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努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九论学习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改善民生是“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的崇高事业,是事关中国全面改革、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基础。
民生从来连着民心,民心势必牵乎国运。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都始终照应着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秉持的民生观,都真切标定了党中央长期不变的价值指向。市委书记王宇燕在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强调的“全力以赴改善民生,努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无疑是对这种民本情怀和价值指向的深刻贯彻与精准对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民生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需要不断拓展。曾经,“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等基本需求层面的诉求是民生;而今,“吃好饭、上好学、住好房”等较高层次的愿望成为更高水平的民生。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稳定等等,无论是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只要能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都在民生范畴内,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的。只有树立起这样的“大民生观”,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转化为对我们党和政府无比坚定的认同感、信任感,生发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最为浓郁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把就业创业作为民生之本,重点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青年创业扶持等工作,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托底政策用足用实,加大对困难企业、特殊人群的扶持和救助力度,构建和完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专项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证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民生刚性支出,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加大投入力度;把社会治理作为重要支撑,实施“六六创安”工程,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推进治理模式、平台创新,统筹社会服务、信访矛盾化解、平安运城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这条红线不动摇、不麻痹、不懈怠,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全面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坚决堵塞漏洞、排除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条条点点,桩桩件件,大处着眼,细处起笔,既包括了生存性民生问题,又涵盖了安全性民生问题,还兼顾到发展性民生问题,是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为全市近时期民生工作擘画的科学路径,不仅符合当前社情、运城实际,更契合回应着当下的民意、民声与民愿,直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亟待解决的利益问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善民生不是暂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是事关全局、惠及全民的一项艰难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统一认识形成全力,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保障,以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抓手,全力以赴,关注、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让每一个在运城创业、生活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与寄托,都能拥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自信而骄傲地行走在奔向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