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黄河上的蒲津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7 0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蒲津渡浮桥繁盛图。

刘永加/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是在古代,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成了人们连通两岸的天然险阻。为了沟通两岸,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中国人自古在黄河架设了不少桥梁,为黄河水陆交通提供了便利。

黄河上建桥,最早是在春秋时期,据《初学记》记载,周景王四年,秦公子鍼在蒲坂建造浮桥,但这座浮桥只是临时性的。

史籍中记载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浮桥,是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建造的,地址仍在蒲坂——也就是后世的蒲津,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初作河桥。”

隋唐时期,黄河频繁泛滥,水患连年,“平地行舟,溺死者众”“民众巢居或舟居”。桀骜不驯的黄河令古人捉摸不透,其频发的水灾和宽阔的河面难以建起永久性的渡河桥梁,渡过黄河成为当时古代人民瓶颈问题,在黄河上造桥也成为当时朝廷的要务。

唐代桥梁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在黄河上架浮桥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据《旧唐书》记载,“凡天下造舟之梁四,河则蒲津、大阳、河阳,洛则孝义也。石柱之梁四,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木柱之梁三,皆渭川,便桥、中渭桥、东渭桥也。巨梁十有一,皆国工修之。其余皆所管州县随时营葺。其大津无梁,皆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当时国家直接修建和维护的重要桥梁全国有十一座,被称为“巨梁”。其中浮桥四座,分别是黄河三座、洛水一座;石柱桥四座,分别是洛水三座,灞水一座;木柱桥三座,都在渭水之上。

浮桥施工速度快、拆除架设便捷、成本较低,所以浮桥不仅能够民用,在军事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要经过精确的测量,并准备所需材料、船只之后,浮桥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架设成功。

黄河上的蒲津桥是一座知名的浮桥,位于河东郡蒲州(现山西省永济市),横跨黄河,联通山西、陕西。

蒲州古城南为太行山、西为黄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蒲津桥占据要位。蒲津桥所处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渡口,有过许多修建浮桥的记录,秦汉、北魏、隋,都维持了蒲津桥的使用,但那时用的是竹索渡桥。

唐开元年间,随着陕西关中地区和山西的经济发展,老旧的竹索蒲津桥无法满足需要。每到春天,黄河凌汛带来的浮冰又严重破坏浮桥本身,严重影响正常通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唐开元十二年,唐王朝决定对蒲津桥进行改建。据史料记载,为建设此桥,采取“铸铁牛八,牛有一人策之,其下熔铁为山,又为铁柱灌之,分列两岸,以维浮桥。”“其牛下并铁柱连腹,入地丈余,并前后铁柱十六。”综合各类记载来看,当时蒲津桥改建共用了铁、锡一百八十万斤。这座桥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蒲津桥成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标志性工程。

蒲津桥改建后,虽然仍是浮桥,但竹索换成了铁索,两端的基础也更加牢固。铁索和支撑桥面的船只是用卡扣固定的,不但易于维修更换,还可以更合理地承担负重。通过调整船只之间的间隙,浮冰和水上其他漂流物能够从间隙中通过,减少了对浮桥本身和船只的冲击,浮桥的通行能力大大增加。

那时,为了维护桥梁,还专门在桥东设立了一个“铁牛村”,百户村民负责维护蒲津桥,为此朝廷免除了他们的赋税。新修建的蒲津桥存续了五百多年,一直使用到宋代。

另外,黄河上还有两座浮桥,分别是位于河南省孟津县西南的河阳桥,又称孟津桥、盟津桥;以及始建于贞观十一年的大阳桥,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北。大阳桥长七十六丈、宽二丈,已经能够通行马车或者数马并行了。

(《中国水运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7 20:29 , Processed in 0.06705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