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新绛大明绛州清官陶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绛县是山西省南部仅有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晋国都城,史称新绛,隋唐以来称绛州。古城中心有一东西巷名曰陶家巷,是为纪念明朝大清官陶琰而命名的。
大明绛州清官陶琰.jpg

他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明朝时历任刑部主事、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19个职位,累计任官42年。一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自常禄外,一介不取,往来行李惟三竹筒,时人称其为“陶三杠”


陶琰,字廷信,别号逸庵。世居绛州城内,其父陶诠,明英宗正统乙丑进士,历升陕西参议,为官清正。琰为诠五子,自小受父亲儒家正统教诲立志忠君报国,且聪敏好学,过目成诵。明宪宗成化七年乡荐第一,成化十七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十四年升调福建按察使。他官虽然做大了,但俭朴的生活作风丝毫未变。

每顿饭仅上一盘清淡的素菜,坚持不用荤。


福建百姓尊称之为“青菜陶”。弘治十七年调任浙江右布政使。来到这富庶的鱼米之乡,他除却官场的许多繁文缛礼,坚持节操,半年之内就节约盈余各项官费三千余两,全部存入国库。朝廷上评价各省布政使及按察使政绩时,御史们共同推荐陶琰为第一。弘治十八年升任福建左布政使,明武宗正德元年因不服南方之湿,调任山东左布政使,同年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巡抚河南。

他每到一地访民间疾苦,黜属吏贪婪,减轻百姓税役负担,民心大顺。正德二年任刑部右侍郞。期内,陕西游击将军徐谦,诬陷奏御史李高,欲置李高于死地。陶琰受命查勘,弄清了真相,秉公而办为李高申冤。谁知此举触犯了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武宗时阉宦刘瑾专权,朝廷大政办理不由内阁而由刘瑾。他可以把大臣的章奏带回家中处理,气焰熏天,其家产有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白银五百万余锭,皆为文武官僚所敬奉。当时,北京城内外都传说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


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徐谦投靠刘瑾,搜刮民财,大肆行贿。刘瑾受贿便欲治李高死罪,闻知陶琰从中作梗,勃然大怒,假传圣旨把陶琰押入大牢,将近两月等待陶琰告饶伏罪。陶琰一身正气,抗命权阉,不肯曲意逢迎。刘瑾怒气难消,又假传圣旨,罚米一百石。正德五年又追夺陶琰诰命,免职为民,追加罚米三百石。


陶琰月俸仅26石大米,丢了乌纱帽,经济上又几无立锥之地,而朝廷上下竟无一人敢为之鸣不平。同僚或劝其向刘瑾俯伏谢过,但刚直不阿的陶琰不入流俗,淡然处之,宁可饿死也不肯趋炎附势。是年秋,刘瑾因叛逆伏诛,朝廷恢复了陶琰诰命,官复原职,免罚前米。陶琰的高风亮节得到朝野一片赞赏,遂改任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抚凤阳。

从不多收百姓一粒粮食

漕粮是明代政府规定由水路运往京师供官、军用的粮食,为实物税。数额视京师驻军多寡而定,明成化八年定年额四百万石至清未变。因运输困难,船只消耗,官吏侵吞,耗费巨大,有时甚至以十数石代价运粮一石。承运者无论官军或百姓,都是重役,往往破产,甚至毙命。所以漕运水路,既是国家财政收入之命脉,也是贪官污吏吸血吮汁的大创口。陶琰以廉洁自律、秉公执法而闻名遐迩,身为朝廷重臣,乘坐着一辆一头牲口的轻车到达任所,立即派员明察暗访漕运实情。听说他来了,依赖漕运胡作非为者纷纷收敛。陶琰依法办事,把往年凭借权势求索无度者以及无故侵害官、民豪夺渔利者均绳之以法。在他总督漕运期间,除国家法定税收粮外,从不多收百姓一粒粮食,使东南诸省军民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正德六年,他转任南京刑部右侍郞(正三品),正德七年升右都御史(正二品)。


其时,浙江沿海飓风大作,海堤毁坏三百余里,居民淹死者数万人。陶琰连忙实地视察,多方筹集救灾银两。面对凄惨的灾害状况,他献出了自己当年的俸银。此次救灾共赈济了8万余口灾民。同时他又派人积极组织人力重筑堤坝,从萧山至余姚共计5万余丈。边境一带因灾匪患四起。陶琰及时用兵平息骚乱,保障了浙东一带百姓的安宁生活。


当地的老百姓纷纷以民歌的形式歌颂陶琰的功德,那些在饥寒交迫中获得新生的灾民欣慰地唱到:“我躯已捐,公办而全。我骨已枯,公食而苏。愿公永年,见我曾元。欲留公兮无缘。”那些被陶琰派兵从匪巢中解救出来的灾民则唱道:“孰与我儿?公实父之。孰与我妻?公实妻之。孰与我居?公实作之。何以报公?愿公螽斯(子孙繁盛之意),欲留公兮,将焉有之?”可知百姓十分拥戴他。陶琰因功绩显著,皇帝为之加俸从一品,赐以玺书。当地灾民感其救济之恩,也建起生祠来祭祀他。

人们尊称他为“陶三杠”

正德八年,陶琰已年过六旬,仕途30余年,常年奔波任所,积劳成疾,常感力不从心,遂因病要求辞官回乡。然皇帝不许,并二次派他总督漕运。陶琰尚未到任,漕运沿途权贵土豪闻风悚惧,或收敛匿迹,或纷纷逃窜。督漕之事十分顺利。他在淮浙一干又是5年,先后七次提出辞职,终于获准归里。


家居7年后明世宗登基欲征用德高望重的老臣,朝廷内部连连推举,要求他再次出任总督漕运,陶琰只好以73岁高龄再次赴官就任。不久陶琰升任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任工部尚书。临别之日,淮民倾城出送,涕泪号泣,留恋难舍。

嘉靖二年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参赞机务。是年南京一带灾荒歉收,粮价飞涨,饥民饿死无数。陶琰来不及上报朝廷,自担职责,将官仓内积粮全部拿出来用于赈济,一时平抑了物价,安定了民心,救活无数灾民,随后奏报朝廷,为自己擅动国库而请罪……

嘉靖三年陶琰已75岁,连续上奏要求告老还乡,十次才得以批准。诏加太子太保(正一品)驰驿归里。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陶琰出淤泥而不染。其他官员离任装载财物的车辆,充斥道路,唯陶琰官至正一品的三公之职,任官42年,身边除文房四宝和衣服被褥,没有一点余物。官来官往行李只有三担。他为官多在南方,南方人以竹杠作扁担,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陶三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8 18:04 , Processed in 0.074079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