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张馥蕊,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河东赤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不少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出生于运城安邑、旅居法国的张馥蕊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小说,致力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令人称赞。

从学生到教授

1915年,张馥蕊出生于(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东王村一户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虽然都是农民,但都有着高远的教育意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供孩子们读书,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祖辈、父辈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张馥蕊兄弟几人先后走出柴门,走进校门,甚至跨出国门,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绩,成为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

张馥蕊留学法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弟弟张馥葵留学美国,成为国际著名的桥梁设计大师。弟弟张馥蓉留学日本,回国后曾在山西、云南和贵州工作,是无线电电讯专家。

张馥蕊自幼喜欢文学,特别是对民间文学诸如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情有独钟。在文学的熏陶下,他逐步对外界产生了向往和憧憬,家里对教育的重视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增进了他求学的欲望。在山西省省立二师附小、省立第二中学完成学业后,他报考了位于北平的中法大学,并如愿以偿进入该校文学院学习深造。

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是在李石曾、蔡元培等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根据有关资料推测,张馥蕊应该是在1933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之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学习之余,张馥蕊发挥自己的文学所长,曾在《北平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散文作品,还担任过《益世报》文艺周刊的主编。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入侵,时局动荡。此时的西南边陲由于地处偏远,尚算安宁。

1938年到1943年间,年轻的张馥蕊来到大西南,曾在贵州省政府担任科员,在贵州邮局担任过邮务员。

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在贵阳俄语专修学校读了三年,打下了俄语基础,随后在大夏大学历史社会系借读一年。

1944年到1945年,他继续就读于中央干部学校研究部第一期。中央干校毕业后,他先后任该校俄文助教,青年中学及干校附中的国文、历史教员。

战乱、工作、学习、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张馥蕊对文学的兴趣。他常在当时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每周文艺》上发表小说和散文,还在其他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评论和杂文。

194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馥蕊,与许多有志向、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一样,踏上了留学之路,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门。

1947年冬,他先到英国伦敦,1948年年初到达法国,随即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文学。

在大学期间,张馥蕊发奋学习、刻苦钻研,1949年毕业,195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又获法国国立高级研究院社会经济学博士学位。

随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约翻译,以及法国国立历史研究所的编译。

1958年开始,他在巴黎大学东方语文系任教。

1981年9月,他到法国高级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论文导师,直至1984年退休。

中国古代小说译著丰富

张馥蕊是文学博士兼社会经济学博士,精通中国历史、哲学和古典文学,对其有着深入研究和精辟见解。他还通晓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在数十年的学者生涯中,张馥蕊孜孜不倦地从事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望重士林,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小说方面,推出了大量的著述与译作,誉满国际,堪称权威,对中国古代小说在国际上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从唐传奇、宋话本到明清章回体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张馥蕊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优势,将大量古代小说进行翻译,让外国人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张馥蕊对清代小说的研究比较早。1969年,他便将《聊斋志异》翻译成法文,并在法国出版。蒲松龄用心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法国读者有幸阅读到如此辉煌的杰作,首先得归功于张馥蕊的精彩译述。1976年,身处法国的张馥蕊又出版了另一部译著《儒林外史》。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代获得了重大发展,白行简创作的爱情小说《李娃传》,就是代表作之一。1976年,张馥蕊将《李娃传》译成法文出版,李娃美丽动人的形象被法国人熟知。

1976年,张馥蕊出版了自己编著的《宋代小说》,系统地向海外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出现的白话小说——“话本”。散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等书的宋代话本,《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错斩崔宁》《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话本故事和人物,也逐渐走入法国人的生活。

1986年,张馥蕊出版了法文译作《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这两部传奇小说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两部传奇小说,是唐宋传奇到清代《聊斋志异》之间的桥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张馥蕊将其译为法文,正是看到了它的重要价值。这两部译作于1988年在法国再版。1991年,他又与友人合作编著了《话本提要》,由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出版。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张馥蕊也有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他经过艰辛努力,将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译成法文出版。张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所著的《博物志》记述异境奇闻和古代琐闻杂事,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干宝是东晋时期的文史学家,《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张馥蕊翻译这两部志怪小说,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研究成果斐然

张馥蕊执教于巴黎大学和法国高级研究院的近30年间,还将很大精力放在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传播上。即使1984年他以70岁高龄退休之后,依然没有停歇,还与友人合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翻译《庄子》《老子》《韩非子》等。在法国汉学界,张馥蕊可谓声誉卓著。但由于资料阙如,我们对张馥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信息知之甚少,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提纲条目式资料来看,他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成果斐然:

1962年,出版了《中国名家诗选》,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10人的代表作译为法文;

1962年,出版了《宋代职官》,将4400余名宋代官名译为法文;

1964年,出版了《夷坚志论》;

1968年,出版了《宋代社会》;1969年,出版了《中日战史》;

1969年,出版了《中国历代情诗选译》;

1971年,出版了《中外历史年表》;

1975年,出版了《夷坚志通检》;

1976年,他与友人合编了《宋代五百名人传》;

1977年,出版了《五四运动史》;

1978年,出版了《宋代书录》;

1987年,将《韩非子》译为法文,在法国出版……

从古代小说的翻译,到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一部部凝结着张馥蕊心血和汗水的著作,是他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的成功印记,也是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张馥蕊自觉地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竭尽全力,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西方各界人士,接触了解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无价瑰宝。

如果张馥蕊老先生健在,也已经107岁了,遗憾的是,笔者经过多方打听、搜集资料,并没有了解到张馥蕊老先生的近况。也希望,老先生的家人或后人看到这篇文章后,能与笔者联系,共同补上老先生精彩人生中的一笔。

梁宁/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9 04:51 , Processed in 0.06030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