量殿和其他附属设施。其中多宝佛塔是寺院一开始就建
造的,历史悠久,比西安大雁塔还要早130年。塔为十三层,高54.66米,呈八面八角形,中空,可上至九层,有窗可眺四面景色。每层有翘角,皆挂着风柝,随风叮当。塔顶为八角攒尖式,
上有八卦悬空铁刹。这个塔形制壮丽,比起莺莺塔还要雄伟些。万固寺里还有一处特别的建筑,无量殿。无量殿即弥陀殿,取“无量寿佛”之意,寺院中多有,特别的是这里的无量殿系全用青
砖构筑。上下两层殿堂,砖柱及顶,殿洞里面用砖制斗拱逐渐收拢,殿洞外面用砖制飞檐支撑廊厦,全无木制梁柱。又称无梁殿。玄宗姚崇为相时,建议压缩寺庙数量,周围一些小寺院还归
并进来,寺院僧众就更多了。这么多的和尚在庙里做什么?当然不会闲着,总要留下一些文化成果。日寇侵略我国时候,洪洞著名寺院广胜寺保存了一套金代时抄写的经卷总集,称作《赵城
金藏》,还有一部唐时印刷的《金刚经》,据说在全国就是绝无仅有的,是很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绝本、善本。被日军探知,准备抢去带回日本。我抗日军民抢先一步,组织部队保护,
把《赵城金藏》和这部唐代经卷安全转移,为国家保存了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宝。好像上世纪80年代洪洞剧团还曾编排了一出戏反映这个故事,满台子上都是和尚的光头。这部《金刚经》卷末
注写明白,是蒲州万固寺刊印的,如今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可见当时万固寺的学术水平和印刷技艺已是上乘。万固寺当然也是文人们常常游览的地方,可惜唐代的诗文未能保存下来,宋元时
期的倒还不少。宋朝著名理学家程灏写道:“条山苍苍河水黄,蒲中形胜天下强。”(《游万固白石寺》)元代著名文学家王恽有一首《游万固寺》:“中条郁苍苍,首尾固雄大。”篇幅都过长,
不全录。还有一首《望万固寺》,作者时代已不可考:

    中条最佳处,香阜出棱峥。

    辨路岚烟合,入窗山水澄。

    飞泉下碧殿,古木接苍陵。

    他日拨云去,闲寻竹院僧。

    清代王士祯、吴雯等等名家,也有游览万固寺的诗。但对蒲州来说,清代的诗文和文物,就是小意思了,也不需辑录了。

    宗教是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虚幻的反映。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宗教
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但是宗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
何用国家力量剔除宗教都是行不通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宗教在长期的经营中也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宗教文化,这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予以扬弃的方法吸收和汲取。漫
长的历史进程中,统治阶级多少次消灭过宗教,各宗教和教派之间也曾互相“残杀”过,但宗教直到现代也没有消亡,甚至还看不到消亡的趋势。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
教和其他宗教,现在仍然拥有相当众多的信众。如今世界上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军事事件、流血事件,都有着宗教纠纷的原因,都有着宗教活动的影子。而在中国,则是由儒教、佛教和道教
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这三教的发端,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唐朝的经济发达,国势开张,时代特色是博大宽广开放,文化方面兼收并蓄,文学、建筑、艺术(包括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以及男女交际和人体审美都一扫封闭泥古之风,都体现了盛唐风貌。对于宗教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在蒲州,由于它的文化特色,宗教发展到了一个最繁荣的历史
时期。

    这就是蒲东地面拥有数量众多的儒学文庙、佛寺禅院和神祠道观的历史原因和地域原因。

    香烟缭绕,钟声悠远,多少善男信女在中条山麓的禅院道观顶礼膜拜,多少儒生学子在蒲州城中的文庙学府寒窗苦读。这一切,构成了蒲州文化的全面景观。

    宗教文化,蒲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05:29 , Processed in 0.08171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