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绿袍清官薛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 08: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万荣县薛吉村薛氏起源地“三凤故里”砖雕

薛苹是唐河东宝鼎(今万荣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七世祖薛道实曾任隋朝的礼部尚书,《新唐书·宰相世系志》记载:“道实,隋礼部侍郎、临汾公。”《新唐书·薛苹传》则记载:“七世祖道实,为隋礼部尚书。”现存于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平宜村东北的薛道实碑,其碑额刻有“大唐故礼部尚书薛道实之墓”,《隋书》则记载“道实,官至礼部侍郎、离石太守”,可知他实际担任的职务可能是礼部侍郎,而非尚书,至于墓碑上所刻为“礼部尚书”,可能是后裔立碑时的自褒,这种情况在唐代并不鲜见。

薛道实的同族兄弟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即薛道衡,《隋书·薛道衡传》记载:“(薛道衡)从父弟道实(即薛苹七世祖),官至礼部侍郎、离石太守,并知名于世。”道衡是隋朝名臣,是个大诗人,当时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其诗有数十首流传至今。史载道衡出身官僚家庭,道实与其为同族兄弟,可知薛氏也当为世家,只是不太显赫而已。薛苹虽然是小吏出身,后来又以政声闻名,但是文学修养较高,尤其擅长写诗,这不由让人想起他的七世从祖薛道衡,隋唐时期宝鼎、汾阴(皆在今山西运城境内)出过的薛氏名人不少,应该属于一个大家族,可见薛氏也是一个以诗书传家的家族。

薛苹的父亲薛顺为奉天(今陕西乾县)尉,曾经和落魄时候的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交情不错。这位宰相颇为“知恩图报”,尤其是对早年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是大力“回报”。作为宰相的“旧交”,身为一个小小县尉的薛顺只要稍微巴结一下就能升个大点的官,而且宰相还主动表示要照顾一下他这个老朋友。但是,薛顺每次都坚决拒绝接受宰相的“回报”,甘于在自己卑微的职位上忠于职守。从这一点,能够看出薛顺不仅是个明白是非的人,也是个心性淡泊的人,言传不如身教,这必然对其子薛苹的性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薛苹之父薛顺官位不过是县尉一级,薛苹没有什么“大树”可以倚靠,入仕途也是从做小吏开始的。因为忠于职守,在业绩考评中名列前茅,因而被提拔为长安令,至此他已经超过了其父曾担任的官职,后来又得到升迁,担任了虢州刺史。在虢州刺史任上,薛苹政绩特别突出,被提拔为湖南观察使,此时为唐宪宗时。在湖南观察使任后,薛苹又改任浙江东道观察使,因为政绩很好,再改迁浙江西道观察使。薛苹理政之法,以清廉的作风感化百姓,处理政务皆以律法为准绳,因此治下百姓人心稳定、安居乐业。

观察使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唐代后期全国渐分为十余道,大者辖十余州,小者辖二三州,或者设节度使或者设观察使,都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薛苹先后担任湖南、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三任观察使,前后达十余年,虽位高权重,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十分简朴,像他这样级别的**家里都会有歌伎等以供消遣娱乐,他却从来没有;他有一件绿袍,一穿十几年,就是舍不得丢掉。后来因为政绩卓著,薛苹被朝廷赐予佩“朱绂”的殊荣,“朱绂”就是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古人有佩玉的习惯,印章等也有“印纽”,佩戴它们都要用丝线,今天看来用什么丝线是小事情,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用错了颜色是要治罪的。唐代官吏服色规定:凡三品以上**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薛苹因为被朝廷赐予佩“朱绂”的资格,与绿颜色的袍子显得不协调,至此他才无奈舍弃了那件穿了十几年的绿袍。薛苹是个重亲情、友情的人,自己的生活特别节俭,但是对别人却十分大方,自己为官多年得到的俸禄很多,却全部周济给生活不如自己的亲族和故人子弟。

薛苹年轻时从小小的县吏做起,通过自己卓著的政绩,历任县令、刺史、观察使等职,最后在左散骑常侍的职位上退休。当时有很多年纪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却贪恋权势、官禄的人赖着不退,薛苹虽然到了退休年龄,可是身体却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如果拖延不退的话也没人干涉,但是他却主动提出退休申请,当时的人们对他这一高风亮节的行为给予赞誉。薛苹退休这年七十岁,四年后,他“驾鹤西去”,朝廷赠予他“工部尚书”的荣誉头衔,谥号为“宣”。

(来源:运城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8:39 , Processed in 0.07073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