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市围绕“强”“转”“新”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9 09: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统计部门最新数字,2021年——

全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名全省第五;

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0%,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4%,增速比规上工业增速快12.6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投资304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6.1%,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2021年,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宕、国内能源“双控”、原材料价格高涨、汛情疫情的冲击,运城市工业经济经受住了考验,第二产业占比提升较大,制造业大市地位不断巩固。

围绕“强”字见实效,围绕“转”字下功夫,围绕“新”字做文章——运城工业,已经成为浇筑“运城现象”的坚实基点。

围绕“强”字见实效

“进”的态势不断提升

2021年,运城众多企业在各自行业领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实现了市域经济“零”的突破——

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为运城市首家;

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位列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为运城市首家;

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五批)”,为山西省首家;

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山西省镁铝合金创新中心,成为山西省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群星灿烂,喜讯频传,正是“进”的态势不断提升的直观表现。

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晟铝业”)就是其中代表。

2019年4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指导开展“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评选,围绕人员、技术、资源、制造4个能力要素,全面评估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所达到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2021年,全国共有8000家企业参与申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30家企业进入终评阶段,最后仅11家企业荣膺该称号——

复晟铝业位列其中!

这也是山西省第一家国家级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或许,扫一眼同台领奖的“伙伴”,更能掂量出这个荣誉的分量,他们是——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制造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擦出的璀璨火花,最终将复晟铝业推上了光荣的领奖台。

在复晟铝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状态、数据、进程,都通过模拟图像,在墙上的大屏幕甚至是手机的小屏幕上,尽可能地实现了可视化。

复晟铝业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关键设备处装有大量的监控设备,辅以大量的传感器,建起了一个可以实时监测反馈的网络系统。如果哪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或运行数据异常,监控设备就会根据系统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将摄像头对准故障位置拍摄影像资料。同时,相应的传感器也会自动收集相关数据,这些影像资料和异常数据会自动发送到大数据中心以及手机App上。

如今,公司的管理或技术人员,掏出手机,打开App应用,实时查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产供销等各项数字指标,已经是日常工作的常态。

“智能制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可视化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生产状态的实时数字化,通过对数字化的分析,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有效预测。”复晟铝业相关负责人说。

智能制造只是运城工业围绕“强”字见实效的一个方面。2021年,运城市主动应对各种不利条件,不断提升着运城经济“进”的态势。

——项目达产达效全力推进:实施“213”项目建设计划,紧紧围绕总投资958亿元的315个项目,实行月调度分析通报制度,坚持一季一考核,加快项目投产达效。2021年,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竣工项目达到281个,超额完成了全年100个的目标任务。

——市场主体培育成绩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186户(其中,“小升规”企业156户,新投产达规企业28户,转规升级企业2户),退库16户,净增170户,超额完成省定119户目标任务,位列全省第一。去年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市级35家;新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8家,培育数量全省第三。

围绕“转”字下功夫

“转”的步伐明显加快

全市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艰巨繁重,具体推进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此方能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以主攻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

运城工业的关键环节和主攻领域就是培育壮大“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精品钢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绿色焦化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去年获得“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殊荣的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正是隶属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营产品为履带板及大型矿山设备用铸件。

“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被业内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中设华晋能摘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主要源于“转”。

如今,该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销售客户,几乎全是世界范围内的行业巨头,不少单项产品都占据了中国区供货量的绝大部分。生产的产品中,履带板及大型矿山设备用铸件占总产值的80%以上,大部分都用于出口,特别是最新研发生产成功的高铁制动盘,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实现替代进口,开创了高铁制动盘国产化进程。

为持续培育壮大“十大工业产业集群”,2021年,运城市认真落实“群长制”,明确了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科学编制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军民融合产业6个“十四五”专项规划。

在此基础上,运城市以“合汽生材”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并获得了较快发展。

——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去年全市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企业34家,新增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设华晋),新增1家全省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复晟铝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3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2个,全省排名第一。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荐运城市瑞铃等6家汽车销售公司3085辆车申报省级汽车消费补贴2244.6万元,推荐大运汽车3007辆新能源汽车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国补)资金27243万元,推动10款新能源汽车进入工信部最新公布目录。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围绕打造健康运城、中药强市和晋南新特药基地,加快新型生物药研制和医疗器械开发,发展壮大专利仿制药、新特药、中成药,扶持特色功能食品、中药日化品、药茶等大健康产品。

——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运威新材料新建铜基新材料基地铜线杆生产线、山西北铜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等重点新材料产业项目顺利实施。目前我市共有6项新材料入选指导目录,可享受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

另外,2021年,运城市还不断夯实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开通5G基站2173个,累计建成3854个,排名全省前列。

围绕“新”字做文章

“新”的生态稳步建立

2021年7月8日,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互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在“一体化底盘、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慧交通、汽车电控系统”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

根据双方协议约定,大运汽车将与博世合作研发数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高性能、超长续航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首发车型将亮相2022年北京国际车展。

自成立之初,大运汽车就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将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作为企业发展定位,制定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战略部署。同时,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布局,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着力点,超前谋划、精准发力,在山西省内率先拥有新能源实验室,在纯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匹配设计、整车控制器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客车、乘用车全系列产品布局。

2021年,运城市工业领域在推进创新生态建设方面,效果明显。

——积极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2021年,运城市新增6家省级、30家市级、17家县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被评为优秀。新增3家省级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由银光华盛镁业牵头创办的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全省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认真落实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工作。截至目前,全年除停产企业外,623家规上企业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加快推动校企合作。推动百余家企业与全国知名高校签订省校合作协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技术创新工作。

——“双创”基地建设全省领先。新认定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双创”基地和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国家级“双创”基地4个,省级26个,市级57个,“双创”基地数量全省第二。

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既要靠技术创新,也要靠进一步的改革。

2021年,运城市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同样获得了阶段性成果:破解了市属破产企业及“僵尸企业”职工欠缴养老保险的问题,永济纺织厂、山西农药厂等14家企业共计4395名职工欠缴的3.1亿元养老保险已全部解决到位;制订了永济纺织厂和山西农药厂破产清算工作方案,永济纺织厂土地正在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让,山西农药厂正在进行土壤检测工作,破产清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完成率达到97.09%;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74255人,完成率100%;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共2户,已全部完成;全面推动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工作,2021年51家企业启动进入股改程序,股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陈永年/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6 20:50 , Processed in 0.07389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